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珍
小學數學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啟蒙科目,完善小學數學教育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小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小學數學教學需求,教學創新要想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就要從教學目標、教學課堂導入、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努力,保證小學數學教學能夠在整體實效方面有所提升。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必要性,從教學實踐角度重點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創新,促進整體教學發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和質量。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啟迪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就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挖掘其學習潛力和動力,使學生自覺探索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孫悟空是《西游記》中學生喜聞樂見的聰明形象,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以聲情并茂的故事導入:在花果山水簾洞中,孫大圣準備給小猴們分桃……如果把一個桃平均分給兩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得幾只桃?可半個桃怎么表示呢?這下可難倒孫大圣了,同學們愿意幫忙嗎?這樣創設情景,誘導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么是分類知識之后,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三、引導合作學習,鼓勵創新
合作學習被譽為當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中影響最大、成果最多的領域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進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被廣大教師普遍采用。
四、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更是如此。小學數學教材從選材上更加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使得數學知識不再是空洞枯燥。因此,教師一定要明確教材內容知識的要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自身的業務水平情況,創新使用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親近數學并學會數學知識。“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程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五、數學能力的發展不全面,缺少實踐鍛煉和創新意識
在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一直以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這三大基本能力作為數學能力的具體構成內容,缺乏實踐基礎。沒有實踐做基礎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數學能力觀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現代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僅僅局限于傳授書本的知識,現代數學素養例如:、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預測猜想、探究創造等數學能力并未在數學課程目標中很好體現出來。小學生每天局限于背書背公式,小僅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并未體現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六、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為了培養創新意識,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教學中心的觀念,創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于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熱情洋溢,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創新精神,誘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挖掘教材中的潛在樂趣,變苦學為樂學。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創新能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品質,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融入數學教學情境中感受知識的產生過程。其次,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設想數學概念,在分析的基礎上總結數學概念。再次,教師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組織學生討論數學問題,活躍數學教學氣氛,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想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軟件:電子版,2014(7).
[2]王春粉.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嘗試與思考[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5(46).
[3]李煒.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