楊皓
2017年5月24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華東政法大學職務犯罪預防研究中心在上海北橫通道二標段項目部召開“北橫通道新建工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研究”“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研究”課題結項暨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城投集團、華東政法大學多方代表參與了此次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包括調查研究報告、堵漏立制建議、預防經驗藍本等多項研究成果。
北橫通道新建工程與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建設課題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創新檢、企、研三方合作預防職務犯罪新模式在具體工程上的首次應用。重大市政工程建設領域一直都是職務犯罪的“重災區”,一項工程往往涉及大量的經濟利益。在探討重大工程反腐的道路上,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多方力量,成立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華東政法大學職務犯罪預防研究中心,引入中立觀察的“第三只眼”,探索出了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反腐新模式。
企業:只緣身在此山中
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是此次研究對象之一北橫通道新建工程的業主單位。關于此次應用檢、企、研三方合作預防職務犯罪的新模式,《檢察風云》記者采訪到了城投公路集團的紀委書記金根有。
“實際上我們之前也有外部監督,比如發改委督查、市委巡視、財務審計等等,這一次選擇與上海市檢察院、華東政法大學合作,一方面我們希望加強監督力量,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監督;另外一方面也是積極尋找新的監督手段,發現以前不容易發現的問題。”金書記向記者介紹道,“上海檢察機關在本市世博會、迪士尼等多個超大項目開展廉潔從業保障中取得了很好的預防效果,積累了豐富的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經驗并提供大數據和案例,再加之華東政法大學的學術專業性,我們沒有理由拒絕與他們合作。”
在研究的具體過程中,課題組圍繞招投標、資金管理、設計變更、工程分包、材料采購、竣工驗收、進度款支付等十余個環節,梳理職務犯罪主要風險點十余個,總結了其表現形式并分析其成因,針對性地提出了多項完善對策。城投公路集團幾乎所有職能部門都有參與到此次的調研研究之中,開會討論、學習經驗、案例分析等等環節都有參與,城投公路集團紀委副書記陳冬每周都會與研究團隊電話溝通,傳達最新研究成果與經驗。
金書記還表示,“相比以前企業已經存在的種種監督手段,這次的研究工作給我們公司最大的啟示在于兩點:一是公開。以公開透明來求廉潔,這個公開不光光是指在工作中各環節的公開透明,還要求我們把工作內容向社會公開;二是第三方參與。從前我們工作雖然身處一線,但由于視角的局限、監督手段的局限,發現問題并不容易,就好像古詩有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另外,第三方監督的模式還更加有利于把握監督與效率的平衡,既要監督到位,又不能用條條框框把做事的人捆死,這個平衡非常難以把握。有了第三方的監督介入,就可以給做事的人一個無形的壓力,這個壓力同時也是規范辦事的動力。”
此次課題的結項,對于城投公路集團并不意味著項目的結束,而是下一步深化溝通的基礎。城投公路集團計劃在未來有以下三方面內容進一步部署合作,一是課題成果的轉化及效果評估,二是探索共建職務犯罪風險評估機制,三是引進高校相關人才進入集團工作。據悉,城投公路集團已經著手開始面試此次研究的幾位華東政法大學的學生,給他們提供工作的機會。
研究中心:預防工作模式的核心是“服務”
華東政法大學作為上海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同時也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與關注者,積極地在預防職務犯罪這一重要工作上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華東政法大學職務犯罪預防研究中心配合此歷史背景與時代需求組建成立。中心希望憑借檢察機關的實務優勢與華東政法大學的科研優勢,以理論聯系實踐,以需求主導研究,深入分析和把握職務犯罪規律,尤其是不同領域內的職務犯罪規律,梳理職務犯罪風險點,力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職務犯罪預防經驗與制度藍本,為上海市乃至全國的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隨著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的相繼召開,中國的反腐已經逐漸由運動反腐、政策反腐向制度反腐轉變。制度反腐貫穿于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懲治三個階段。相比于事后懲治,事前預防與事中監督在新階段的反腐工作中具有更高層面的意義與價值。事后懲治使其不敢腐,事中監督卻使其不能腐,事前預防則使其不想腐。”劉憲權教授告訴記者。劉教授是華東政法大學職務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此次北橫通道新建工程與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建設研究課題組負責人。
