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亞
摘 要:隨著重慶經濟的快速增長,重慶會展產業發展迅猛。但是,會展產業中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暴露得愈發明顯,尤其是在會展場館方面。重慶會展場館存在供給形式單一,質量不高、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供給缺乏創新等結構性問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下,重慶會展場館需要從供給質量、供給效率、供給市場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重慶;會展場館
會展業作為新興的經濟助推器,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重慶作為中國直轄市之一,位于“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匯處,同是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腹地,在其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會展產業的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會展場館是重慶會展產業發展的基礎依托,主要包括為會議、展覽、節事活動提供場地的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以及相配套的設施設備和服務。目前重慶已經建成并使用的會展場館主要包括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重慶農業展覽中心和重慶展覽中心四個展館,可提供的展覽面積約30萬平方米。重慶會展館數量多,但是場館的利用率很低已成為各場館經營發展中共同的困境。因此,重慶會展場館未來的發展急需從供給側的角度對會展場館供給進行結構性改革。
一、重慶會展場館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1.會展場館供給形式單一,供給質量不高
重慶四大主要的會展場館主要為會展活動提供場地,并依靠場地的租賃或承接來展或自辦展的形式進行盈利。因此,重慶會展場館為會展產業提供的僅僅為場地及相應的配套的設施與服務,會展場館經營者僅提供最基本的產品。重慶會展場館的修建主要集中在2005年-2013年,展館在建設時往往是從規模、面積等角度出發,對于場館的配套設施的關注度并不高,如重慶國際博覽中,場館內外均無座椅設置,場館周圍無餐飲、商場等配套設施,尚無法滿足會展活動參與者娛樂、消費、休息等綜合性需求。在會展場館基本產品供給時中,供給質量相對較低。此外,重慶場館在建設時,展覽場館的功能定位比較單一,場館的綜合服務能力較弱。如重慶展覽中心,主要針對重慶人文生產的展示,重慶市農業展覽中心則主要針對科技成果和農業產品的展示。但在現代展會中,會展中心必須具備完善的功能,場館功能過于單一,所面對的有效市場就大幅減少,只能承接與其功能相對應的展會,會展場館發展的局限性較強。
2.會展場館供需匹配度差,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近年來,重慶的展會數量增長明顯。但是展會項目的展覽面積則存在較大差異。中國(重慶)商品展示交易會、立嘉國際機械展覽會等這種大型展會展出面積超十萬平方米,基本可以對某個會展場館進行整體的租賃使用。而中國西部畜牧業博覽會暨畜牧產品交易會這類的小型展會展出面積則僅約10000平方米,展會期間,絕大部分場館沒有使用。目前,在重慶舉辦的會展活動類型多樣,展會由于其發展歷史、行業或領域因素,規模上差異特別明顯,且以中小型展會活動為主。而重慶會展場館對于此種現象均無較好的應對措施,導致場館的整體使用率比較低下。此外,會展是活動由于受到產業周期、季節、經營活動周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重慶會展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每年的春季、秋季有大量的展會活動舉辦,而在冬夏季相應的會展活動數量明顯降低。因此,在冬夏兩季,重慶會展場館大量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
3.重慶會展場館需要引導能力弱,經營缺乏創新意識
盲目競爭、重復辦展在重慶的會展場館發展尤其突出。2016年,僅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兩個場館共舉辦家居裝飾及建材類、汽車類、動漫文化類、醫療器械類等大量題材重復的會展活動,其中,家居裝飾及建材類展會10個以上,汽車類展會8個。重復辦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會展場館經營者之間的無序競爭,對于市場的主動影響力弱,只能選擇被動地跟隨市場的發展而開辦或承接短期內可以賺錢的同質的會展項目,導致展會內容大撞車,展會項目質量降低,會展場館品牌形象受損等一系列負面影響。重慶會展場館的經營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市場需求的引導能力,在會展經濟的發展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
