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娟
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深層發展,素質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實施,青少年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美感熏染下,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潛能的開發和身心健康發展。審美教育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校園文化中的音樂教育,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達到樂以輔德、樂以益智、樂以促體、樂以怡情的功效。
一、利用學校的媒體資源,讓學生聆聽音樂
現在中專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都有配套的媒體設備,如廣播、校園電視等。我們要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利用學校的有廣播,有計劃、有選擇地播放優秀歌(樂)曲,讓學生多聽。
讓學生欣賞音樂主要是用音樂去熏陶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音樂的情緒中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師節的時候,我們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太陽的祝福》等優秀的與教師有關的歌曲,讓學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師生關系的微妙,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增強對教師的熱愛之情;在國慶節時,我們播放《歌唱祖國》《國歌》,讓學生在激昂高亢的音樂聲中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祖國蒸蒸日上的發展形勢,堅定努力學習的信心等。
在中午休息時間,每天都有安排10分鐘的“音樂在線”,內容除了音樂教師選拔的一些健康的歌(樂)曲外,還有一個“熱力推薦”欄目,就是發動全校的學生將自己聽到的思想積極向上,并符合中專學生特點的優秀音樂推薦給大家,實現資源共享。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音樂的能力。在廣播中播放音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設備要先進、完美,太差的音響效果會讓學生反感,產生副作用;(2)廣播中所播放的音樂要由淺入深,有計劃、有規律,不能雜亂無章;(3)不能幾首歌反復的播放,讓學生聽得索然無味,要推陳出新,給人以新鮮感。
(二)利用廣播,變原來的鈴聲控制為音樂控制,來規范學生的一些日常行為。
“丁零零”,這是所有人都很熟悉的聲音,不就是上下課或出操、集會時的鈴聲嗎,它的單一、枯燥只能起一個指令性的作用。然而音樂就不一樣了,它不僅同樣能起到指令性的作用,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放松學生緊張的情緒。因此,學校應及時將上下課的鈴聲設置成了音樂,通過廣播進行傳送,有時在課間也應播放一些輕音樂,來消除學生的疲勞,同時發揮輕音樂的熏陶作用,減少劇烈運動和游戲,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做各種有益、安全的活動。
在出操和集會時,我們也應采用了全程音控的方式,包括列隊、行進、做操、回教室,全都由音樂控制。久而久之,在音樂節奏的統一指揮下,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也讓他們體會了整齊美,從而在其他的活動中也能做到整齊有序。
二、展示音樂,做好校園文化宣傳
校園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窗口,因此我們通過校園櫥窗、黑板報、圖書館、書籍向學生展示音樂,讓學生能學到更多課堂里沒有學到過的音樂知識,也能從音樂家的身上學到許多優良的品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踐:
1、教師可把學生文藝演出的節目劇照拿來展出,讓學生看到自己在舞臺上的形象,不但能讓學生在視覺上得到滿足與愉悅,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
2、黑板報可以刊登一些音樂家的小故事或音樂知識連載,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喜愛,并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
3、圖書館的書籍、雜志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音樂天地,讓學生能自由自在的徜徉于音樂王國。
4、歡迎學生投稿,只要是與音樂有關的,可以是簡報、剪報,也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自制的音樂小報,并且讓學生自主設計版面和組合刊登,將音樂專欄全權交給學生處理,由班級輪流刊登,由各班自己統稿,自己設計版面,只要定稿時交給老師審批一下就可以了。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展示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更好地做到資源共享,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
5、校園點歌活動:為增進學生友情,師生感情,可以允許學生老師點放歌曲傳達祝福。
三、 開展豐富的音樂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與音樂
校園文化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以解決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領悟音樂的真諦,與教師、同學合作,親自參與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創編。絢麗多彩的文藝表演活動會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鑒賞美。同時,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氣質、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質修養,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要發揮課外音樂活動在育人上的巨大功效,就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為載體。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活動有這些:(一)專題性活動
此類活動以集體組織形式進行,基本上以班級為單位,具有教育對象廣泛性,教育內容多向性,活動形式時代性的特點,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教育原則。如:“校園文化藝術節歌詠會”、“新年文藝匯演”等,用詩和歌舞串聯一起,以表演唱、齊唱、合唱等方式來表達中專學生熱愛黨的真摯感情。
(二)競賽性音樂活動
競賽性音樂活動分兩類,一類是個體性的競賽,可在班級選拔的基礎上舉行融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音樂智力競賽”,包括音樂知識競賽和音樂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學生獲得音樂的信息量,鞏固了知識,又展示了自己的特長。在學唱學習的全過程中,磨練了意志和毅力,增強參與競爭的意識和自己的能力。如卡拉OK獨唱比賽等。第二類是集體性的競賽。要求全班參與,如“校園歌曲演唱”班級大比拼,校園集體舞比賽等等。讓同學們在集體的訓練過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幫助,拉近了相互的距離,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培養了良好的團體協作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也促進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增強,活動效果非常明顯。
(三)服務性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不僅能讓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應該能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會,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發揮音樂本身的服務性功能。此類音樂活動主要包括:組織慰問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為孤寡老人、棄嬰、殘嬰送去快樂;參加公益演出,如“宣傳環保”演出活動等,以養成學生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校園音樂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陣地,可以給學生以樂的感覺,美的感受,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促使他們沿著良性發展的軌道健康成長,如此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