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本文選取2013年~2015年連續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高管薪酬視角出發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水平會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隨著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更加顯著。
關鍵詞:高管薪酬 企業社會責任 財務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a)-094-03
安德魯·卡內于1899年在《財富福音》一書中初次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自此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開始被國內外各界人士關注。目前學術界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外部的制度動因,另一方面是來自企業的內部驅動(主要來自企業戰略及經濟利益)。高管作為企業戰略制定和經營管理的核心力量,其領導效果會作為企業內部因素影響企業社會責任水平。同時高管薪酬對公司財務績效也具有一定的正向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將從高管薪酬視角出發以2013年~2015年連續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以及企業社會責任能否通過高管薪酬的作用對財務績效產生更顯著的影響。
1 文獻回顧
1953年,Howard Bowen在其出版的《商人的社會責任》中宣告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的確立,此書也標志著現代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構建的開端。當前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研究結果主要呈現三個方向,本文以國外學者提出的權衡假說、社會影響假說以及復雜社會影響假說這三種假說來闡述(Preston、Bannon,1997)。
權益假說認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權衡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益去履行社會責任,然而履行社會責任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公司財務績效。Friedman(1970)認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沒有權利從事與公司經營戰略無關的事情,因此不會去履行社會責任,從而可以看出企業社會責任會對財務績效帶來負面影響。社會責任假說是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提高企業聲譽,有利于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進而提高公司財務績效。沈洪濤(2005)設計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定量指標用以衡量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水平。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呈正相關關系,且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復雜社會影響假說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Schaltegger等(2002)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之間呈倒U型曲線關系。Jordi(2010)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沒有直接聯系。王懷明、宋濤(2007)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對國家、投資者履行社會責任效果與財務績效正相關,而對員工履行社會責任的效果與企業績效則是負相關的關系。
2 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現代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隱性成本同樣能夠促進企業績效,因此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向社會傳遞良好的信號,從而提高企業聲譽,樹立正面的企業社會形象,有利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將隱性成本轉化為顯性成本。同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兼顧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促進企業可持續科學發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水平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的影響。
委托代理理論認為 高管固定報酬可能會使高管傾向于產生風險厭惡的心理,從而采取一些保守的策略。對于風險厭惡型經營者來說,固定報酬的水平越高,越容易促進其主動規避風險。企業較少履行或不履行社會責任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高管也會為了規避這種風險而較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我們可以認為高報酬會促進高管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會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越高,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越顯著。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2013年~2015年連續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10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本文財務數據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企業社會責任數據來自潤靈環球社會責任評級數據庫,統計分析使用 SPSS22.0 統計軟件。
3.2 變量定義
3.2.1 被解釋變量
財務績效。劉玉敏(2006)利用企業會計利潤指標中的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企業績效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凈資產收益率作為杜邦體系的核心,分別從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等方面綜合反映了公司的經營水平和財務運營狀況,因此本文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衡量財務績效。
3.2.2 解釋變量
企業社會責任。當前學者主要通過構建指數、指標分析、聲譽評級等方法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衡量。由于構建指數或建立指標體系具有不完整性和局限性,因此本文將運用潤靈環球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社會責任評級分數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水平,該數據全面科學地評價了企業社會責任水平,且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權威性。
3.2.3 控制變量
(1)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反映公司財務風險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杜軒、干勝道(2012)在研究中發現企業的財務績效受資本結構影響,債務水平與公司的經營績效負相關,負債越高,越不利于提高經營績效。本文選用資產負債率控制資本結構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2)公司規模:根據微觀經濟學中的規模經濟原理,不同的公司規模和生產能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有所不同。公司的財務績效受公司規模的影響,企業利潤會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本文用企業年末總資產來衡量公司規模大小。
(3)股權集中度:許多研究都證實股權集中度會影響財務績效,可以通過股權集中來加強監管,提高公司的財務績效(徐莉萍,辛宇,2006)。本文用第一大股東所持股權比例來衡量公司股權集中度,控制股權集中度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3.3 模型構建


4 實證檢驗結果
4.1 描述性統計分析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財務績效變量的極大值和極小值相差較大,這表明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差異較顯著,但標準差水平不高,說明變量整體的水平相差不大。雖然凈資產收益率的極大值水平較高,但均值水平較低,說明財務績效水平表現一般。社會責任CSR最大值分別為68.950,最小值為19.930,可以看出企業社會責任水平差異極大,情況各異。
4.2 相關性分析
本文通過運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中小板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及相關控制變量進行初步的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分析結果我們可知,企業社會責任水平與財務績效正相關,企業社會責任和高管薪酬的交互項與財務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且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規模、資本結構顯著正相關,與股權集中度顯著負相關。
4.3 回歸分析
4.3.1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回歸分析
表4是控制了公司規模、資本結構、股權集中度之后的回歸結果。由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社會責任的標準化系數為0.088,對應的t值為1.479,其p值為0.136,回歸系數顯著性t檢驗的p值大于0.05,因此說明我國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雖正相關但不顯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會對財務績效產生一定促進作用。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股權集中度與財務績效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


4.3.2 高管薪酬、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回歸分析
表5是在模型1基礎上引入了企業社會責任與高管薪酬的交互項(SALARY*CSR)之后的回歸分析結果。SALARY*CSR的標準化系數為0.302,對應的t值為3.974,其p值小于0.05,說明財務績效與SALARY*CSR顯著正相關,由此說明公司對高管薪酬進行有效管理,使高管薪酬水平越科學,有利于促進財務績效的提高,同時有利于積極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施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戰略。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本文采用ROE作為財務績效的衡量指標,實驗結果反映出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水平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切實做到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健康協調,實現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向社會傳遞了積極信號,有助于提高企業聲譽,樹立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從而提高公司財務績效。
企業財務績效與SALARY*CSR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社會責任通過高管薪酬的作用,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驗證了假設H2,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越高,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越顯著。從委托代理角度出發,企業的利益與高管層的利益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盡管高管固定薪酬產生的激勵作用較小,但會使高管傾向于產生風險厭惡心理,從而采取一些保守的策略。對于風險厭惡型經營者來說,固定的報酬激勵越多,越容易促進其主動規避由于不履行或較少履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風險。因此高報酬會增強高管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會對公司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
5.2 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財務績效帶來積極影響,因而上市公司必須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理念,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應注意履行社會責任,同時把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將履行社會責任作為提高企業財務績效、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策。其次,為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企業應建立健全高管薪酬制度,妥善解決委托代理問題,從而提高高管的工作積極性,促使高管逐步引導企業自覺主動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將口號和決心付諸實際行動之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踴躍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為企業長久科學發展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Jordi Surroca,JosepA.Tribo,Sandra Waddock,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Role of Intangible Resour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
[2] Friedman Milto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The New York Times Manazine,1970.
[3] Schaltegger,S.Synnestvedt,T.The link between“gre en”andeconomicsucces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 the cucialtigger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65(4).
[4] 張暉明,陳志廣.高級管理人員激勵與企業績效——以滬市上市公司為樣本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文匯,2002(4).
[5] 盧代富.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界說述評[J].現代法學,2001(03).
[6] 李立清,李燕凌.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理論與實證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南方經濟,2006(01).
[7] 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業績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 2005.
[8] 王懷明,宋濤.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上證180指數的經驗證[J].南京師大學(社會科學版),2007(2).
[9] 劉玉敏.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效率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6(01).
[10] 寇小萱.制造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2012(10).
[11] 杜軒,干勝道.公司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研究——基于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J].商業會計,2012(01).
[12] 徐莉萍,辛宇,陳工孟.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及其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