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強
著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實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位老師值得重視的問題,而素質教育賦予小學數學教學的使命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使智力的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而完成這使命的主渠道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我作為小學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自己的點滴做法:
一、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1、挖掘教材因素,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用數數據來說話最具體、最生動和最有說服力的。教材中通過數據介紹了我國領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河流的長短、說明了祖國的偉大;通過數據介紹了氣溫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讓學生了解了生活常識;用數字的變化看到了生產力的發展。通過有關史料的介紹,讓學生想到了我國數學發展的輝煌成就等,從而使學生受到了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2、運用“抽象”特點,滲透辯唯物主義教育。數學是以邏輯思維方式的客觀世界所進行的抽象反映,在數學概念和數學現象中處處充滿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體現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在數學中自然滲透這方面的啟蒙教育,通過數的分解和組合、正比例與反比例、加與減,乘與除的變化滲透了對立統一的觀念。
3、結合技能訓練,滲透優良品質的習慣教育。數學是一門完整、準確、邏輯嚴密的學科。學習數學,千萬不可粗心,弄虛作假,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客服困難的精神和計算仔細,書寫工整以及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1、引導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是一個美好的享受。在希臘有位數學家說過:“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滲透美的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如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利用各種圖形,讓學生記憶1-10的數學符號的結構寫法。“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4”像小旗……讓這些有趣的圖形深深地留在學生的記憶里,從而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在心理上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變苦學為樂學。這就是要求每位教師把課上活,上成學生喜愛的課。
3、通過數學活動,發展學生個性,以培養創造精神,學生創造意識的獨立,創造精神的培養,是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發展起來的,因此,讓學生參加數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安排適量合理的練習
什么是以學生為主體呢?意思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單單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接受知識是從直接感知到抽象概括的過程,結合這樣的思維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若能確立學生主體,安排合理的練習,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主動獲取知識,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1提倡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手操作是教學過程中應當大力鼓勵的行為,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因年齡影響本身就好動,動手操作正好迎合了他們的本性。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將枯燥乏味的練習轉變成聲色兼備的活動,讓學生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觀察、推理、驗證和交流。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行動的技能和手腦并用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倡導學生做到邊觀察邊思考,獲得全面正確的知識。
3.2鼓勵學生多開口說。所謂動口,并不是毫無根據的亂說,而是讓學生積極發言,圍繞設定的問題積極討論,大膽抒發自己的見解。比如對于多解的數學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動腦,積極發言,或者可以鼓勵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解法,將自己的考慮方法面向全體學生說出來。這樣不但能擴大學生們的思路,也可以發散學生們的思維,使他們互相啟發。學生在課堂實踐中,通過多向思維,甚至逆向思維逐漸學會了創新,加速了認知過程。通過讓學生把思維過程和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可以達到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效果。
四、.增加情感交流,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韓愈在《師說》中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對學生的人格健康發展負一定責任。因此,教師要愛護學生,要把感情交流和心理交流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信賴的朋友。學會對學生進行表揚而非批評,鼓勵而非不屑,給予一次表現的機會,給予一個熱情鼓勵的目光,都可能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教學過程中,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能極大限度的發揮人的自由創造才能。要想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就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給學生留下充分表現和發揮個性的平臺。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塊肥沃的土堆,只要擁有了這片土堆,學生的創新意識才得以萌發。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就要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善于運用直觀形象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游戲、耐人尋味的故事、風趣幽默的談話等創設一種和諧的情境。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下,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到探索、嘗試的過程中來。
總之,如果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順利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自身的思維和認知特點,合理設計教學過程,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振科.小學數學以興趣為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J].才智,2012(5).
[2]樊敏華.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J\].科學大眾,2007,(1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