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相對于初中歷史而言,高中歷史在難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的拔高。很多學生都表示在接觸高中歷史之前,以為它是文綜里面最好得分的,也是最容易學習的,以為高中歷史還像初中歷史那樣,只要背的到就會做得到,而接觸了高中歷史之后才發現,要想做得到歷史題,背誦只是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卻不能保證你做得到。
一、一般的歷史選擇題考察類型
1、選擇題有一定的規律和步驟
有些選擇題在命題時都有一定的規律和步驟,比如按照時間的發展規律,例如儒家思想經歷了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漢代董仲舒獨尊儒術,魏晉南北朝貴儒遵道,唐代的三教并行,再到宋明理學,以及黃宗羲,顧炎武等對孔孟之道的發展,對宋明理學的批判,這就是選擇題所可能出現的時間規律7;空間的表現步驟,例如戰國時期的紛亂割據統一,涉及的國家有七國,而選擇題命題可以按照秦滅六國順序:齊、楚、秦、燕、趙、魏、韓,即東、南、西、北、上、中、下的空間順序來進行。而這些時空順序在歷史選擇題中,往往是一種解題突破口和思路。
2、 選擇題有一定的因果關聯
很多歷史選擇題的出發點就在于考察學生對于因果關系的理解程度。比如由因導果,通過一定的思想,經歷和政治原因而出臺的政策和法律,又或是有果導因,通過一些社會所存在的現象和問題來推理出現這一社會現象和問題的原因。
3、 選擇題的命題具有一定的程度性
學生會經常遇到一些歷史選擇題是這樣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主演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等,就和他們在學習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是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而它真正的開始卻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學習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是波士頓傾茶事件,而它開始的標志卻是萊克星頓的槍聲,這些開始和導火索都有一定層次性和發展性。
二、歷史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1、 注重審題,把握主旨
注重高中歷史選擇題的教學對于學生提高歷史分數,增強文綜綜合實力有著重要作用,因而,高中歷史教師要注重對這一教學內容的實踐和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和能力。歷史選擇題的答案往往來自于題目中的一些關鍵詞和隱含性信息,比如有關時間,空間的詞語就會給出出題人一定的思想和答題的思路突破口。因而,歷史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醒學生注意身體,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從而通過審題來把握題目主旨,了解出題人所要考察的歷史知識點的范圍,比如題目考察的是世界歷史還是中國歷史,考察的是古代歷史還是近代歷史,考察的是思想文化,科技成就,還是政治經濟等上層建筑。例如,在教學工業革命時,教師可以給出這樣的選擇題給學生進行審題訓練:馬克思說:“現在,工業上的霸權帶來商業上的霸權。在真正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卻是商業上的霸權造成了工業上的優勢,所以殖民制度在當時起著決定性作用?!瘪R克思所說“現在”是指( )A、 新航路開辟以后 ; B、 第一次工業革命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顯然,在審視這一道題時,尋找到的關鍵詞是:工廠手工業、商業霸權成就工業霸權、殖民制度。這三個關鍵信息可以推斷出這一信息點的時間范圍,比如工廠手工業是在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從而就可以直接排除A、C、D三個選項,從而答案是B。
2、史實型選擇題
一定的時代背景和一定的政治、經濟等上層建筑因素相關。因而,在教學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時,要注重學生對于時代背景的考察,而如何確定一定的時代背景呢?這就要從一定的空間時間來確定了。牢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是考試獲勝的首要前提。很多選擇題中都會給出具體的時間或者大體的時間范圍,碰到這種題我們先對時間加上重點符號,然后考慮國內背景或國際背景,再去通讀材料,這樣既可以鎖定考察的歷史事件還可以提高準確性。例:1933年,由紅軍學校與蘇維埃大學軍事政治部合并組成了蘇區最高軍事學府——紅軍大學。1937年1月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抗大命名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B、日本侵略造成嚴重的民族危機
C、全名族抗戰的開始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解析:九一八事變爆發于1931年,全名族抗戰開始于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標志是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ACD三項都不符合提議,均排除。大學名稱的改變是1933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漸壯大,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產物,故選B。這種用時間確定選項的題應該比較簡單,但前提是一定要熟記歷史史實,如在例二中的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在1937年9月,具體記時間到月份,學生愛出錯,老師一定要再三強調。
3、表述型選擇題
這種也可以稱為肯定型選擇題,其題干中常用“表現在”“反映出”“標志是”“性質是”“本質是”“特點是”等提示語。例:“世宗(雍正)的集權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節節,他只設了一個軍機處,于是就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這表明軍機處( )
A、實為皇帝的參謀機構 B、便利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C、有效實現了權力的集中 D、是雍正取得帝位的工具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主干為“集權”A、D先排除;另外看清問題“表明”也就是說我們首先得考慮材料的表面意思或者從材料中直接得出的信息是什么?材料中“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說明是將參謀、決策和八旗管理等權力集中到一個部門——軍機處,也就是材料給我們最直觀的信息是方便皇帝集權,故選B項。而C項“有效”則是其一種效果,程度,必須結合史實推理才可得出,如問題改為“這說明……”我們則要選擇C項。
歷史選擇題是一個大家庭,其分類復雜,形式多樣。近年來,高考文綜試題中歷史客觀題按題目提供的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史實型、表述型、材料型、概念型、明確型、否定型等六種類型。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同時,在平常的訓練中多用排除法,可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解答選擇題的難關就不攻自破。
參考文獻:
[1] 鄭陽力.教學感悟——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淺談[J].科學教 育,2010(6).
[2] 曹俸仰.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方法與技巧淺談[J].讀寫算:教 育教學研究,201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