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娜
正如“長長思念無處寄,山水迢迢夢相依”所述,我們感受到了古代交通方式伴隨著的漫長和不便,也理解了為什么古人每逢離別都會變得格外傷感。不論是岑參的“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還是王維的“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都在向我們訴說著“此時一別,相見無期”的難以言表的憂郁和傷感。
可即使是交通如此的不便,也仍然無法阻擋古人們對于遠方的追逐和摸索??鬃影装l蒼蒼仍不遠萬里周游列國,宣傳仁政,《論語》由此得以流傳千年;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百草、筆耕不輟,終有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的問世;徐霞客游遍名山大川、奮筆疾書,才有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記》的誕生……古人憑借心中的滿腔熱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新時代下,交通工具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周圍的交通工具不僅數目龐大而且種類繁多,給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農村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哪兒修路,哪兒致富”,當密集的交通線布滿我國的南南北北,我們都是交通發展的受益者,也都是通往致富道路上的幸運兒。
公路、鐵路、跨海大橋,一個個技術難題的突破,也增進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如今,我國正大力推行的“一帶一路”項目,既能夠順應世界多極化的潮流,又能夠為我國改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發展與沿線國家之間睦鄰友好關系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通過“一帶一路”,可以利用我國先進的交通工程領域科技創新成果,推動他國經濟發展,也有利于中國交通更好地“走出去”,以昂揚的姿態站立在世界的沃土之上。
猶記得面對外國使臣開放門戶的請求,乾隆皇帝曾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如此之狂妄將中國一步步推至外國的堅船利艦之前。而如今,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思想已經與世界接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般,“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勝利之下,要求的不但是人們思想的轉變,更是對中華血液和韌勁的傳承。世界潮流浩浩湯湯,我們將勇往直前!
“天涯若比鄰”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件不起眼的小事,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則更為人所期待。我們所展望的是不斷拓展的遠方,甚至早已跨越地球,我們不斷在路上前進……
(浙江樂清市白象中學,指導老師:黃忠、陳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