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高職醫學教育在我國醫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高職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基地,針對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文章對高職醫學院校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進行分析,并就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醫學院校教學策略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能力培養;高職醫學院校;教學策略改革;創新
一、高職醫學院校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高職醫學院校的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第一,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要掌握與醫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實際的臨床操作技能,能夠快速、準確地對疾病進行診斷,并在診斷后給出有效的治療方案。第二,較高的醫學專業素養。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療工作者,要懂得對病患進行人文關懷,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第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醫學生在就業后,不可避免地會與患者及其家屬以及其他科室的同事進行溝通。在醫患關系本身就很緊張的環境下,如果醫務工作者的溝通能力不好,就可能導致醫患關系更加緊張。而在對病患進行救治時,如果與其他同事的溝通不順暢,就可能會加重病人的病情,嚴重的還會危及病患的生命。第四,專業發展能力。醫療事業是處于動態發展中的,醫務人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夠適應醫療行業的發展,這就要求醫學生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第五,批判思維能力。作為掌握人們身體健康的未來醫務工作者,醫學生需要具備質疑的精神,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策略的改革與創新
1.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出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案例分析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病癥的發病現象,掌握診療的關鍵點,還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并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獲取更多的信息,這就能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對學生的溝通能力進行培養。而問題導入教學法,則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并集中精力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教師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學生會更加用心地聆聽,以解答自己心中的疑問。
2.通過不同的形式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
教材內容普遍比較陳舊,跟不上醫療行業發展的步伐,所以教師應將網絡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此外,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對各種癥狀作出判斷,教師還可將一些病癥相似的疾病整理出來,通過對病情癥狀進行描述,讓學生判斷其屬于哪種疾病,并對各種疾病加以區分,進行對比學習。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一些知識點的時候,還能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學習,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專業發展能力。
3.通過與醫院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醫學專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校需要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增加學生的臨床經驗,為其以后從事醫療類工作奠定基礎。比如,學校可與各大醫院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定崗實習的機會,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因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則應該帶學生到學校的附屬醫院學習,對于縫針、抽血等操作,教師要在實驗室進行演示,并讓每位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以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并讓學生了解每項操作的注意事項。同時,在實訓課程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學生要重新學習,而教師則要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重點指導,直到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臨床操作為止。只有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才能促進學生的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醫學院校的學生要具備核心能力,才能夠勝任醫療相關工作。在對醫學生進行培養時,學校應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不同的形式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并通過與醫院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雪霞.淺析高職護士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中國職工教育,2014(14):81.
[2]葛 萍,王正值.衛生類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現狀調查[EB/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21):8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