劉教授表示,此次課題組的研究人員涵蓋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博士后研究人員,以及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在內的高層次、多梯度研究隊伍。自2015年底成立以來,中心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實施了北橫通道新建工程與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研究這兩大課題。兩大課題分別形成16萬字、10萬字的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采用案例研究與實地訪談的調查研究方法,以兩大工程進展的環節為主線,圍繞招投標、資金管理、設計變更、工程分包、材料采購、竣工驗收、進度款支付等數十個環節,梳理職務犯罪主要風險點,總結其表現形式、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多項完善對策,可以說是一次全面的CT掃描。
當然,課題組在此次課題研究中也遇到了各種問題,“遇到最大的困難恐怕就是話語對接的難度很大。”劉教授表示。課題組的成員大都是從事理論研究的學生和老師,對法律問題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對工程建設領域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甚至在剛開始時對一些專業術語、參建各方各自的職能、關系均知之甚少。這樣進一步帶來的問題可能有兩個:其一,研究中課題組成員提出的問題可能在各位企業人員眼中顯得有些“外行”;其二,由于對某一問題的了解程度不深,研究提問時挖掘深度不夠,經常是對同一問題進行兩三次甚至更多的研究提問。針對這樣的情況,課題組也找到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思路,例如每次研究前后都會專門開會討論研究計劃與收獲,總結失誤與成功經驗。endprint
課題組在研究中面臨的另外一大問題在于參建方的時間問題。為了協調配合研究與建設進度的關系,課題組選擇了參建各方分別研究為主、共同研究為輔的方式。并且,對于問題的提問,我們采取“分工+配合”的方式,即研究的提問問題需責任到個人,這樣便使問題更加集中、分明,也盡可能地靈活調節研究時間,不影響建設方工作,這也吻合了檢、企、研合作預防工作模式的核心——“服務”。
檢察院:預防反腐,我們希望是一種文化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在我國重大工程反腐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上海檢察機關工程建設領域創“雙優”“立體預防”領域及專業化、社會化預防都得到了各界的廣泛肯定,例如創“雙優”(工程優質,干部優秀)工作已經成功運用在世博園、上海迪士尼等重大工程之上,目前該工作模式更是在全國其他城市得到推廣。
“2015年我們與華東政法大學合作成立華東政法大學職務犯罪預防研究中心,首先這是上海預防工作進一步提升層次的客觀需求,其次是貫徹落實上海預防工作地方立法的迫切需求,最后更是預防工作專業化和社會化發展的實際需求。”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處聯絡宣傳科科長謝俊龍說道。
在研究中心成立以前,全國范圍尚沒有由省級檢察機關與科研單位聯合組建、以預防職務犯罪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研究機構。北橫通道新建工程與黃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廉潔從業保障機制研究是研究中心第一次把理論研究與實體在建項目相結合,通過課題組的研究,再次論證了檢、企、研三方合作的必要性與優越性,這是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的一次全面創新。
這是預防工作組織模式創新:這次兩個項目的課題研究,檢、企、研三方發揮各自優勢,合作預防的組織模式初步形成。華東政法大學基于項目實際和工程建設單位的職務犯罪預防需求,依托于檢察機關的職務犯罪案件數據庫與司法實務,作為中立觀察的“第三只眼”,展開專業性的調查與理論研究,為制度反腐提供了智力支持。
這是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理念的創新:往小了看,這僅僅是兩個研究課題;往大了看,它們是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解剖麻雀”的過程,也是一個對“麻雀”進行監督的過程,因此研究的過程本身便是監督的過程。這為將來的重大工程反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成為預防經驗藍本。
這是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社會化的創新:預防職務犯罪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相關各方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次的課題研究,有二十余家單位參與進來,切切實實把預防工作變成了一項社會化的工程。
謝科長還表示,“在不久后,我們還有一套關于預防職務犯罪的公開出版物就要發行,名為《上海預防文化系列叢書》。我們出這套書的目的就在于希望讓大家樹立預防意識與預防文化,預防職務犯罪、反腐不光光是國家職能部門的事情,應該是大家都有的意識。當人們都有了預防文化、預防意識,那么辦事的人就不想貪也不敢貪,這樣的社會風氣是我們真正想見到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