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一、創設生動情境,導入新課,培養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當中產生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就要千方百計地創設好精彩開頭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講一個動聽的故事導入新課,也可以做一個好玩的游戲導入新課,還可以采謎語導入新課,畫一幅美麗的圖畫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年、月、日》時,為了使學生更容易進入新課,就讓學生猜猜謎語:有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給它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思考,踴躍討論,終于找到答案是:日歷。這樣導入新課,遠比許多老師用單調的話語直接進入新課好得多。也許有些數學教師認為,這些導入法都是語文教學當中經常用到的,數學課沒有必要用。實踐證明,一堂數學課的精彩開頭,往往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親切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真正樂于學習小學數學,無形中就形成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愉快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情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學生的自覺參與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
1、和學生探討解題技巧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思考性的題目。有些題型蘊藏著一定的規律和解題技巧;有些題目則可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例如,找規律試著填數:14()1625()49,老師問:這道題目有什么規律嗎?……利用題目的這種特點,創設一種老師提問,學生積極思考,互相啟發,互相討論,各抒己見的學習情境。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加快解題速度,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開展競賽
把競爭機制引進課堂。小學生喜歡展示自我,榮譽感較強。老師可以針對這一學生特點,在課堂練習時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口答題采用創答形式,筆答題則以小組必答題形式出現。另外,也可以通過課前提問,課堂作業等多種形式來檢驗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
3、試做老師
挑選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其扮演老師的角色,登臺講課。例如,某些應用題的講解,某些計算題的簡便算法,老師都可以提前布置讓學生理清思路,上臺講課。這樣的活動,既鍛煉了講課學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其他學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集中精力聽課,無疑會創造出一種奇特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激勵情境,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好表揚的,特別是小學生。適當的激勵,哪怕是一點點,如老師的一句話語、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使學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妨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指責。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激勵情境設計為:誰愿意告訴大家,你家里的煙囪是什么形狀?生A:我家里的煙囪是鐵皮做成的圓柱形。生B:我家里的煙囪是用土磚做成的長方形。師:觀察得都很仔細!那么誰會計算長方體煙囪的表面積呢?(學生沉思一會兒,只有個別學生舉手)生C:老師,這個題目具體條件沒有給出,做不出來。師:(面帶微笑)要算出長方體煙囪的表面積,必須要知道什么?生D:要知道煙囪的長、寬、高。師:對極了!下面窩給出條件,煙囪長0.4米,寬0.3米,高4米,看誰的反應最快?生E:(0.4×4+0.3×4)×2=5.6平方米。師:為什么這樣做?生C:因為煙囪沒有上下兩個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求周圍四個面的面積就可以了。(大部分學生才恍然大悟)師:講得好!非常聰明!所以在我們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一定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靈活地運用公式。在這樣的教學情境里,學生才會真正地感覺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老師的溫暖。
總之,數學看起來枯燥無味,實際上,只要教師創設情境得法、有趣、有思考性,同樣能讓學生癡迷不已。把小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拿學生身邊的事情來做問題,無疑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只要小學數學教師充分掌握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結合教材和實際,創設各種情境,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