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華
摘要:信息技術既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分支,又是所有學科發展的基礎。信息技術既是一個重要的技術分支,已經深化為改造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因此,硬件與軟件設施必須配套建設,硬件與軟件投入到位,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中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以為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學科學習、探究活動乃至終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活動中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通過動手操作,掌握利用計算機等常見信息處理工具搜集、處理信息的操作與方法;形成積極參加信息技術技術活動,主動探究信息技術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奧秘的求知欲;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觀察、思考和討論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社會現象,養成適當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
一、學校必須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要指導學生上機操作,還要理論學習,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活學活用,靈活掌握并應用,一味地紙上談兵,理論灌輸,只能讓人生厭,裹步不前。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硬件方面的建設
硬件是基礎,基礎設施是學校發展前進的基礎,包括計算機網絡教室的組建,計算機本身的配置,校園網的建設情況,投影儀,電子白板等設備以及這些設備的可用性,在這個信息資源豐富的時代,基礎設施要不斷更新,不斷的升級,只有這樣才會適應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否則就會落后。
2.軟件方面的建設
軟件方面包括計算機上使用的應用管理軟件,還包括隱性的教師管理水平,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設備的運轉情況。要讓學校長足的進步發展,就要培養幾位有管理經驗,熟悉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教師來管理,并且還要經常提高這些教師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其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經常走出去,請進來,學經驗,學精神,讓學校的這些能夠為教學服務的計算機運行正常,能滿足教師的備課和教學。
二、不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緊跟時代步伐,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高效課堂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中學教師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卻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要求,嚴重制約著學校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可參加校外信息技術觀摩課、鼓勵教師個人自學、業務進修等。
其方式有:一是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其成為一支維護和管理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開發教育信息資源、開展電教科研的骨干隊伍。二是學校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使他們了解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對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深刻影響,樹立現代教育思想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用于教育教學實踐。
三、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減少不利因素影響,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應用學科,學科特點給教師授課及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創造性空間,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認知規律,從培養興趣,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1.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內容的教學地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課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教學科目,其內容的變化是極為頻繁的,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繼之而來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設備的更新、教學手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更新,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老師要盡可能地設計并優化教學方案,積極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勇于實踐,建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順利步入不斷更新的知識海洋。
2.化抽象為具體,重視講練結合
實踐證明,化抽象為具體能有效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可使抽象難懂的概念、理論具體化和通俗化。
將信息技術滲透到數學學科中,通過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把看起來比較抽象的編程語句具體的應用到我們生活,容易理解,再根據理解的情況自己還可以再舉出好些應用這條語句的方方面面,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結合,教學生這些語句的格式、工作原理和執行情況,既鞏固了其它學校的知識,又學會了這條語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興趣,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才會積極地去認識和探究知識,而新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和“翻轉課堂”教學法既可以利用計算機資源,也能擴展學生的知識。同學之間可以協作交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思考問題和發揮想象力的余地,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計算機是我們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工具。信息技術課程又作為其它各門學科學習的工具。新課程提倡將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整合。若不會這個通用智力工具,就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所倡導的教育理念,不適應時代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