二、重慶會展場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
1.豐富會展場館商業模式,提升場館供給質量
重慶會展場館的經營可從加深與會展產業鏈的聯系入手,豐富重慶會展場館的盈利模式。場館的租賃、承擔來展或自辦展的模式在重慶的場館經營活動中已經有較好的運作,在此基礎上可增加會展場館的供給內容,供給會展產業全價值鏈的多元化產品與服務。會展場館在提供場地、配套設施與基本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與會展活動相關的會展搭建、會展物流、會展廣告、會展旅游、購物、金融等系列延伸產品,從而提高會展場館現有資源的利用率,滿足會展活動參與各方的需求,實現會展產業鏈的整合。其次,重慶會展場館經營定位時需要考慮到場館的綜合性發展,會展場館不僅僅是作為展會的場地,還可以形成集住宿、餐飲、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多功能綜合體。因此,重慶展覽中心、重慶市農業展覽中心等會展場館可以嘗試加強場館的功能定位,使場館未來能夠滿足多功能的需要。再次,重慶會展場館需要完善其相應的配套設施。會展場館作為會展產業的依托,基本配套設施則是會展場館的多渠道經營的基石。會展場館一方面需要跟進基本配套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需要緊跟現代科技發展的腳步,實現會展場館配套設的現代化與科技化,提升會展場館供給的質量。
2.多方位激活現有場館資源,提高會展場館供給效率
重慶的會展場館數量有限,各處會展場館之間互為競爭關系,在彼此的競爭中可以加強會展場館的合作共贏。重慶各大會展場館建立統一的展館資源平臺,實現大重慶范圍內重慶會展場館的資源整合。一方面,重慶會展場館可以形成抱團發展,吸引知名展會在渝召開,為會展活動提供最適宜的會展場地。另一方面,資源與信息的共享可有效避免同質展會的頻繁舉辦,減少無序競爭與資源浪費。重慶所有的會展場館立足于展會信息的全面化,對于各大行業的展會進行一個統一的梳理,根據展會的規模,頻次并結合重慶各大展館的特點進行一個有效合作,與各方資源的整合,從時間與空間的需求上為會展活動提供高效率的供給。
3.開拓場館經營理念,主動引導場館市場新需求
重慶會展場館的發展中需要擴寬會展的概念,突破會展即是“會議+展覽”的傳統思維禁錮,在場館經營活動中融入“大會展”理念,主動引導市場新需求。會展場館的核心產品為場地,場地的需求者除展覽活動外,還可能有包括婚慶活動、產品發布會、會議活動、大型講座、文藝表演活動等。因此,會展場館經營者需要盡量拓展服務范圍,通過“大會展”范圍內的各種場地需求來彌補展覽業務對于重慶會展場館利用率低、閑置率高、資源浪費等問題。會展場館的經營者在新的潛在市場中,一方面吸引相關的大型活動在會展場館內開展,一方面進行自辦活動的舉辦,雙管齊下,穩固會展場館在展覽及其他活動中場地供給者的地位。
三、結語
重慶會展場館的供給量不小,但是卻存在場館利用率低、閑置率高等問題,而另一方面重慶的大量的會展活動又面臨場館無法滿足自身需求,會展場館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明顯。因此,筆者嘗試從供給側視角下分析重慶會展場館的經營與發展,并對重慶會展場館在供給性進行結構性改革提出一定的策略。重慶會展場館首先可通過豐富會展場館商業模式,提供場館供給質量;其次,以大重慶為基礎,多方位激活現有場館資源,提高會展場館供給效率;再次,重慶各會展場館經營者需開拓場館經營理念,主動引導活動場館市場的新需求。
參考文獻:
[1]方璐萍.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推進會展產業發展戰略研究[N].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2]王冬梅.沈陽會展場館發展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
[3]葉寧青,邱蔚娟.關于我國展覽場館利用率問題的思考[N].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
[4]孫亮,石建勛.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相關理論概述[D].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6.
[5]永樹理,趙光洲.我國大型會展場館利用問題與對策研究[N].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16.16.(3).
[6]余遠洋.大型會展中心管理及運營模式研究-以大虹橋國家會展中心為例[M].煤炭經濟研究,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