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建國
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提升我國食鹽安全水平
■ 趙建國
食鹽安全問題關乎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涉及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保障食鹽安全是消費者最直接、最現實的要求,也是國家和企業共同的責任。食鹽專營制度的實施,為保障我國食鹽安全、落實消除碘缺乏病基本國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組織的廣泛認可。然而,近年來,食鹽質量安全事件卻不斷發生,假鹽、劣質鹽、工業鹽、工業副產鹽頻繁沖擊食鹽市場、損害群眾健康,這些事件不斷刺激著人民群眾的敏感神經。維護食鹽安全,已成為社會的共同心聲。隨著鹽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食鹽添加劑、食品配料、調味料帶來的安全隱患正在積聚,環境污染、重金屬遷移污染、食鹽輔料隨意添加等潛在的風險,都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保障食鹽安全、保護消費者健康,依然任重道遠。
在2015年我國頒布的“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中,已將食鹽納入管控范疇。2016年5月,國務院頒布《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又將確保食鹽安全,作為鹽業改革的核心要求。下一步,隨著鹽改方案的深入推進,國家在食鹽質量安全監管體制上也必然會有新的舉措。
就探討食鹽安全問題筆者曾到美國、日本考察,得到了許多啟發。美國的食品安全法規之完善、企業之自律令人感到震驚,“莫頓”已經成為美國的百年食鹽品牌,長盛不衰;日本有規模的食鹽生產廠有5家,其食鹽的生產成本高于我國生產成本7-8倍,成本高、價格高,但日本人仍然對本國食鹽情有獨鐘,市場銷售的食鹽基本上是日本本國生產,國外食鹽在日本可謂鳳毛麟角。經過考察得知,從戰略層面,日本作為島國,資源匱乏,危機意識非常強烈,食鹽生產必須為本國掌控;從食品安全層面,日本人認為吃本國食鹽安全、放心,其包裝赫然標明“國產鹽,安全、放心”,這足以說明食鹽質量安全在日本國民心中占有何等重要地位!
從哲學角度講,食鹽安全和風險,是對立的統一,是此消彼長的孿生兄弟。《道德經》中有一句話“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恒也”,在這里,可理解為食鹽安全和風險貫穿于食鹽產業鏈的全過程,把握食鹽安全,務必控制風險。眾所周知,食鹽價格相對低廉,但作用卻極其重要;提高食鹽質量依靠科學,而把控食鹽安全除了科學性,還要強調社會性和政治性,因此,保障食鹽安全,管控企業風險,是我國所有食鹽企業必須承擔的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
在美考察期間,筆者走訪了美國聯邦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美國食品技術協會(IFT)、美國食品飲料和消費品制造商協會(GMA)、國際奶制品協會(IDFA)、美國肉制品協會(AMI)等機構;參觀了加州大學戴維斯食品科學學院、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等院校、參觀了芝加哥的2個食品實驗室,了解了美國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自1906年美國食品安全法律《食品和藥品法案》發布以來,經過一百余年的施行和探索,逐步建立了與其國情相適應的科學、全面和系統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與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不同,美國并沒有將食品安全管理統一到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機構,而是針對重點產品和薄弱環節,實施以法律、標準為約束,以品種監管為主導,以企業自律為基礎的管理體制,及部門分工協同、市場機制驅動的管理機制,形成了集法律、法規、標準、政府管理和消費者利益于一體的食品安全管理格局。
在美國負責食品安全管理的聯邦機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是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中最重要的部門,其局長須由總統任命;美國農業部(USDA)是食品安全管理中僅次于FDA的重要部門,負責肉類、家禽、蛋(非帶殼)、奶類的食品安全;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EPA)是第三個主要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能范圍是飲用水,由植物、海產品、肉和禽制造的食品;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為美國的政府機構,負責監視、調查、研究和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開發病原菌快速檢測技術。
度和嚴格的執法監督環境下,企業自覺遵守和踐行食品安全法規和規范標準。各州政府每年用于質量監督的費用約占預算的四分之一左右,形成了健全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其主要管理模式為:
1.供應鏈管理模式。在美國,無論是國產食品還是進口食品,均實行供應鏈管理模式,即“從農田到餐桌”的流程管理,覆蓋了從原料產地到加工廠,從運輸到銷售的全部過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要求得到準確的監控,從而幫助監管者和消費者追根溯源。這種安全管理模式覆蓋從初級生產和動物飼料生產,到最終向消費者銷售食品。例如,屠宰場要保留動物的詳細資料,標定宰殺牲畜的來源,加蓋屠宰場的印記。畜肉上市都帶一份唯一的“身份證”,標明其來源和去向。
2.HACCP認證管理模式——HACCP,即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管理,是一個國際認可的、保證食品免受生物性、化學性及物理性危害的預防體系。它主要是通過科學系統的方法,分析和查找食品生產過程的危害,確定具體的預防控制措施和關鍵控制點,并實施有效的監控。HACCP更重視食品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分析和控制,從而確保產品的安全衛生質量。在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中,HACCP是建立在GMP(良好作業規范)和SSOP(衛生標準操作程序)基礎之上的,并與之構成一個完備的食品安全體系。政府將HACCP作為強制性標準在企業推行實施。第三方認證機構的HACCP認證,不僅可以為企業食
美國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在良好的社會信用基礎上,企業文化處處體現“制度大于人情的硬性管理原則”以及“顧客就是上帝”的經營理念,在嚴肅的國家法律制品安全控制水平提供有力佐證,促進企業HACCP體系的持續改善,而且有助于提高顧客對企業食品安全控制的信任水平。
