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_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網絡
執教者:龍禪
文_唐世海
做自己,最快樂
圖片_遠川教育閱讀研究院、網絡
執教者:龍禪

龍禪,成都七中初中附屬小學語文老師,全國“閱讀·成長”課程研究聯盟首屆“閃亮名師計劃研修班”核心成員。
一、教學目標
通過圖畫觀察、表演對話、創編繪本,培養孩子觀察力、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我們來玩個游戲《變變變》。我說動物名字,你們用肢體或語言扮演這種動物,好嗎?開始了喲!袋鼠!小狗!小兔!
(生活躍扮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如何變。】
(二)看圖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變身達人。看,它就是?
生:小豬。
師:圖中的小豬在干什么?它此刻的心情怎樣?
生1:它靠在一棵樹上,有點無精打采。
生2:它好像很無聊,手上的花都低下了頭。
師:此刻無聊的小豬,到底在想什么呢?
生:煩、煩、煩、煩、煩。總該有點兒好玩的事吧,我去找找看。
師:小豬說了幾遍煩?
生:五次。我想到心煩意亂這個成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人物的細微表情,根據表情猜測人物心理。】
師:心煩意亂的小豬準備去找好玩的事。它在什么地方?遇到了誰?
生:它在路邊遇到了長頸鹿。
師:小豬看長頸鹿的表情是?
生:驚訝中帶著好奇。
師:小豬覺得當長頸鹿很刺激。它想了個絕妙的好主意?
生:踩著高蹺當長頸鹿。
師:小豬在路上會遇到誰?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
(同桌討論)
師:請你們來講講。
生(扮演小豬):嗨,斑馬哥哥,你看我站得多高呀。
生(扮演斑馬):你只是一只踩著高蹺的小豬,你站得也不夠高呀。你看頭上的小鳥,它比你還高。
師:你們的對話很精彩。
師:在書中,它們有怎樣的對話呢?請男生讀小豬的話,女生讀斑馬的,老師讀旁白。
男生:嗨,下面的那位!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長頸鹿,我可以看到好幾里遠的地方。
女生:你不是長頸鹿!你是一只踩著高蹺搖搖晃晃的小豬,你最好小心點兒。
師:此時,小豬的心情會怎樣?
生:它肯定很生氣。
旁白:小豬氣呼呼地走開了,但沒走多遠,只聽“砰”的一聲,小豬摔倒了。
師:摔倒的小豬會想什么?
生:看來長頸鹿的生活不適合我。我要去尋找更刺激的探險,我變斑馬好了。
師:斑馬有什么特點?
生: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斑馬紋,黑白條紋衫。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小豬變成斑馬?
生1:穿一件黑白條紋毛衫。
生2:用顏料畫一件斑馬衫。
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圖,小豬又在什么地方遇到了誰?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請用這樣的句式,“小豬在什么地方遇到了誰?小豬說了什么?××說了什么?”
生(自由想象):小豬來到池塘邊,遇到大象。它上前打招呼:“大象爺爺,我是一只了不起的斑馬喲!你看我的衣服多時尚。”大象說:“你才不是斑馬呢,你只是身上畫著斑馬紋的小豬而已,你尾巴上還掛著刷漆的刷子呢!”
師:真是亮眼睛,尾巴上的小細節都觀察到了。
【設計意圖:學生先看圖,老師給予提示,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后再說話,訓練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
師(出示文字):請兩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愛炫耀的小豬有何表現?
小豬:嗨!我是一只了不起的斑馬!你看,我身上有斑馬紋。
大象:你不是斑馬!你是一只身上畫著斑馬紋的小豬,你馬上就……
師:大象的話后面有個省略號,省略號代表什么?
生:說明大象爺爺的話還沒說完。我猜后面大象爺爺會說,你馬上就會變回粉嘟嘟的小豬了,來給你洗個澡。
師:“嘩啦”一陣,果然小豬在大象的幫助下洗了個涼水澡。
師小結:你們看,小豬看見長頸鹿,就想變成長頸鹿,看見斑馬就想變成斑馬。但它很聰明,都是抓住這些動物的特點進行變形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省略號”的作用,想象之后的情節。】
師:你覺得,小豬接下來會變成誰?
生:大象。
師:你們變變大象看。大象最有特點的是什么部位呀?
生:鼻子/耳朵/牙齒……
師:如果你是這只小豬,你會怎么變大象?
