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情感教育是初中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我們必須要及時提高自我對其的重視。情感教育是當下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讓情感教育發揮最重要的作用是語文教師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滲透,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且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這篇文章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希望可以對以后初中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有所指導,切實將情感教育帶進課堂。
一、創設情感課堂氛圍
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得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處在“我要學”的狀態下愉悅地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扣擊心靈。那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語言、動作,會創設一種學習情境,會激活學生思維,會讓學生產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
比如我在教《故鄉》一課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我們都深愛自己的故鄉,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寫故鄉、思故鄉。贊美故鄉風土人情的有之;抒發對故鄉離情別緒的有之;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激動和欣喜的有之。魯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們來跟隨《故鄉》中的“我”的足跡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這樣就激起學生帶著情感去體會我回故鄉的喜樂悲愁了。
二、挖掘教材,引領學生進入情境
我們在學習每一篇深具美感的文章時,都會從書中感悟到一些道理。縱觀中學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形神俱佳,貯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誼;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憤、天地動容的悲壯、催人淚下的凄切、細雨霏霏的柔婉;這里有開懷的笑、嚎啕的哭、會心的喜悅、無名的煩愁……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涌結晶。這些都為語文教師進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這樣,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號,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
教師首先要鉆研教材,廣采博覽,不僅提供大量的認知信息,還要深刻透徹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經歷、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深入剖析作品,進入角色,挖掘出創作的匠心,力爭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比如,教師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經歷、愛國熱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講不好《登高》,就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個人命運的傷感和憂國的情懷。如果教師只教其“文”,未教其“義”,更沒有情的輸入,就不必說以情動人了。
三、拓展訓練,升華情感體驗
語文的學習只有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有效地超越文本,才能賦予文本以更深刻的內涵。因此,語文課堂拓展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延伸到文本之外,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以拓寬學生的認知,加強對文本的感悟和情感體驗。
劉禹錫的《陋室銘》是一篇膾炙人口、流傳百代的佳作。全文雖短短的八十一個字,但卻字字珠璣且寓意深刻,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志趣情懷,我設計了“假如你是陋室的主人,你最想和誰交談呢?你們在一起,會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這樣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去發揮想象,去填補、完整文中語言情境下的人物、畫面,將文本、作者的世界與自己的心靈世界相聯通,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高潔志趣情懷。
四、動之以情,進行情感的熏陶
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后,語文教師就應當進行學生情感的熏陶,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出特定的情感氛圍,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不僅能夠學習到語文的相關知識,更可以在課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心靈的陶冶,靈魂的凈化。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往往重視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被動的接受應試教育下的知識,學生的情感教育被忽略,學生自身的語文能力和情感素養得不到提高,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的互動也非常的被動,消極。所以,語文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入新型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培養,由此得到語文課堂最好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對初中語文教學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情感教學不僅是初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彰顯教師水平的重要渠道,教師應當把情感價值觀教學目標通過有效的教學形式,積極的教學手段全面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在豐富的情感教育中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里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取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敬宜.潤物細無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2(3):70.
[2]朱廣躍.談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實施情感教育[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1(4):151.
[3]華東,袁敏華.品語悟理以情感人——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江西教育,2011(3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