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
摘 要:“一帶一路”是我國經濟向外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戰略規劃。本文以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為例,分析了我國對該港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策略,深入探討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一帶一路”的建設及投資方向。漢班托塔港的成功,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雙重意義。深入研究漢班托塔港的成功模式,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起到重要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 漢班托塔港 基礎設施建設 投資策略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a)-053-02
1 中國對漢班托塔港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背景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國內以投資、出口為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發展帶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消費需求與日俱增,使經濟穩步向前。另一方面,投資市場逐漸飽和,出口產品種類單一、附加值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原因導致我國產品在國外市場競爭力下降、部分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我國亟需通過優化內外格局,尋求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在此背景和基礎上,充分利用國內資本優勢,參與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新時期的發展新方向[1]。
從國際貿易發展的歷史來看,對外直接投資一直被認為是發達國家特有經濟現象,發展中國家較發達國家經濟基礎薄弱,參與OFDI能力十分有限。20世紀初,世界近90%的OFDI活動來自發達國家。經過十余年發展,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對外投資比重迅速增加,根據2014年世界投資報告,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已占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39%,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雖然在對外直接投資領域發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較晚、經驗不足等原因,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為縮小這種差距,我國在構建“一帶一路”這一戰略藍圖的同時,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具體情況和我國國情,進行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和直接投資,漢班托塔港就是成功的案例之一。
2 中國對漢班托塔港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原因
2.1 區位優勢顯著
漢班托塔港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印度洋上的斯里蘭卡素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而漢班托塔港恰位于斯里蘭卡南端,北臨孟加拉灣,西面與印度隔海相望,是經由南亞至阿拉伯海的必經之路,且與印度洋歐洲至遠東國際主航運線相距僅10海里。該航線容納全球2/3石油運輸,1/2集裝箱貨運和1/3的散貨海運。因此,漢班托塔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
漢班托塔港具備深水避風良港的必要條件。首先,漢班托塔港臨岸水深,距岸約一千米處水深可達16米,少臺風,方便大型船舶停靠。其次,漢班托塔港海岸線綿長,總長度約20千米,利于建設專業化大型碼頭泊位。最后,該港陸域土地資源豐富,便于港口及配套設施建設和臨港工業發展。同時,便利的公路交通連接港口和斯里蘭卡內地,有利于水路交通一體化建設,帶動斯里蘭卡內地經濟發展。
2.2 發展潛力巨大
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之外,漢班托塔港的經濟發展潛力也不可小覷。斯里蘭卡是發展中國家,漢班托塔地區現仍處于經濟發展和建設的起步階段,工業體系尚不成熟,百業待興,具有十分巨大的投資潛力。其次,漢班托塔地區廉價勞動力資源豐富,經專業培訓后,可為港口建設和運營提供勞動力和人才保障。另外,斯里蘭卡政府大力支持漢班托塔地區經濟發展,漢班托塔港的建設是斯里蘭卡“兩翼一廊”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王俊,2016)[3]。由于斯里蘭卡國內缺乏資金支持,因此政府大力倡導招商引資,為漢班托塔港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3 中國對漢班托塔港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途徑
3.1 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對漢班托塔港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直接投資方式為主。2007年10月,在中國援助下,斯里蘭卡政府在漢班托塔開始建設大型港口。中國對漢班托塔港的直接投資建設為政府框架項目,中國政府出資比重占項目總投資額的85%,工程共分兩期。一期工程包含十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兩個,十萬噸級油碼頭兩個,一萬噸級駁船泊位兩個,工作船碼頭及相關輔助及配套設施若干。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工程北側,包括十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兩個,十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兩個,一萬噸級支線集裝箱泊位兩個,以及堆場護岸、公務碼頭和人工島等相關建筑群(趙瑞東,2015)[4]。除此港口和碼頭設施建設外,中方還參與了多條斯里蘭卡國家級公路建設,使漢班托塔工業園區呈擴展式向外延伸,為漢班托塔地區海陸一體化交通建設打下重要基礎,也為貨物海陸聯運提供了暢通無阻的疏散通道。
3.2 合同承包和銀行貸款
