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辰+王嘉琦+胡晗靜+管星雨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到來,以往通過刺激需求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此刻需要轉變思想從供給端探索經濟發展的新策略。作為我國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商業銀行也面臨著自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本文以蚌埠市農村商業銀行為例,探究供給側改革對地方性商業銀行的促進作用和商業銀行可取得的改革成效,并依據蚌埠農商行的現狀提出合理有效的供給側改革措施。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村商業銀行;轉型創新;績效評價
一、研究背景
2015年,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民經濟下行,而導致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資源配置錯亂、產能過剩現象嚴重。改善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產業結構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供給側改革,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
對現代金融資源配置中樞的銀行業來說,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并推動實體經濟轉型既是責任又是義務。同時,對商業銀行而言,供給側改革要求其改變需求側的粗放式經營方式,通過全面創新,提高金融供給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商業銀行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轉變,供給側改革逐漸成為近兩年的熱點話題。在我國也有許多著名的學者對我國供給側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文(2016)認為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版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重大發展,它立足于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是在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宏觀背景下提出的新戰略。在需求側轉變為供給側的問題上,陳恒(2016)認為需求管理是解決當前經濟發展需求不足的問題,供給側改革則是從長遠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需求不足問題。二者是相互滲透,有機統一的關系。曹國華、劉睿凡(2016)提出從供給端入手,打破傳統服務模式,提高商業銀行信貸配置效率。
三、蚌埠農商行的現狀
農村商業銀行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安徽省各地農村信用社向農村商業銀行的轉變,安徽省地方商業銀行數量在2006年大幅增加,并在之后幾年里逐漸趨于穩定。截止2015年末,蚌埠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凈額115102.58萬元;存款總額達到105.44億元,比年初凈增0.53億元,增長0.5%;信貸總額達到66.36億元,比年初凈投8.80億元,增長15.28%。蚌埠農商行在2015年實現總收入85819萬元,比2014年增收7735萬元,增長9.91%。并且蚌埠農商行不斷提升自身三農金融服務水平,截止2015年末,涉農貸款151566萬元,相比年初增幅20.5%,占全部貸款比例22.84%。
從市場規模來看,蚌埠農商行在近幾年里發展迅速,其自身的資產規模、經營水平、業務種類等各方面得到大幅提升。從金融地位來看,蚌埠農商行在蚌埠市當地的金融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自身的三農金融服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盈利能力來看,2015年蚌埠農商行總收入大幅增長,財務收支趨于合理,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四、蚌埠農商行存在的問題
1.創新能力薄弱。目前蚌埠農商行的業務創新能力還十分薄弱,業務產品種類單一,與客戶的協同效應不足,缺乏競爭力,其主要盈利依靠存貸款業務。雖然在早期的轉制過程中對業務進行了調整,但大多業務仍以“銀行”為基點,實際滿足客戶需求的業務較少,對客戶需求的研究也有所欠缺。在中間業務方面,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競爭優勢,針對客戶需求的產品,產品同質化嚴重,大多是復制模仿的產品。
2.管理體制落后。蚌埠農商行在過去粗放式經營模式下形成的經營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管理方法過于陳舊,經營活動大多以部門進行劃分,經營效率低下。雖然近幾年里農商行對自身管理體制做出了改變,但在過去模式下形成的“為客戶提供什么”的經營理念并未改變,這使得農商行仍然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同其他商業銀行相比,農商行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戰略缺乏自身特點,管理方式仍較為粗放,缺乏科學性、針對性,在實際工作中職責不清、效率低下的情況普遍存在。
3.缺乏高端人才。隨著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大,銀行業務種類的不斷豐富,蚌埠農商行的人才儲備,員工知識水平已不能滿足銀行發展的需要。雖然近年來蚌埠農商行積極擴大經營,每年都會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但是新員工的經驗不足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目前,蚌埠農商行每年都會提供實習給應屆畢業生增加實習經歷,并加大培訓力度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但人員素質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缺乏高端人才的問題是當前蚌埠農商行亟需解決的問題。
4.產能過剩嚴重。在過往需求端的金融環境下,個人消費投資以儲蓄和理財等單一金融產品為主,而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也大多集中在個人信用貸款、住房消費貸款等方面,這就造成了投資領域單一、需求旺盛、部分經濟領域內產能過剩的狀況。同時,商業銀行也處于金融供給的“賣方市場”之中,通過國家利差政策等相關政策紅利來獲得超額收益,這也導致了商業銀行一貫采取規模擴張、資本投入、業績考核的經營方式來增加自身市場競爭力。
五、蚌埠農商行改革績效評價分析
1.指標建立
