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燕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提高綜合素質。尤其對于高中歷史課程來說,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準確的歷史概念,并能了解歷史學習綜合和歸納策略,對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運用生動語言,樹立形象性思維
歷史都是由很多經典的故事構成,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闡述歷史故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性思維。高中歷史戰爭史有著復雜、豐富的特點,且與現實有著緊密聯系,不少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依舊運用講授法,毫無疑問,“講”是關鍵因素,如何講得通俗易懂、準確才是重中之重。需要歷史教師認真對教材進行鉆研,精心組織授課語言。例如,必修一《抗日戰爭》一課,教師在講解百團大戰時就引用了一個小故事,即1940年8月20日侵華日軍還做著“中國投降,回國受到各種封賞”的美夢,沒想到當天夜里他就接到數封加急電報,一百多個據點被八路攻擊,華北鐵路被摧毀,近2000名日軍被剿滅,八路軍105個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完全粉碎了日軍想要實施的囚籠政策,此戰役讓共產黨和八路軍威震八方,全國軍民揚眉吐氣,鼓舞了抗戰勝利的信念,更讓世界對中國共產黨刮目相看。一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讓學生明白日軍惡毒的計劃,也讓學生加深了對百團大戰知識的理解。再以必修一《巴黎公社》一課為例,由于本課理論性較強,教材中歷史知識存在短板,因此補充歷史小知識——歷史關鍵人物梯也爾。歷史就運用語言生動地刻畫了梯也爾這個角色。從整體形態上看,此人肚子圓滾滾,矮小肥胖,雖然看起來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然而卻無法掩蓋從兩只小眼睛中露出來的兇光。正是這位被馬克思稱為侏儒的政客是一個卑鄙奸詐和背信棄義的老手,當他逃離凡爾賽時信誓旦旦地揚言:“我絕不會派軍隊打巴黎!”當麥克馬洪反擊道:“我很快就會到達巴黎!”梯也爾就揮舞著肥胖的手說:“我不會留情!”可以說這種入木三分的刻畫直接凸顯了人物形象,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更能理解巴黎公社革命爆發的偶然性。
二、合理運用史料,培養深刻性思維
歷史史料種類較多,最常見的中學歷史史料就有圖像和文字兩大部分,其中圖像史料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最佳工具。相關心理學研究明確指出,個體積極對某項事物進行探索研究時稱為興趣,而古代教育家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蓖ㄟ^圖像史料能引發學生對某項事物的關注,所產生的喜好會成為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貫穿知識點,形成清晰知識脈絡
以演繹推理的方式學習高中歷史,教師還需要在學生演繹推理中巧設目標,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推理,將所學知識點貫穿起來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脈絡。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實現了對知識點的整理和歸納,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現以中國歷史為例,在高中歷史教材課本中,對于中國歷史的劃分,將其劃分為中國古代歷史和中國近代歷史,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中,重點講述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近代歷史側重于新中國的建立。從神秘的古代歷史發展到當代社會,為古代社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得大部分學生對探究古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為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求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和近代中國歷史,找到古代進化到現代的根本原因。
四、聯系歷史,合理推理,拓展思維
歷史學科的顯著特點是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從以往高中歷史教學來看,教師更加集中對理論知識點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掌握理論化知識點,思維受限,導致學生在對歷史知識點實踐應用中出現了諸多障礙,同時也對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在新形勢下開展高中歷史學科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聯系歷史某個知識點或片段,對其進行合情推理,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避免出現思維僵化的情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反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對歷史進行重新敘說。但依然可以發現,學生在回顧歷史時,依然沒有忘記歷史的真實性,這是則就是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而學生對歷史重寫的過程,實則對促進思維的拓展也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讓歷史課堂“活”起來很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演繹推理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新的角度重新認識歷史,從而深化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
五、聯系歷史,合理演繹,發展思維
高中歷史教學的最重要目的是讓學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而不是沉湎于歷史。對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以演繹推理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聯系歷史,讓學生在對歷史知識了解的基礎上,合情進行演繹推理,從而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現以人民版高中歷史中涉及到的“鴉片戰爭”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設想“假設沒有鴉片戰爭,中國古代社會是不是依然存在?”
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進行設想,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學生1:中國古代社會閉關鎖國,政治制度高度統一,假如沒有鴉片戰爭,中國古代社會可能還會繼續延續下去,在不停的朝代更新中緩慢發展。
學生2:不會,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進步,古代政治制度已經滿足人們的需求,社會發生大變革是必然的。
由此可見,學生利用所學歷史知識展望未來,以新的角度認識歷史,既對歷史知識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實現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目標。
總之,歷史學科承載著人類的寶貴財富,對人類文明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高中歷史教師除了傳授相關技能、基礎歷史知識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之外,更要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眼光看待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韓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8):82.
[2]王婷婷.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下),2016(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