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濤
摘 要:隨著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結構的轉變,具有綜合專業素質的應用性人才成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問題的基礎上,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定位和目標確定,并提出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的思路和具體措施,希望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 會計專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a)-183-02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專業人才的不斷涌現,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如何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中保持良好的競爭力,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之一。在新環境下,社會對這類人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首先是會計專業技能方面必須滿足企業的業務需要,而且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在自身素質、崗位操守等多方面具備良好的水準。
1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1.1 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相脫節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尋求適合自身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就力爭與同專業高等院校齊頭并進,導致的結果就是課程內容較難理解,教師、學生糾結于繁難的理論學習,沒有意識到專業人才的培養終歸是要服務于社會、企業的,尤其對于高職院校來講,社會更需要其提供大量優秀的應用性專業人才。除此之外,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在對學生就業的目標企業定位時出現偏差,過分追求大型企業,大型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科研創新性,高職院校應該牢牢把握住中小型企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1.2 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脫節
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尤其對于高職院校來講,企業要求會計人才一定要完成業務目標,這是最基本也是關鍵需求。然而,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完全意識到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不能脫離他所面向的社會需求而進行的,在課程安排上,高職院校仍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為廣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實習機會,雖然曾試圖改善這種情況,但效果都不理想,這種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3 專業教學體系和課程創新相脫節
單純的進行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確實是非常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受挫。有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在進行會計專業課程授課時,有照本宣科、教條主義的現象,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而且課程安排也缺乏創新,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一般的課程教學都包括理論授課和實踐學習兩大部分,這兩大部分本來是相輔相成的,都至關重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往往成了理論教學的一個環節。而且,在授課教材的選擇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教材內容與現實專業領域制度、規則不統一,沒有做的及時更新,教材選擇滯后等。
1.4 專業課程模塊和職業道德相脫節
會計人才在企業中處于非常敏感而且關鍵的位置,其能否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也是會計人才立足社會的保障。現階段的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做的較好的就是既注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積累,也關注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但有多少高職院校意識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其貫穿于學生的教學活動中,沒有職業道德做底線,再好的專業技能都將歸于零。因此,需要將思政教育和道德教育納入到課程核心模塊中。
2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具備一定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的綜合型畢業生,要求其在熟練掌握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具備一定的實務技能,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
2.1 會計專業“通識型”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建設目標主要體現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同時還培養學生一定的社會崗位適應能力,即在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還具備開闊的專業視野和綜合性的知識框架,具有一定應用型和“通識型”的會計專業人才。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首先要有扎實的財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結合實際,通過不斷的實踐加深對專業的理解。其次,會計作為管理學的一項分支學科,因此,會計專業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在學習財務會計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熟悉相關學科知識,做到“通識型”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在開設會計專業課程的同時,還需要開設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法律管理以及財務稅收等方面的課程,開拓學生的專業維度,拓展學生的知識框架。這樣,培養的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前提下,還具有會計的信息分析能力、財務管理能力以及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等,實現專業多領域的人才培養模式。
2.2 會計專業綜合素質型人才培養
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是高職院校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極為關鍵的方向,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是社會對專業人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是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的一個方面。會計從業人員鑒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相關專業人才時刻保持高度冷靜的頭腦,關鍵時刻表現出優良的職業操守。
(2)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會計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關鍵部門,與企業其他各部門緊密相連,其工作的順利開展直接影響著整個企業的業務開展,所以企業要求會計專業人才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3)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當下社會會計專業早已經改變了原來的運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網絡運行模式,所以會計專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有關操作,使其服務于日常的會計工作。
(4)終身學習能力。無論是會計專業還是其他專業的人才,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固步自封,只會成為井底之蛙,面臨優勝劣汰的處境。會計專業人才只有不斷用新知識、新技能給自己充電,才能時刻保持競爭力,自信面對工作帶來的挑戰。
3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措施
3.1 以“崗位+專業+服務”的專業建設為依據,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多數高校已經意識到關注社會需求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高校會選擇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切實了解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從而反饋到教學活動中,這樣一來,高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就可以少走彎路,這也正是我們培養應用性人才的目的所在。高職院校雖然具有其特殊性,但也不乏一般性,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借助于“崗位+專業+服務”的建設模式,有針對性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3.2 以“理論+實踐”的人才培養定位為主旨,強化技能型教學模式
針對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理論課程設置與實踐教學環節分布失調的現象,高職院校亟待建立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以往的教學活動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教學才是培養專業應用性人才的關鍵環節。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考慮“實用+實踐”的教學模式,也就是首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二者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先后關系。這種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時要把握兩點,一是在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其實用性,畢竟知識的積累終究是服務于實踐的;二是在實踐教學環節一定要給予強化加強,實踐教學大致可以包括專業基本技能、專業單元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方面,實際實施中可以由淺入深逐步提升。
3.3 以“情境模擬式”的教學手段為主導,提升實踐性教學效果
“情境模擬”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是一種較新型的教學理念,它大膽突破傳統的說教式教學,其精髓在于創新性、應用性人才培養。這種教學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嘗試最大限度地還原會計專業人才將來可能面臨的工作處境,以一種模擬的情境再現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無限趨于實際工作需求。該教學方式是一種逼近式和理想型的教學模式,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對專業教師的要求較高,不僅如此,它還需要相配套的教育基地和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實現,以期更好的服務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
3.4 以“校企融合”的專業發展為平臺,充實應用性人才培養過程
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依托區域行業發展,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培養應用性人才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借助于校企融合完成對市場人才需求的調研,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課程體系的開發。另外,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中,首先,要增加會計專業實踐技能訓練的課時比例,將傳統的最后一學期的集中綜合實習轉變為過程性、分散性的實訓,與理論授課進行穿插進行,比如在財務會計、審計以及會計基礎等課程中加入實踐課時,完成全方位應用型技能的提升。其次,高職院校需要加大對校內實驗硬件和軟件條件的改善,通過會計模式實驗的方式完成校內實訓,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最后,以校企融合為契機,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拓寬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和就業渠道,同時也為老師的掛職鍛煉和校外兼職教師的引進提供了便利條件。
3.5 以“以評促建”的評價策略為宗旨,實現綜合素質人才建設
在培養學生綜合專業以及社會適用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由于會計專業的職業特殊性,同時企業的應用性人才需求以及學生思政教育的乏味性,高職院校可以將學生的道德教育融入到課外的活動中,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忠誠度的要求。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需要完善全方位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構建“理論+實踐+綜合素質”一體化的評價模式。實現由專業能力的考核轉變為綜合專業素質的評價;由理論知識考核轉變為理實一體化評價;由傳統單一的紙質考核轉變為操作性的技能評價;由最終的結果考核轉變為過程性的評價。通過評價方式的轉變,積極引導學生全面化的素質發展,增加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提升學生專業創造性。
4 結語
通過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分析,確定了提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通過加強學生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結合,借助于校企融合的平臺和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有效實現情景模擬式的培養方式,同時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和綜合性的評價方式,以培養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韓霜.淺談中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問題[J].中外企業家,2011(18).
[2] 劉崢,范瑩瑩,蔡文芬.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2).
[3] 范瑩瑩,劉崢.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視閾[J].經濟研究導刊,2011(8).
[4] 李紅梅.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創新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4).
[5] 黃子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