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玲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幾何內容的整合,能為幾何教學創造更直觀而且連貫的呈現方式,能幫助學生通過視覺感官來思維,能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
關鍵詞:信息技術;圖形動畫;幾何空間感
數學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們知道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空間幾何內容占了半壁江山,而以往以例舉生活中的物品和生活經驗的教學方式,建立起來的空間感和空間想象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經驗片面性,不利于學生建立全面且完整的幾何知識網絡結構。
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中,整合了重點知識與多媒體軟件功能,使兩者的相得益彰。經過幾次的磨課,發現這節課的知識已躍然紙上,課堂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活”了起來。
一、基于視覺經驗,觀察辨識
學生經過一年級的學習,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它們的特征,如果是拋出兩種圖形讓學生自行觀察探究,恐怕會難為了一大部分學生,致使他們陷入無力學習境地。因此,在第一環節上我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優勢,制作了用動畫方式呈現出不同擺放方式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其他不同圖形(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圓)。利用多媒體設備多方位呈現圖形,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上通過觀察、對比實現初步領悟。
片段一:利用多媒體一些功能把幾何圖形如俄羅斯方塊般排列,生根據已有經驗辨認圖形。
課堂中通過學生認圖形,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為反襯對象,對比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與眾不同之處。長方形和正方形有4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
小學生是用圖文、動畫、感覺和經驗等來進行數學思維的,幾何的學習離不開圖文、動畫、感覺和聯想想象,而現代信息技術是能使這些因素更加突出表現出來。將圖形以動畫形式呈現,是根據三年級八、九歲孩子,他們喜歡動畫的心理,利用俄羅斯方塊的排列和對同種圖形的不同擺放,能在視覺和感覺上強化圖形印象。直邊的圖形之間擺放是可以無縫契合的,而曲邊圖形直觀可知。多種圖形的混合有序擺放,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在一定的位置上承擔“比較”“反襯”作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多個不同放置承擔培養學生空間感。引導學生在辨認、對比圖形中去除干擾,聚焦圖形的邊和角,為后面對比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做鋪墊。并能用數學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二、多方位展示多維驗證方法
片段二:學生人手一個長方形(注:大小不同)
從上一片段中學生的猜想,需要科學驗證。安排驗證“直角”階段,我們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充分尊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和生活素材在媒體黑版面上呈現動畫驗證,利用多媒體功能透明化使特征驗證準確化。而且有利于吸引全部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驗證“對邊相等”我們放手讓學生動手量,有的學生能利用生活經驗,將紙張對折,看對邊是否重合達到驗證。再利用折一折驗證“四邊相等”大部分學生遇到困難,個別學生能利用生活中折紙船的方法將四邊折到重合,但是語言表達總是不夠準確,折紙示范的常常因為高度和角度問題,不能完全讓全部學生習得經驗。[1]
幾何學習最容易出現:學生對表述的知識,接收和理解容易產生錯位偏差,亦或者觀察的局限性,導致知識理解不透徹,知識連接出現裂縫等導致學困。我們知道幾何知識的學習就像蓋房子,當知識的“墻體”產生裂縫,那么師很難把幾何這座宮殿蓋好的。數學教學中難以讓全體學生汲取學習經驗時,利用多媒體“微課”呈現學生折紙視頻,能很好的幫助我們讓學生理解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修補思維局限性。
三、動畫經歷,完善幾何思維
在學生的直觀經驗中,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同的圖形,這是對這兩種圖形不完整、不全面的認識,不利于以后的進一步學習,甚至可能造成幾何知識認知障礙。它們之間的聯系如果只是植入式的強加給學生,學生也扔很難理解其中奧義。多媒體軟件輔助功能能幫我們讓學生以動態視覺記憶和思維方式記住和理解其中聯系。
片段三:課件出示兩個長方形(如下圖)
教師利用能用多媒體功能施展“魔力”變化圖形。
讓學生體會長方形把寬慢慢拉長了,它是“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長方形
”這樣變化的。把長慢慢縮短了,它是“長方形、長方形、正方形”這樣變化的。
以上通過圖形的變化動畫,讓學生在視覺記憶思維的同時,結合文字信息,構建出動畫與文字互為輔助理解的基石,從而突破難點,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幾何圖形關系網絡。借助多媒體功能把復雜的問題,通過觀察記憶分析思考動畫過程、形成圖形意識,再根據圖形的特點得出結論,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舉一反三,發展空間觀念
片段四:書81頁中靜態素材猜圖形,通過多媒體設置動畫。信封里裝的都是四邊形,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形狀?圖形先露出兩個直角,邊一點一點的出現(可能是長方形、正方形;當拉出的邊對比出長短時,就肯定不是正方形了)。這樣設計是根據中段小學生喜動畫勝過靜態圖形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對動畫中的圖形產生好奇,提高思考能力。
此片段以多媒體為載體設計動畫,避免人工操作存在的一些視覺死角,讓學生全方位感受圖形的局部與全部,并學會運用已有圖形知識,積累一定的圖形經驗。這一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的智慧生成,進而學生的幾何思維品質得以提升。
五、結語
本節課的課件設計,有意識的融入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使內容得到豐富,呈現方式多樣化,讓課堂教學更自然、更高效,通過觀察與操作兩種數學思維有效融合,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為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重點知識提供空間感依托,使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張秋麗.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教學活起來[J]. 學周刊,2016,(25):200-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