我們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來分析評價蚌埠農商行在供給側改革中的績效與其推動改革的必要性。根據上文對農商行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的分析,我們設計以下的評議指標對銀行:定量指標:財務效益、資產流動、資產安全、發展能力;定性指標:發展創新能力、基礎管理水平、服務環境狀況、管理層基本素質、顧客滿意度、銀行經營發展戰略。
2.評價方法
(1)設定權重。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分別設為100分。根據我國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規則的權重分配,并結合每一指標在績效上反映的強弱程度,設計以下指標權數:定量指標:財務效益(38)、資產流動(18)、資產安全(20)、發展能力(24);定性指標:發展創新能力(14)、基礎管理水平(12)、服務環境狀況(10)、管理層基本素質(18)、顧客滿意度(16)、銀行經營發展戰略(12)。endprint
(2)評價標準及計分方法。針對定量指標,采用常模參照法和標準參照法,依據行業標準及平均水平,設定各指標的內容和邊界,并設定標準系數對應定量指標的五檔標準,具體為:優秀及以上為1;良好及以上為0.8;中等值及以上為0.6;較低值及以上為0.4;較差值及以上為0.2;較差值一下為0。針對定性指標,依據各指標的內涵和有關法律法規,參考模糊數學的隸屬度復制法,將各個指標也設立五檔標準,同時規定每個標準的要求,其標準系數參考定量指標標準中的系數,并通過專家意見法進行評議。
(3)分數計算。評價分數的計算需要專業的評價人員秉著客觀公正的原則對評價對象總體進行分析打分。具體計分公式如下:
3.績效評價的意義
蚌埠農商行在新時期下的供給側改革與以往的改革方式和著重點都有所不同,其注重供給端這一側的結構性改革,對銀行的要求不再是局限于財務、資產狀況等方面的提升,而是包括創新能力、管理水平、服務程度、員工素質在內的多方面、全方位的提升。新的績效評價體系包含了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綜合評價,對新形勢下的蚌埠農商行供給側改革可取得的成效有一個更直觀地反映,通過改革前后績效評價體系得分的提升能夠體現出商業銀行推行供給側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六、蚌埠農商行供給側改革對策
1.實現農商行的管理機制變革
實現農商行的管理變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建立完善的、科學高效的決策機制和激勵體系,使其與供給側改革要求相呼應,最終達到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建立以行長帶頭,各部門協同工作的分工機制。改變以需求為導向的、被動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金融產品研發的主動性。鼓勵基層員工在不違背總行業務的原則之下自主創新,從而達到高效適應市場變化和差異化的市場需求的目的。同時還要構建以人為本的商業銀行人才管理制度,來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和企業認同感,激發廣大員工的工作熱情,提升營銷質量,建立一個以人為本、完善高效的服務體系。
2.從根本上轉變經營服務理念
作為銀行的工作人員應當意識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的重要性,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商業銀行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首先,要從注重單一的“存貸匯、類授信”產品,向提供競爭性、顧問式、融智式、互聯網式的多方位服務轉變,擴大農商行的服務視角,滿足客戶的深度需求。然后,從技術角度,全面建設先進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網絡,大力發展金融創新,有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技術變革,實現金融產品的高效供給。最后,統籌銀行的產業布局、建設綜合性的金融平臺,將傳統服務模式與先進技術的相互結合,提供具備行業針對性和較高客戶適配性的服務方案。只有真正理解了客戶的真實需求,才能創造出與之高度匹配的金融供給體系,提升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實現商業銀行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3.加強不良資產的清收
商業銀作為營利性行業,在新形勢下失去經濟紅利、制度紅利后,不應繼續采取跟隨戰略與模仿戰略,而應不斷降低成本,加強銀行內部的成本管理,從而實現利潤的增加。其次,要積極改善信貸配置,有效降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減少銀行信貸在產能過剩行業中的比例,并積極支持產業的轉型和新興行業的發展,以此來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資產質量以及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最后,努力發展資產證券化等其他債務融資工具,優化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的結構,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杠桿率,以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
4.加快創新發展步伐
加快創新發展步伐,首先要實現理念創新,樹立創新理念和創新意識,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層含義,并認識當前蚌埠農商行所處的經濟形勢和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其次要實現產品創新,加大創新產品的研究投入,積極研發創新性金融產品,設計符合農商行特點、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提供發揮蚌埠農商行地理優勢的金融服務,并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周期,增強農商行自身的行業競爭力;最后要實現制度創新,根據農商行當前的自身狀況和供給側改革所要求的生產關系,以提高銀行中后臺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為目標,制定新時期農商行的經營管理制度,并制定中長期發展戰略,使得其自身的服務水平、管理能力和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文.警惕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兜售西方理論[J].紅旗文稿,2016,(10):18-21.
[2]陳恒.供給側改革避免陷誤區[N].光明日報,2016-02-18(013).
[3]曹國華,劉睿凡.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J].財經科學,2016,(04):22-30.
[4]《蚌埠農村商業銀行2015年度信息披露報告》http://www.bbrcb.cn/info/1024/1126.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