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凌
摘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可以使教育觀念得到轉變,還可以使學生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現階段,信息技術教學不限于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方面,而在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其更新和發展速度都非常快,因此可以作為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要課程。本文主要分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方式方法。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自學能力
伴隨社會經濟發展,知識也隨之更新,而只有擁有駕馭知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現代社會,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自學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視野更加開拓,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地安排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激發學生自學興趣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活動有直接影響,非智力因素作為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則可以把握學生的這種特性,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模式為依據設計帶有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競賽的方式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在電子表格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計算某次考試成績,比較哪位同學計算時間最少,得出的結果最準確,通過這樣的比賽,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軟件操作,還可以利用學生好勝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同時,興趣是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感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靈活的使用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photoshop復制圖層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上傳自己的照片,然后在網絡上下載圖片作為背景,讓學生通過復制圖層將兩張圖片合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這部分知識,還會激發學生自學興趣,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二、幫助學生制定自學目標
在教學中通常存在這一問題:課程內容講解結束后,讓學生自主學習,但學生卻不知所措,對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與課程內容相符合的自學目標,讓學生在目標的驅使下得到鍛煉和學習。一方面,教師可以直接布置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嘗試進行自主學習。由于高中階段學生思想意識相對成熟,因此其個性化差異更加明顯,所以在任務布置上教師應與此種差異相結合。例如:在網絡信息獲取技巧和策略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具備當地特色的主題學習,從歷史、飲食、服飾、民族特色等多個層面進行,讓學生自己制定感興趣的主題,并通過網絡查閱并下載素材,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可以參考教材,通過自學完成任務目標,讓學生收獲成就感。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個人能力有限,特別是在學習水平上存在一定差異,使得部分學生無法順利地完成自學任務,這樣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此教師可以以合作小組的方式開展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團隊精神得到培養,還可以讓小組成員進行溝通學習,便于在自學中順利完成目標。
三、為學生提供自學空間
通常情況下,自學習慣的形成不僅需要時間的支持,同時也需要空間的支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由學習和思考的空間,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自由發展,還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避免用固定尺度對學生進行衡量,同時也避免對學生思維的過度束縛,應積極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給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放心大膽地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處理問題。例如: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留出想象空間,這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并給予肯定和支持,對于錯誤的想法,教師應做好正向引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在練習過程中,教師不必讓所有學生練習同一內容,反而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創作,使學生自學能力得到培養。
四、結語
對于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應將自學能力培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并在實際教學中貫徹落實。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激發學生自學興趣,并幫助學生制定自學目標,另外還要重視學生自學空間問題,只有讓學生自主操作和實踐,學生才能從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不斷改進。而這一過程能夠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顧衛忠.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4):77-78.
[2] 賀玉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4.
[3] 芮靈芝.信息技術與高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培養的有效整合模式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 鄒娓娓.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才智,2010,(12):99-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