漢班托塔港的建設還包含合同承包和銀行貸款的形式。漢班托塔港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合同額為3.61億美元,實際總造價5.8億美元,主體工程已于2012年12月完成。二期合同額8.08億美元,并于2012年11月份正式開工。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也以貸款形式為斯里蘭卡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其中二期工程全部資金來自于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
3.3 技術輸出和人員培訓
漢班托塔港的建設與中國技術人員的努力緊密相連。在港口涉及和施工過程中,環保與工程質量并重是港口建設的一大難題。中國的港口建設技術日臻成熟,綜合考慮設計水位、波浪條件、地質情況,施工條件等諸多因素和困難,最終決定港口設計,其中中國技術發揮核心作用。除此之外,為提高當地勞動力素質,中國企業其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從而提升工人的勞動生產效率,為工程建設和港口運營提供了必要的人員支持。
4 中國對漢班托塔港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對發展“一帶一路”的借鑒意義
4.1 建設及投資對象選擇
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中國應優先考慮地理位置關鍵,投資環境安全,政府政策支持但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國家。斯里蘭卡是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尋求經濟上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資金不足。漢班托塔港區位優勢顯著,作為“一帶一路”上的工業港口和大型集裝箱中轉站,對中國、東南亞、南亞和歐洲地區的溝通起到重要的紐帶作用,有利于中國對外貿易的拓展和延伸[5](岳瑤和汪超,2016)。
經濟發展需要相對安全的國內環境,地區和平穩定確保企業投資安全,有利于工程項目和施工的平穩進行,減少高投入低回報的風險。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帶動東道國相關企業的聯動配合,利于建設中的磋商和協調。在此基礎上,其他優勢已發揮。漢班托塔港建設平穩順暢,二期工程建設時期雖有波折,但仍經協商后順利解決,這與斯里蘭卡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綜合以上因素,中國對斯里蘭卡承包工程中,前期投資回報平穩(如圖1所示)。

4.2 建設及投資領域定位
根據邊際產業擴張理論,從宏觀經濟和國際分工角度分析,對外直接投資應從投資國已經或將要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部門,即邊際產業部門依次進行。這些產業部門應該是東道國具有明顯或潛在比較優勢的部門,但若無外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東道國這些優勢就不能被利用。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應側重于那些發展已臻成熟,即將或已經飽和階段,但東道國仍處于起步階段甚至欠發達的部門和行業。中國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運輸、建筑業、港口建設等行業技術成熟。此外,這些行業所需的互補產品也能夠帶動我國包括裝備制造、機械、化工、建筑材料等產品在內的其他產業發展。漢班托塔港是中國對斯里蘭卡的援建項目,中方提供絕大部分資金、設備和技術,而這些恰恰是中方富余而斯方所缺少的,與我國在制造業、建筑業的優勢與資本優勢相結合,因而達到共贏效果。漢班托塔港的建設不僅是資本和技術的輸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國內的相關部門如機械制造和裝備、建材等行業的發展。
4.3 建設及投資方式應用
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應以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為主,以合同承包和貸款方式為輔,包含對外承包出口,即對承包工程出口物資以及勞務人員和技術輸出等。對建設投資對象和領域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利用我國資金優勢和該國土地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或投資設廠,借助我國技術和管理經驗,培訓專業人員,為該產業的后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與此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協調地方政府、當地企業和居民,注意對環境的影響,適應當地特殊情況,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漢班托塔港的建設結合了我國資金和技術的優勢,深入考察,適應當地實際情況,因此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階段性成功。
4.4 建設及投資效應考量
一方面,建設和投資應該著眼于自身長期回報和效益。利用SWOT分析法進行理性評估,充分考慮到競爭優勢,發展潛力等因素,適時趨利避害,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建設和投資也應考慮到當地的環境保護、處理好與當地政府、企業和個人的關系,最大程度上實現互利雙贏。
從宏觀角度來看,對一個地區的建設和投資要促進周邊國家及地區共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諸多國家的貿易往來,這無疑為地區經濟發展開辟了一條前進道路,評估建設和投資效應時,除考慮自身和當地的情況之外,也要考慮到區域經濟的聯動性,這同時也為自身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區域環境,實現良性循環。漢班托塔港的建設及投資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各方利益的均衡,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參考文獻
[1] 楊英,劉彩霞.“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產業升級的關系[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5).
[2] 盧永昌.斯里蘭卡Hambantota港口項目港址選擇及一期工程設計介紹[J].水運工程,2009(7).
[3] 王俊.漢班托塔港打造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J].中國港口, 2016(1).
[4] 趙瑞東.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二期碼頭結構優化[J].中國港灣建設,2015(4).
[5] 岳瑤,汪超.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集裝箱碼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港口經濟,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