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勇軍+保少馳
摘要:寧夏長慶高級中學是一所石油企業移交學校。“辦一所什么樣的高中”,成了擺在全校面前的首要問題。基于普通高中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價值定位,基于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基于學校生源的基本特征,學校積極轉變觀念,改變只以高考應試成績評價教育教學質量的傳統思路,確定了“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得到發展,體驗成功”的辦學理念。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學校積極探索“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得到發展,體驗成功”的途徑和方法。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關鍵詞:學生 發展 核心 建構 新機制
二、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優化學校課程結構
要促進學生人人發展、全面發展,首先,要努力發展學生什么素養的問題。學校堅持認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至少應該在“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大方面得到品格和能力的提升。這三大方面的品格與能力具體體現在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習方法、健康生活態度、責任擔當意識、實踐創新精神”六大素養上,這就是學生要努力發展的核心素養。學校教育,特別是普通高中的教育應當也必須緊緊圍繞著這些核心素養來組織開展,這是學校教育價值的基本導向,也是教學質量評價的基本標尺。
其次,學校在大力構建以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和社會參與意識”為目標的“隱性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系統的課程保證。
1.著眼于提升“責任擔當素養”,立德樹人,把德育教育課程化,系統化
“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根本。著名哲學大師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是靈魂的教育,而非只是知識和技能的堆積。”這些精辟的論述,無不彰顯德育在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學校把德育教育課程化、系統化,以此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1)把“責任擔當素養的提升”確立為德育課程的核心內容。“責任擔當素養”,是指學生在社會責任方面應當具備的素養,是指學生在處理與他人、家庭、集體、國家、社會、自然關系等方面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結合我校的實際,我們把這一素養細化為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孝親敬長、感恩愛國、責任擔當、遵紀守規、互組合作,崇德尚美等具體德育內容,并將它們確立為學校德育課程的核心內容,緊緊圍繞這些內容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2)把“責任擔當素養的提升”課程化、系統化。在確立了德育教育內容之后,學校系統開展德育主題教育月活動,把學生的德育發展目標分解到每個主題教育活動當中,力求用活動課程的方式達成德育教育目標。我們設計開展了“規矩意識系列教育”,“校園最美學子、最美學生團隊評選”“感恩”“鐵肩擔道義”“文明禮儀”等專題活動,通過辯論、征文、實踐、自我管理的德育教育。
2.著眼于培養“健康生活態度”,把心理健康與安全教育課程化
學校認為,健康的生活態度應當表現在用積極的態度珍愛生命、熱愛生活上;應當表現在用樂觀的態度處理與他人、集體、社會、自然的關系上。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把“健康生活態度”的培養視為與“人文底蘊”“科學素養”同等重要的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建立了全覆蓋的安全管理教育體系,將安全生活知識分體系、分類別細化為安全教育課程,并以課程的形式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加以落實。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日常心理疏導。有效落實了“培養學生健康生活態度”的育人目標。
3.著眼于“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和社會參與意識”,構建特色校本課程
“學生自主發展能力和社會參與意識”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學校在確保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按照素質教育的需要,積極構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課程。
一是把“學生特長、興趣培養”課程化。開設了演講朗誦、傳媒藝術、影像編輯、模擬聯合國、廣告設計、航模競賽、創新實踐、網球、排球、乒乓球、舞蹈、合唱、繪畫、書法、數學提高等20多門課程,納入課程表實施。
二是把“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課程化。學校組織學生自主建立研究性學習小組,自主聘請指導教師,自主確定研究課題,以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開展研究性學習,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是把“學生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能力培養”課程化。學校積極與社區合作,激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并以學分管理的方式進行考評。
二、以學科“課程價值引領”為核心,構建高效、樂享課堂,為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學科課堂教學培養發展學生的主要陣地,其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優劣。學校堅持把“學科課程價值”的追求作為課堂教學的靈魂,堅持把學科核心素養的每個元素同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學校認為,高效課堂首先應該是有境界的課堂,而課堂境界的高低,決定于教師對教育價值觀的認同和追求。這也是區分“教書”和“教育”的分水嶺。高效課堂也應該是師生心靈共振、精神互動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必然“充滿了熱情、激動、憧憬和成功的體驗”。因此,學校把師生“樂享”作為高效課堂的追求,把“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
課堂的效率,也不只體現在部分學生的提升發展上,作為一所以石油社區學生為主體生源的普通高中,力爭讓教育惠及更多的家庭,力爭“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應當是比所謂“精英教育”更有價值的追求。因此,學校堅持認為,“面向每個學生的發展”是實現課堂高效的根本抓手。
激發和呵護學生自我發展原動力的根本是教師學科價值的引領,是師生對學科核心價值的認知和認同。學校堅持把“學科核心價值”的認知培訓,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用“學科核心價值”引領課堂教學,倡導“人文底色與科學精神”和諧共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同步發展。
三、用“互聯網助力課堂教學”的思維方式,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個性發展
學校用“互聯網助力課堂教學”的思維方式,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根據學校實際,在廳屬高中率先提出了創建“數字化課堂”的教學改革構想,用改革創新的思路破解傳統教學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困局,謀求學校可持續發展。
為此,學校研究制定了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整體方案》和《數字化課改實施方案》,成立了青年教師教研組,組建了微課聯盟,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高度融合為契機,積極開展教改探索。學校與北京四中網校合作,借鑒其遠程教育平臺,組建了“數字化教學”實驗班,將學生課前“識記、理解”等基礎層級的自主學習,課中“應用、分析、評介、創造”等高級層級的內化提升和課后的鞏固發展有機整合起來,拓寬了課堂教學的時空。于此同時,學校高度重視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借鑒微課、慕課方式,鼓勵教師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考點錄制成“微而精”的小視頻,用形象、生動的形式,為學生利用課堂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反復學習提供資源支撐,以滿足學生“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目前,學校微課聯盟已錄制微課1280多節,并在實踐中得到了有效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校獲得“全國百佳創新型學校”“全國課堂教學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實驗基地”等國家級榮譽20多項;先后被評為“自治區示范高中”“自治區和諧校園”“自治區安全管理規范化示范校自治區德育示范校”“自治區科普示范學校”。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學校始終堅持用鮮明的辦學理念引領學校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