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三秋
加強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是提升地方標準化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發揮標準化研究機構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以標準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撐創新驅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載體,是標準創新的孵化器、成果轉化的加速器、產業發展的放大器。
1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的現狀與趨勢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標準化的作用更為凸顯。國際標準化發展已由工業領域向社會領域擴展,并在公共政策和立法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發達國家牢牢掌握制定實施國際標準的主導權,并積極通過標準化手段爭奪新興產業話語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標準化已成為國家和地方發展的重大戰略,標準化工作改革已經取得重大突破,標準化創新發展成效顯著,標準化已成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新的發展形勢,既為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顯露出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管理方面的問題。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不少省份、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都建設有標準化公共場館或依托其他公共服務場館融入標準化公共服務功能,在傳播標準化知識、提供標準化公共資源查詢、開展標準化咨詢服務、提升標準化發展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山東標準館一直堅持為山東省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和產品質量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標準支持,在經歷了標準文獻服務從傳統的手工方式查詢到先進的信息網絡服務的轉變過程中,逐步發展成為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權威標準化機構。
2建設成都數字標準館的戰略考量和系統設計
當前,成都市正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要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因此,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以支撐“品質成都”建設為目標,以加快建設成都數字館為重點,全面開展區(市)縣標準化公共服務場館規劃布局,著力提升標準化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力求為我國地方標準化公共服務場館建設積累經驗智慧。
2.1著眼于高水平服務全面創新改革,謀劃成都數字標準館建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是破解創新驅動發展瓶頸的關鍵和核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戰略。就地方而言,要集中破解創新驅動發展瓶頸制約,基本構建起推進全面創新改革的長效機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體系。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謀劃成都數字標準館建設,重點就是進行規劃建設、功能布局、服務升級等系統化升級構建打通政產學研用的標準創新通道,聚集標準創新要素,激發標準創新合力,構建標準創新常態長效機制,形成以標準創新助力全面改革創新的嶄新局面。
2.2著眼于高質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規劃成都數字標準館建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必然要求和重點舉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創新要素供給成為關系全局的關鍵一招。事實上,我國地方標準化公共服務存在諸多困難和不足。比如,普遍面臨標準缺失、覆蓋面窄、標準文獻資源建設體系不合理的狀況,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轉換對標準化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就成都市而言,就確實缺失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主要貿易國的標準,不能充分發揮標準化在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片區建設中的技術橋梁作用,無法彰顯出成都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及“蓉歐+”等交通優勢,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在深刻把握這一背景后,集中整合國內外特別是歐美發展國家的標準化資源,突出加強與英國標準協會(BSI)深度合作,促進英國標準協會(BSI)在院設立辦事處,合作建立標準事務所,以促進國際優質標準資源向地方城市流動。基于上述探索實踐,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著眼于全球戰略,以國際視野高水平規劃成都數字標準館建設,從方案設計、場地選址、功能布局、服務拓展等方面進行系統化設計和超前規劃,力求使成都數字標準館成為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標準化公共服務的靚麗名片。
2.3著眼于促進國際交流和經貿合作,推進成都數字標準館建設
近年來,成都市舉辦了2015年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年會、2016年(首屆)中英標準化合作委員會年會、首屆中德城市間標準化合作論壇、2016年中國—南亞標準化合作工作會、全國行政許可標準化工作現場會、標準引領成都生物產業發展研討會、第十一屆中國標準化論壇等重大標準化活動,加之成都市制定國際標準16項,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2976項,特別是大唐線纜通過牽頭制定國際標準,躋身國際一流通信企業之列,硅寶科技通過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成功打破美國CE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長期壟斷地位,振興了民族工業,這充分說明成都市具備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的基礎和優勢。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深度把握這一優勢,科學規劃和建設成都數字標準館,突出國際交流和經貿合作,力求為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提供空間、孵化項目、促進實施、實現共贏。
3基于成都數字標準館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3.1以發展眼光和全球視野,謀劃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
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加快建設成都數字標準館的探索實踐說明,要加快建設地方標準化公共服務場館,必須結合“標準化+科技創新”“標準化+產業轉型升級”“標準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標準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互聯網”“標準化+新媒體”“標準化+國際化”等多方面特征和需求,進行系統設計和整體謀劃,要圍繞標準化發展模式創新、服務支撐創新、區域合作創新,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現代化國際化數字標準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促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升區域重點產業、重點建設、重點工作的標準化程度,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3.2以國際水準和區域特色,規劃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
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加快建設成都數字標準館的探索實踐說明,要以國際水準和區域特色,規劃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必須梳理研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標準化公共服務的需求,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一步細化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的基本定位和建設目標,形成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的規劃建設基礎。
3.3以功能完善和系統合理,推動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
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加快建設成都數字標準館的探索實踐說明,要以功能完善和系統合理,推動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建設,必須重點研究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資源共享機制,以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為聚合地,重點打通政產學研用標準創新資源聚合和應用通道,促進信息、技術、設備、人才、資金等方面資源深度整合,探索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型標準化公共服務體系和創新服務聯盟,推進標準化信息資源高效率、高質量開放共享,為企業提供標準一站式服務、為產業提供標準體系支撐和標準創新平臺,為政府提供產業標準決策分析。
3.4以管理創新和服務升級,全面應用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
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加快建設成都數字標準館的探索實踐說明,要以管理創新和服務升級,全面應用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必須延展研究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子平臺建設路徑,積極與區(市)縣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等合作,推動地方標準化公共場館子平臺建設,成為總平臺服務內涵的延伸,為企業等廣大用戶實現個性化的標準服務。同時,重點研究標準科普基地建設思路,將現代科技元素融入標準文獻的立體展示中,將枯燥深奧的標準科學和先進前沿的新發現、新技術相結合,用通俗易懂而又有直觀的方式傳播給公眾,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特別是把握人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點,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打造科普互動式體驗活動,使標準文獻與與參觀者發生雙向交流和聯系,增強互動體驗。
參考文獻:
[1]晏紹慶,康俊生.路歡歡.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的研究和思考[J].中國標準化,.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