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任+彭承曉
摘 要:從近幾年來教學中發現,小學科學課與初中物理、生物、地理、化學緊密相連,是初中的入門課。教師認真教好科學課,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物理等科目的興趣,又可以為學生可持續學習打好基礎。但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小學科學課開得并不理想,阻礙學生可持續發展。文章意在喚起我們農村小學教師對科學課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科學;初中物理;銜接
一、引言
所謂“銜接”,就是把兩個關聯事件連接起來。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必須在一定的學習準備的前提下進行,這種準備可以有效地保證學習的成功,并使學習在時間和精力的消耗上更低廉。
新課程標準推行以來,中小學教師雖然都是在新課標的理念下進行教學,但還是存在著很多差異。特別是在非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和初中分開辦學,領導和教師又缺乏交流與溝通,導致小學科學課與初中物理課的教學相互脫節,教學內容不是簡單的重復,就是難易程度把握不當。
這種教學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如何保持學科教學的連續性,使學生比較輕松地過度和銜接,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探討的課題。
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這里談幾點關于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銜接的看法。
二、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的銜接體現
(一)課程內容銜接
三年級科學上冊“我們周圍的材料”與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銜接,下冊“溫度與水的變化” 與初中物理“物態變化”關聯;四年級科學上冊“聲音”與初中“聲現象”有聯系;五年級科學上冊“光”、“運動和力”分別與八年級“光現象”、第八章“運動和力”完全一致,五年級科學下冊“沉與浮”、“熱” 對應與物理“浮力”、熱脹冷縮相關;六年級科學上冊“工具與機械”初中“簡單機械”、“能量”與初中“電功率”、“電與磁”密切相關。由此可知,科學課的部分內容和初中物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涉及聲、光、熱、電的方方面面,雖然對整個初中物理教材來講,只是“皮毛”,把初中物理老師才當成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者是完全不對的。
(二)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相銜接
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出,初中物理課程和小學科學課程在基本理念上明顯地表現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倡導探究性學習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小學科學課程側重于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初中物理課程側重于對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的理解,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倡導探究性學習。
(三)教法銜接
探究、體驗、合作是小學科學和初中物理主要的學習方式。從這兩門課的特點說,我們在授這兩門課時,都要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實踐,多探究、多合作、多體驗。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小學科學課程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課程則力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探究式學習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兩門學科的課程標準都把它作為課程內容之一,并把它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精神,突破了以往以系統地傳授知識為中心的觀念,將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已經成為小學科學和中學物理課程的重要目標。
盡管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目前的教學環境下,小學科學課與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歸納起來有這樣幾點。
1.目前小學科學課沒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的足夠重視
我仔細地看了《廣西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科學課安排2節。這還不是主要的,據調查,很多時候這2節科學課還經常被語文、數學占去了。因為很多老師還活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科學課不做期末成績評定,只按“優”“良”“差”填等級;也不和績效掛鉤,老師根本不重視科學課教學;也不清楚小學科學課的開設現狀以及學生對科學課的態度、所采用的學習方法等,所以每天都是語文、數學連軸轉,科學課從不當回事。出外培訓學習,教育部門幾乎也沒安排科學這門課,使得科學課設置和評價沒有享受到和其他學科平等的地位。
2.家長不重視小學科學課程
每次期中、期末檢測之后,家長往往會問孩子數學考了多少分? 語文考了多少分?很少有人會問孩子科學課考了多少分?學得怎么樣?甚至有些家長根本就不知道小學有科學課。
3.初中物理教程設置不利于與小學科學課程的銜接
學生升入初中后,初一沒有物理課,也沒有相應的科學課,初二才開設物理課,這期間科學課與物理課斷檔一年。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的一點本來就認為是純屬玩玩的科學課知識,早已忘得差不多。初二的學生開始上物理課時,總感覺對物理入門都很困難。這時,教師和家長往往給學生不停地灌輸物理課是初二才加的新課,學生往往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物理是新課,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學習壓力。這使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一開始就認為物理難學,往往第一學期不知道“物理是什么”,第二學期不知道“物理該怎么學”,到了初三才恍然醒悟、科學實驗沒有做或者只做了一部分。
4.缺乏專職教師
現在農村科學課專任教師幾乎沒有,深入研究這個科目的老師更是微乎其微,很多都是其他學科的老師兼職,這樣就導致有些實驗科學老師根本就不會做,或者不想做。因為做實驗的話,需要很多的時間。由于老師課業負擔重,而每準備一節實驗課,教師需要提前花一兩個小時準備實驗,熟悉實驗,而且做完實驗之后,還需要花一兩個小時收拾實驗儀器,這樣就導致很多老師不愿時間去做。
三、結語
希望從我做起,從每一位科學老師做起,真正地把科學當一回事,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能力,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憲魁,李曉林,陰瑞華.物理學方法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志標.當前小學科學課教學調查報告[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刊),2010(2):93.
[3]李偉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觀的實踐探討[D].延吉:延邊大學,2010.
[4]尹 曉.小學科學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5]徐 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