3.超前的食品安全控制管理。企業的生產條件、設施水平、檢測能力及科研水平都直接關系著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以肉制品行業為例,美國的肉類安全衛生控制策略,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動物衛生控制、食源性微生物的監測及在生產企業推行HACCP計劃等。美國計劃實施一系列的動物疫病根除計劃、監測計劃、預防計劃來解決肉類安全衛生控制中的動物衛生問題。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對從農場運到屠宰場的動物并不出具動物衛生證書,其最高目標是確保所有從農場到屠宰場的動物都是健康的。
4.質量追溯體系。早在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公共健康安全與生物恐怖應對法》,提出“實行從農場到餐桌的風險管理”。國家對食品安全實行強制性管理,要求企業必須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并明確了企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實施期限。即大企業(大于500名員工)在法規公布12個月后必須實施,中小型企業(11至499名員工)在法規公布18個月后必須實施,小型企業(少于10名員工),在法規公布24個月后必須實施,在規定期限內所有與食品生產有關的企業必須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
縱覽美國的食品安全管理,一是食品安全從源頭抓起,即從農田到餐桌,每個環節均有相關政府部門管理,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了無縫連接。二是對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過程均有立法,并制定限量標準,規范生產要求,執行GMP、HACCP等程序化質量管理;產品有詳盡的質量信息,讓消費者更多地了解產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強化市場調節與政府監管相結合。三是對食品的生產,首先考慮的是對人體健康有無危害性風險,保證人體無害,并有不合格產品的召回制度,以確保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四是企業自律程度高,在較為良好的法制環境下,美國的食品制造企業能夠嚴格、自覺地按照國家相關的食品法律法規規定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企業普遍對國家法律制度存有敬畏心理。此外,行業協會在推動企業依法生產經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協會通過論壇、會議、刊物等形式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并對政府新出臺的法律法規等組織企業開展培訓和教育,熟悉相關規定,指導企業持續改善自身食品安全管理。并代表企業與政府進行各方面的協調。另外,實施發展大型企業和實行供應鏈管理的工業模式,通過調整工業發展減少食品安全風險也是降低食品安全隱患的有效做法。
美國被譽為世界上食品安全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通過考察美國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做法和經驗,結合我國食鹽產業發展及管理現狀,筆者就如何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國食鹽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目前我國食鹽產銷企業多達2000多家,產業集中度底、國際競爭力弱,既不符合國家鹽改方向,也不利于國家對食鹽安全的監管。為此,我國食鹽必須在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企業重組和行業整合,改進食鹽生產組織方式,發展全產業鏈方面加快推進步伐,運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食鹽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我國食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目前,我國食鹽安全管理及其相關的信息管理尚未形成體系,信息記錄、采集、處理分散,不能滿足食鹽安全監督和質量追溯的需要。要大力推進食鹽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統籌設計食鹽安全管理信息化體系,整合各個環節信息資源,逐步實現產品原料數字化標識管理、企業生產經營信息記錄管理、強制規范食鹽包裝標識管理,加快建設食鹽信息追溯體系,實現食鹽來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詢、風險可防范、責任可追究。
借鑒發達國家做法,加大食鹽安全風險預警科研力度,提升食鹽安全隱患防范技術水平。尤其要通過提高食鹽新產品開發機理研究、危害性比對研究、食鹽安全標準及指標量值研究等基礎和應用科研能力,全力提升防控和應對食鹽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為及時妥善解決突發食鹽安全事件、降低危害提供有力技術支撐。提高食鹽安全監管及企業自查專業檢測裝備研發。圍繞保障食鹽安全需求,大力推進檢測設備專用化、小型化和便攜化研發,提高國產儀器市場占有率,促進國產高端產品的研發,提升我國食鹽安全檢測裝備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加大對食鹽生產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和提升企業生產裝備條件和質量檢測手段,保障食鹽安全。
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現階段,大力推動食鹽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是食鹽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體系的建設涉及社會法制環境、社會信用環境、人的價值取向、社會文化理念等方方面面,推動食鹽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任務,必須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一是大力倡導誠信理念,提高食鹽生產者誠實守信,對消費者負責的責任意識和守法意識;二是在食鹽行業全面建立企業誠信體系,量化食鹽生產過程的信用標準,指導生產者按制度、按標準辦事,提高企業自律管理能力;三是加大信用信息披露力度,實施失信懲戒制度,同時積極實施鼓勵性政策引導企業自覺建立和完善誠信管理體系;四是加強對消費者食鹽安全科學知識的宣傳和理性消費引導,提高消費者科學鑒別意識、自我保護能力。
在2016年4月的“全國網信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中國鹽業總公司作為鹽業唯一的央企,鄭重提出“創新行業價值,服務民本民生,體現國家意志”的主體功能定位,是社會責任的擔當。在此,要倡導全國鹽業企業和廣大消費者,攜起手來,共同努力,齊抓共管,共鑄我國食鹽質量安全的鋼鐵防線,共同擔負起全國食鹽安全的社會責任,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中國鹽業總公司)
(編輯:李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