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嘉興市、舟山市、臺州市的中考作文題出來后,杭州市文瀾中學的沈華老師第一時間約請了初二·3班和初二·4班的幾位同學來聊聊他們眼中的中考作文。你如果還有更多的理解,歡迎加入這場“作文沙龍”,并作文。
真題在線
(2017年浙江嘉興市、舟山市中考作文題)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回憶研制核潛艇經歷時說:潛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關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別苛刻,當時我們沒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個“土辦法”——在船臺入口處擺了個磅秤,只要拿進船臺的,不管是什么都要過秤并記錄在案;同樣的,施工過程中拿出船臺的任何東西也要稱一稱……幾年來天天如此。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得抄襲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現你所在學校的校名,以及教職工、同學和本人的真實姓名。
直擊現場
吳昕怡:材料論述了核潛艇的制造過程,這是大國工程,也是現在強調的“匠心營造”。材料中“苛刻”“不管是什么”“任何東西”“幾年來天天如此”等均指向制造人的一絲不茍,只有如此一絲不茍、準確無誤,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大國工程是這樣,做人亦如此。不論再小的事,只有堅持和秉承一絲不茍的原則,細致對待每一處細節,才能做到完美極致。
張弛:潛艇是否會沉沒,意味著制造成功與否,這是至關重要的。在條件落后的年代,技術人員雖然用了“土辦法”,卻也攻克了技術難題,就此出發,我認為可從“在困境中找到出路”這類角度來寫;技術人員們實施“土辦法”時“不管是什么都要過秤并記錄在案”,由此可知,我們也能從“嚴謹細心待事”的角度來寫;最后,“幾年來天天如此”,可看到技術人員們的堅持,故還可從“堅持”的角度來寫。綜上而言,材料反映了科研過程中的創造性、嚴謹性、堅持性,這是科學精神的體現,所以也可以從科學精神的角度來寫。
錢呈:這段材料給人的啟發很大,可寫作的角度也頗多:
1.“要求特別苛刻”,直接提示了一個可供選擇的立意——做事要“苛刻”,要嚴格認真,不差絲毫。
2.“沒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個‘土辦法”,可見辦法總比困難多,要靈活變通,發揮才智,解決問題。
3.“只要拿進船臺的,不管是什么都要過秤并記錄在案”,可見其中的“細”,一絲不茍。
4.“幾年來天天如此”,要堅持,要落實,每件小事都要做到完美。
5.“研制核潛艇”是件大事,而“過稱”是件小事,可見細節決定成敗。
施兆騏:潛艇的重心不能有分毫偏差,在當時落后的條件下,潛艇研制人員對只要拿進船臺的,不管是什么,都仔細稱量,并記錄在案,這樣的工作態度,就是當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
梁師正:材料中,研究人員們使用“土辦法”把所有進出船臺的東西都一一稱量。這個辦法看似煩瑣甚至不甚妥當,但是卻直接促成了核潛艇研發的成功。看來,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看似不甚明智的辦法,只要堅持就會有收效,正如“愚公移山”。
何奕霖:解決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攔路虎”有很多,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踏實勤奮,從最基礎的做起。我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回憶中的文字即表明了這點。最基礎的方法可能十分煩瑣,卻可以保證正確率,最終助人成功。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繆哲磊:材料中說“當時我們沒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個‘土辦法”,說明當時條件有限。正因為如此,科研人員就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付出更多努力來彌補技術上的短板。也就是說,雖然技術上有缺陷,但如果在實踐上投入更多,那么照樣能取得成功。人也是這樣,不管做什么,如果客觀條件不如別人,那么就在主觀努力上勝于別人,加倍付出,亦能成功。
我:
。
(2017年浙江臺州市中考作文題)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馬云在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時,反復說的一句話是“我在做,你在看”。馬云一直在做,最終,做出了“阿里巴巴”。
上述材料引發了你哪些聯想與思考?請你寫一篇作文,可以講述經歷,也可以闡述觀點,還可以抒發感想。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個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直擊現場
張德嘉:馬云這句話是對其成功經驗的總結。馬云一直在“做”,而不是在“看”,他努力,實干,踏實,而不是如他所言中的“你”,一直在瞧別人,卻不思考、不行動。只有付出才能獲得回報。所以材料的內涵應該是“努力——成功”“付出——收獲”。寫作時,可以穿插對比,突出主旨。
葛佩璽: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專注于看別人為夢想付出,并在一旁感嘆、羨慕、抱怨,卻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忘記了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面對自己的夢想,我們要執著前行,專注于腳下的路,用行動鑄就輝煌。
張琪明:材料簡單,意蘊深刻。我們在朝目標努力的同時,往往會遭受“你”的異樣目光,這些目光會否定自己,有些人會因此迷茫,有些人會因此放棄,而馬云一直在“做”,一直在堅持。
張凱琳:“做”與“看”互相對照,類似于一個表演者和一個觀眾,觀眾只會感嘆表演者演出之精彩,卻永遠體會不到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的付出,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潘奕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看到身邊的人如何努力,成功人士如何奮斗,但不同的是,有的人感嘆過后又繼續安于現狀,有人卻暗下決心,勇于改變和付出,不管經歷什么挫折都不退縮。馬云屬于后者,故材料的內涵應是“不做空想家,要做實干家”“做行動的巨人”等。
涂香羽:馬云一直在“做”,最后做出了“阿里巴巴”,這不正說明了付出與回報的關系嗎?
余飛揚:在他人還在看或想的時候,馬云已潛心開展自己的事業,一步一個腳印使得他功成名就。生活也是這樣,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才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故而“做事踏實,舍棄空想”也是本文的立意。
楊立:材料里的關鍵詞是“做”和“看”。聯系馬云的經歷,體會“做”與“看”的不同意義,從而由“做”與“看”的本義出發,引申出“做”的意義,如“實干精神”“刻苦奮斗”等;“看”的意義,諸如“觀望”“空想”等,由此本文可圍繞“實干精神與空想”對比展開。
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