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辦案
“反貪偵查經常是從一個細微的線索入手,逐漸抽絲剝繭,確定案情關鍵,并將可能的疑點厘清,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將貪腐分子繩之以法?!笔袡z察院反貪局副局長顏世征告訴記者。
整個過程猶如打開一個巨大的俄羅斯套娃,會涉及大量工作,包括收集和調取查明案件事實所需的各種證據材料,詢問證人和訊問犯罪嫌疑人,對犯罪嫌疑人及可能隱藏犯罪證據之人的一切可疑之處進行搜查,扣押證據相關材料等,對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等進行勘驗和檢查,依法定程序對犯罪嫌疑人采取拘傳、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等。
可以說,每個腐敗案件的偵破,都是項巨大的工程。而對反貪干警來說,每起貪腐案件不論大小,都必須辦理得細致認真,于法有據。撇開所涉及的智慧謀略和龐大的工作量不說,還要Hold住那些或狡詐、或狠絕的貪官及其勢力。個中艱辛,難以言表。這也造就了反貪查案必須團體作戰的特性,以及反貪人不妥協的堅毅和韌勁。
身為上海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處副處長,吳軍敏負責全市北片區的反貪辦案指導工作。32年的反貪生涯,他就像一個永不退縮的“鋼鐵戰士”,始終行走在反貪一線,在一些大要案的查辦中,總能看到他硬朗的身影,或在直接上陣辦案,或在指導干警辦案,將其行動軌跡歸納起來,出現于首位的關鍵詞永遠是“辦案”。
體形健碩高大的吳軍敏,與人交談時顯得溫和謙遜,不過一旦提及自己辦過的案件,他的眼神仿佛瞬間入“戲”,泛出犀利和精光。
與貪官斗,也與“本我”較勁
“說句心里話,你們何必往死里查,如果能放點水,我不至于要送命”,說話的人眼里彌漫著困惑和不甘。他不懂,為何這群反貪干警憑借一封舉報信,就能順藤摸瓜將他鎖定,還死“咬”不放,如果不是他們這股狠勁,或許,他還有一線生機。
說這話的人就是桂長明,20世紀90年代初為數不多被判死刑的貪腐案件主角,一度轟動了上海。
桂長明一案由一封36字的舉報信揭開序幕。反貪干警將這封信反復研讀、分析、推敲,終于捕捉到了端倪,案件偵查由此展開,本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最終突破重重阻礙,將桂長明定案。不管整個過程,桂長明如何抵死不認,但在完整的證據鏈條面前,他無力回天。
該案的偵辦人便是吳軍敏。這個案子令他記憶猶新,仿如還置身于那個審訊室中,耳邊響起桂長明的苦澀笑聲,“你們這么賣命又有什么用?社會風氣不會因此而有所好轉——再賣力,社會風氣也就這樣?!?/p>
隨著案件越辦越多,案值越辦越大,吳軍敏偶爾會想起桂長明的這番話?!斑@么賣力有什么用?”他問自己。多年后,他找到了信服的答案:有多少用我不知道,但是不去做就更不會知道。
“也許貪婪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但是以有沒有用去決定值不值得做,這根本是個邏輯陷阱”,吳軍敏對懲貪的心堅如磐石,“貪惡不制,家國不寧。社會的良好風氣也不是我們反貪能以一己之力實現的,需要社會合力促成,辦案只是其中一個因子?!?/p>
多年的反貪查案中,貪腐分子往往狡猾多智,反貪人對此都體會頗深,也時常會經受各種考驗。這份考驗既來自貪腐分子,也來自本身?!皼]有一股清朗正氣,和甘于堅守奉獻的精神,就不適合從事反貪”,吳軍敏莞爾一笑,“反貪工作其實蠻挑人,不談工作量,就說沒有堅定的心志,一朝不慎就被帶進‘溝里了。這樣,還不如敬而遠之?!?/p>
貪婪,作為人性惡之一面,不會因為你從事反貪工作,就放過你去糾纏別人。如何避免陷入某些人性陷阱,是所有反貪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或者說,在和自己較的那股勁。吳軍敏對偵查一處的干警始終如此告誡。
這位反貪老將很拼
反貪辦案的法律程序決定,一旦突破案件,就是24小時的連續奮戰,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飯。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下,年輕人都未必頂得住,別說年近六旬的吳軍敏了,可他從未后退一步。
他曾參與或指導辦理過的大案要案不計其數,比較有知名度的包括:引發社會高度熱議的閔行倒樓案;松江工技大招生腐敗案;崇明體育局某領導受賄案;浦東新區海關人員受賄案;全市衛生系統藥品回扣案;寶山鎮政府所屬管理部門串案;楊浦、寶山查辦的海事局執法人員受賄窩案;金山、崇明辦理的上海電力系統單位受賄串案;楊浦區通過蘭燕船用輔料供貨商帶出的造船行業受賄窩串案等。
