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慶申+周生波
摘 要:如果家校共建中老師和家長缺乏有效溝通,家長無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教師也無法了解孩子在家的衛生習慣、時間管理等情況,這樣會造成雙方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和分歧。文章目的在于揭示目前家校共建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家校共建需要“家長開放日”“重點拜訪”“家長導學案”等方法以提高溝通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家庭;學校;教師;溝通
一、明確認識
首先,教育者要明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在開學之初以開班會的形式告訴家長,孩子成長、進步需要家長參與。其次,學校的管理者要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提供相應的場所和補助,以鼓勵、支持老師大膽從事教育工作。最后,家長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的工作,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再和老師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現,只有雙方配合,才能準確反映孩子的校內校外情況,我們才不會對青春期孩子突然出現的異常行為束手無策,才能讓孩子在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之下順利度過此生理、心理變化比較大的時期。
二、溝通方法
思想上要明確認識,溝通也要有相應的方法,不然無法完成真正的家校共建任務。溝通方法是手段,能讓我們更好地交流,達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溝通方法有以下幾種。
1.校訊通
當過班主任的都知道,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校訊通”聯系,這種聯系方式最多的用途在于及時發布學校的放假信息,或者需要家長落實子女的假期實踐作業完成情況。
2.家長導學案
家長導學案是寄宿制學校和家長聯系的一種方式,其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相應活動和家長要準備的東西,在孩子回家后,家長針對學校舉辦的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家長導學案”由使用說明、溝通目標、本期要點、家長孩子合作探究內容、注意事項、家長回信、家長簽字等方面內容組成,是家長與孩子及教師溝通的紐帶與橋梁。
3.電話溝通
電話溝通是時效性最強的一種溝通方法,電話溝通可以針對少數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為家長提供一定的指導。比如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孩子這一階段在學校中的人際關系,孩子習慣的養成是否到位。如孩子在學校違反了校規校紀而且必須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就要求老師及時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到學校共同解決目前孩子遇到的問題。
4.重點家訪
有些孩子在校表現很不好,習慣很差,平時違反校規校紀并且屢教不改,老師經過努力仍然無法改變現狀時,就要實地探訪,找一找方法,并讓家長明確孩子哪些方面的不足。重點家訪要求教師取得學校的支持,同時要明確孩子不是完美的,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以此來開展工作。重點家訪時可以帶孩子喜歡的一些禮物或者讓孩子感受集體溫暖的卡片、視頻上門,這是需要老師注意的事情。家訪完畢,還要時不時了解其家庭情況,和家長聊一聊家訪后孩子的變化,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5.家長關注學校公眾號
隨著科技的發展,溝通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如以前是用QQ號和家長進行溝通,隨著微信公眾號的開發,很多學校已經有了自己的主頁和公眾號,這就要求家長在用微信與自己的親人、朋友溝通的時候,關注學校的公眾號,了解學校最近舉行的各項活動,哪個年級的活動,活動的主題是什么,明確自己的孩子是否參加此類活動,在參加活動中的收獲等情況。
6.家長開放日
家長開放日是以上幾種方法的基礎,家長分批次進校園目的是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全方位地感受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這是學校家庭共建的全方位的溝通方式。
總之,家校共建需要家長、學校、教師三方的不斷付出,家長和教師應在思想認識上明確方向,明確共同的目標,在此基礎上不斷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家校共建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溝通過程中希望雙方尊重、理解。家長和老師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創新,在此基礎上認真審視自己的行為,并學會換位思考。
參考文獻:
[1]喬玉文.家校共建 攜手共育[J].學理論,2012(27).
[2]戚 曄.家校共建,共創孩子們輝煌的明天[J].小學教學參考,201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