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英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的貨幣政策也在不斷進行改革,貨幣政策的快速轉型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型雖然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和困難,但是發展機遇也很大,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轉型措施,要對貨幣政策轉型的理論和相關政策進行深刻分析,這對新的貨幣政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貨幣政策;轉型;理論;政策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我國經濟也有了新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逐漸走向完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作為國家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貨幣政策也在不斷改革,傳統的貨幣政策主要是以售匯和央票的發行為基礎貨幣,這種貨幣政策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發展需要,在新常態下,亟需轉型。貨幣政策轉型雖然是目前的重要改革內容,但是還是要以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貨幣政策轉型理論,進行科學改革,突出轉型的實際作用。還要對國家的貨幣政策進行全面分析,掌握貨幣政策的內容、目標已經具體的實施規范,根據經濟發展結構,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促進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發展,采取有效的貨幣轉型措施,推動貨幣政策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一、新常態簡述
所謂新常態,就是指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新常態,是經濟學范式的轉換,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也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新常態經濟,與GDP導向的舊經濟形態和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很大區別,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與經濟發展模式。新常態經濟,用發展促進增長、用社會全面發展取代單純意義的GDP增長,用價值機制取代作為市場的價格核心機制,把改革開放的目標定位于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簡單來說,新常態經濟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我國的經濟新常態,主要是在經濟結構對稱發展的基礎上,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也要更加全面,更加穩定。以增長帶動發展,用發展促進增長,進而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
二、貨幣政策轉型的理論分析
1.金融發展理論
貨幣政策轉型研究與發展的基礎。一般情況來說,金融發展理論主要是針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的。主要研究的是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這種理論認為,金融壓抑對資金的價格和配置產生了扭曲作用,對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改變利率管制,實現利率自由化發展。金融發很贊理論提倡利率市場化,要適當保留利率貨幣調控方式,貨幣當局要在市場交易中對金融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行改變與調控,以控制基準利率為具體的方式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進行適當調控。
2.貨幣經濟學理論
這也是研究貨幣政策轉型的重要理論依據。對于貨幣政策轉型理論來說,其主要內容就是建立起合理的貨幣政策框架。這種框架的主要包括:貨幣政策的具體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和安排,貨幣政策的具體規則和要求,實際操作目標,中介目標以及終極目標,還有實現貨幣政策的工具等等。雖然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貨幣政策框架,但是為了避免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偏離了框架的具體規定,而是采用了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這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對于資金的定向投放發展更加靈活,對新常態下貨幣政策轉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貨幣政策轉型的相關政策分析
1.建立健全貨幣政策框架
這也是新常態下貨幣政策轉型的重壓任務之一,要求一定要根據貨幣政策的目標進行。首先,明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控的目標一般主要是以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為主,但是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方面的調控力度就較弱。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已經不是貨幣政策的主要調控目標,而是要促進經濟穩定均衡發展,更注重減少通貨膨脹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其次,明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隨著最終目標的變化,中介目標也需要及時調整,要以利率、匯率、國際收支情況和資本市場的變化情況以及具體的指標變化為主。再次,明確操作目標。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是由央行指定的,一般有兩種:其一,價格型操作目標。其二,數量型操作目標。在新常態下,數量型逐漸向價格型轉變。最后,確立貨幣政策規則。這也是實現貨幣政策轉型與發展的具體規范。其主要的目的是抑制通貨膨脹。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執行規則,更能夠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央行也進一步提高了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建立問責機制,進一步強化了貨幣政策的規則性。
2.積極構建利率走廊貨幣政策
利率走廊的構建更加符合我國的貨幣政策的發展。首先,把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組作為上限,其下限為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完整的利率走廊體系。以按需供給為具體原則。其次,以確定的利率走廊的上限和下限為基礎,利用基準利率開調控存款和貸款利率,進而對金融中介的信貸行為進行調控,達到調控宏觀經濟變量的目的。積極實施價格型貨幣政策,建立起穩定的基準利率體系,不斷完善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降低金融風險。最后,利用抵押補充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對中長期利率進正確引導。
3.優化升級貨幣政策
以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為主要途徑。對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即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窗口,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創新改革,在新常態下,對經濟實施適當的微調和噴灌,實現貨幣政策工具的升級與創新,如:實施定向降準、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的優化升級。
四、貨幣政策轉型未來展望
第一,貨幣政策轉型應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逐漸完善。根據當前情況,貨幣政策還沒有形成確定的政策規則和目標,與此同時,新常態下的經濟環境將傳統的貨幣工具有效性進行了削弱。基于此,貨幣政策轉型需要建立符合政策目標以及政策規則的整體政策調框架,進而來減少由于政策失誤所產生的經濟風險。
第二,未來的貨幣政策轉型可以更多的向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方向努力,并最大化的發揮其效用。當前的金融體系中,傳統的貨幣政策即使可以對銀行的放貸能力進行改善,但是在資金流向以及信貸可得性上面缺少相應的影響力。與之相比,結構化貨幣政策就可以將其很好的實現,進而為金融結構提供相應的支持。從這方面來講,現階段央行借助結構化政策對金融體系進行相應的宏觀調控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特別是在新常態的環境下,更需要央行借助結構性貨幣政策對資金流向以及價格等進行引導,以此來實現最終的結構調整目標。
第三,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要注意將結構性貨幣政策與傳統貨幣政策進行協調。當前階段,貨幣政策不僅存在一系列結構性問題;隨著當前國際形式的變化,外匯占據在逐漸下降,再加上貨幣乘數的下降對國內基礎貨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貨幣政策在總量上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該情形下,央行對不同貨幣類型進行明確分工,不僅使得傳統貨幣政策發揮了調控總量的作用,也使得結構性貨幣政策發揮了調整經濟結構的作用,最終實現這兩方面作用的協調。
五、結論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型是必然趨勢。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貨幣政策的轉型要在全截面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上進行,既要確立貨幣政策框架,又要發揮出結構性調控功能,明確貨幣政策的具體目標和實施規則,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優化升級貨幣政策,促進貨幣政策的轉型,更好地發揮出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川.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轉型:經驗與措施[J].新金融,2015,04:12-17.
[2]汪川.“新常態”下我國貨幣政策轉型的理論及政策分析[J].經濟學家,2015,05:35-42.
[3]高群.新常態下我國的貨幣政策轉型分析[J].時代金融,2016,0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