在中紀委、高檢院交辦的通用技術(集團)公司楊某某涉嫌犯罪案中,他出色地完成了此案的進京匯報和協調任務,并會同市檢一分院將一名重要對象帶回上海,為該案的全面突破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最后交出了一份滿意的偵查答卷。
有人說,文藝青年的一生,是馬不停蹄的憂傷,而吳處長的一生則是馬不停蹄地辦案。這話引來普遍認同。熟悉吳軍敏的人都知道,他的一天不是在辦案,就是在哪個區院指導辦案,“這簡直是勞模的工作節奏。”總有干警忍不住感嘆。
“趕場子”也是吳軍敏的工作日常。剛在一個區院指導辦案臨近傍晚,待案件塵埃落定后,他也不停歇,即刻奔赴下一個區院參與審訊突破,直至次日凌晨。每逢在區院指導辦案,遇上負隅頑抗、氣焰囂張的“硬骨頭”,吳軍敏必定親自上陣,參與審訊突破。
某回,青浦區院突破一起涉及1900余萬元的共同貪污大案,其中一名關鍵女嫌疑人就是牙關緊閉。吳軍敏觀察了一陣后,不緊不慢地與她交談,用至情至理的言語,令女嫌疑人最終松了口,將犯罪事實一一吐露,啟動了立案進程。
甘做“井底之蛙”的人生哲學
做人做事要踏實。這是專業辦案以外,他言傳身教,向下屬傳達的人生信條。
對于耍小聰明,吳軍敏始終不喜也不會。他奉行的辦案思路是,尋找、固定證據務必踏踏實實。偶爾可以用點小聰明,作為某種技戰術來輔助辦案,但不能習慣如此。如何打開思維,踏實取證,完善證據鏈條,這才是辦案的主軸。
他講究提煉團體智慧,鼓勵手下干警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是一定要形成抱團作戰的協同意識,“反貪查案沒有孤膽英雄,每一個案件的偵破都是團體智慧的結果。配合、補位、互相借力,只有默契協作,不計得失的團隊才能將案件高效地辦下來,當然,也要在法律規定的程序內。”吳軍敏的辦案思路也透出他的人生智慧。endprint
在日漸浮躁的社會,一顆負責又淡定的平常心有多稀罕?答案可能需要每個人沉入內心去找。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吳軍敏屬于“老哥穩”的典范。他自認心思不夠活泛,所以從不鉆營,既然身在反貪崗位,便將這門事業進行到底。
不與人爭的他自有一套人生哲學?!胺簇澑删矚?,就必須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一顆平常心。打不贏自己這仗,遲早做不下去?!边@樣的認知令他甘心成為一只物欲上的“井底之蛙”。
多年辦案中,他看到了太多慘痛的教訓,有些至今歷歷在目。某基金管理公司總裁韓天(化名)受賄案便是一例。
韓天原本是個傳奇人物。他畢業于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系,并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組建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后,負責運作130億元的資產。這位“牛人”曾在3年里,創造了中國基金業的眾多第一——第一批被中國證監會批準可以管理多只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個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第一個獲準管理開放式基金、第一個與國際知名資產管理公司簽署全面技術合作協議、國際權威的機構投資人俱樂部“機構投資人論壇”的第一個中國大陸會員……不幸的是,哪怕運作基金之路,韓天像開了“外掛”,但他最終還是敗給了自己,被不斷膨脹的物欲和饕餮之胃所吞噬。
被抓時,韓天的年收入高達1200萬元,在21世紀初的中國,這已經是筆天文數字。就這身家還要貪?而且“吃相”難看,又索房產又索錢,數額也都不低……對此,吳軍敏百思不得其解。
“你覺得多嗎?你知道國外和我同等級別的基金公司高管的年收入是多少?我打高爾夫用的球桿,一根就要2萬元。和那些國外的同類高管相比,我就像個打工的?!表n天似自嘲地說著。
那一刻起,吳軍敏看到的不再是韓天這個“人”,而是一顆被貪欲拖進深淵的失衡之心。他深深地意識到,原來貪欲一旦打開,真的永無飽腹之時。我國的腐敗屢禁不止,不斷升級,或許正與這樣的心理息息相關。
吳軍敏也曾無數次地接近翻出那口“井”的機會,但最終,他選擇了回到井底,偏安一隅,這和他的性格有關,也折射出他的人生態度。
“只有抱樸守拙,沉下心來,才能不失定性與靜心,堅守在反貪一線。”吳軍敏用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和辦案理念,為自己畫了一幅反貪人物像,中間沒有過多的色彩點綴,也沒有復雜的線條勾勒,只是用一種近乎極簡的白描,繪就一名反貪戰士的剛勇形象。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關于偶像的定義。在許多反貪人心里,這位處事清透心寬卻在辦案時堅韌果敢的反貪老將,就是他們的偶像,向他們不折不扣地詮釋了堅守與奉獻的反貪精神內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