生:用長長的吸管做鼻子,用荷葉當耳朵,用白色塑料當牙齒。
師:我們來看看圖中的小豬是怎么變的。
生:哈哈,它連自己的豬耳朵都沒有遮住。
師:小豬裝備好自己又出門。在郊外遇到袋鼠,請女生當“大象”,我們班的男生正好前段時間跳過袋鼠舞,請你們學袋鼠的樣子和“大象”對話吧。
(生活躍扮演)
【設計意圖:在表演活動中體驗小豬和袋鼠的心情,提醒學生抓住所扮演動物的特點進行表演。】
師:正想和袋鼠爭辯的小豬,突然鼻子癢癢的,打了一個超級大噴嚏。瞧,“大象”的塑料管、葉子全打飛了。
生1:小豬此刻的心情一定很沮喪吧。
生2:我覺得以這只小豬的性格,它還會繼續變形。
生3:說不定它又想變成袋鼠呢。
師:孩子們太了解我們的小豬了,你們看……
生1:果然又變了,變成袋鼠了。
生2:還變成鸚鵡了呢。
師:請孩子們自由選擇搭檔,三人一組,表演小豬后面兩次的變形。
(生自由表演)
師:孩子們,這只小豬先后都想做誰呀?
生:長頸鹿、斑馬、大象、袋鼠、鸚鵡。
師:經過這么多次變形的小豬,你們怎樣評價它呢?
生1:我認為它很可愛,還挺懂得堅持的。
生2:有點驕傲,總是自以為是。
師:那你們覺得小豬還會繼續變形嗎?
生:會。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回味故事情節,在頭腦中建立網絡圖,歸納總結故事中小豬的性格特點。】
(三)創作
1.創作提示
師:小豬還想變成誰?它是怎么變的?之后,它遇見了誰,說了什么?請同桌兩位同學為一個小組,共創兩幅畫,第一幅畫展現小豬變成了誰,它是怎么變的。第二幅畫展示它遇到了誰,說了什么。并配上文字。
(生創作)
2.展示與點評
師:請先把你們的作品拿到展示臺給大家欣賞。然后,把創作的內容表演出來。
第一組
師:第一組的同學在他們的繪本中寫道,“小豬走啊走,走啊走,來到一個公園。它在公園里遇到了小狗,上前打招呼。”
生(扮演小貓):嗨,我是一只了不起的小貓,我能爬到很高很高的樹上。
生(扮演小狗):你不是小貓,你只不過是一只戴著貓耳朵,貼著羽毛的小豬。
師:小豬不以為然,它爬到一棵大樹上。爬著爬著,小豬從樹上掉下來了,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不過,小豬又想到了一個辦法。
師:第一組創作的小豬變形很精彩。詞語“灰溜溜”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小豬的尷尬處境。
第二組
師:第二小組的小豬要變身成小山羊。
生(扮演小山羊):嗨!我是一只了不起的小山羊,我跟小山羊一樣可愛!
生:你才不是小山羊,你是一只貼滿花的小肥豬。
師:哈哈,小豬自己露餡了。
生:就是,我跟山羊一樣可愛,意思是它不是一只山羊喲。建議你們修改一下。
師:哪個小朋友幫幫忙。
生1:嗨,我是一只了不起的小山羊,你看我的毛多潔白有光澤。
生2:嗨,我是一只可愛的小山羊,你看,我在吃草。
師:兩位同學的補充既有模仿又有創造。
第三組
生(扮演小馬):嗨,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馬,我跑得比風還快!
生:你不是馬,你是一只笨小豬。
師:第三組孩子的繪畫特別豐富,把小豬變形的過程展示得很詳細,要是配上描寫小豬此刻內心活動的文字就更好了。
生1:看了他們的畫,我想幫他們添加一句話,“看到帥氣的飛馬,小豬趕緊跑回家翻箱倒柜找材料,想辦法讓自己變成一匹馬。”
生2:小豬心里嘀咕著,怎么做馬尾巴呢?有了,用毛線扎在一起就可以了。

(生繼續展示)
師:把你們剛才創作的作品裝訂在一起,又是一本新的《小豬變形記》了。
【設計意圖:“讀寫繪”相結合,整堂課不僅涉及閱讀與寫作,還進行了繪本創作。】
(四)升華
師:我們來回味下你們剛才創作的小豬變身經歷以及圖畫中原有的經歷吧。小豬不斷變身,它最終成為其他動物了嗎?它會因為變形而擺脫煩躁不安的心情嗎?
生1:你看,摔進泥潭中的小豬在抱怨。
生2:可是它在泥潭里遇到了一個同伴。
小豬:事情都搞砸了,當小豬一點兒樂趣都沒有。
同伴:你說什么,當豬怎么沒有樂趣了?我就是豬,我在泥潭里面打滾,覺得很好玩兒啊。你快試試吧。
師:孩子們,生活中小豬給你們一種什么樣的印象?
生1:吃得很多,又好懶。
生2:身上總是臟臟的,但是很可愛。
師:這只小豬多次變身都沒有得到快樂,它最終找到快樂沒?
生:在另一只小豬的啟發下,它發現在泥潭里滾得越多,身上就越臟。但身上越臟,它心里卻越快樂。
師:它忍不住說?
生(齊聲):太棒了!
師:在泥潭中打滾,小豬為什么會覺得這么棒呢?
生1:因為泥巴很軟,還有水,在里面打滾應該很舒服,我也喜歡。(全班大笑)
生2:因為它終于做回自己了,小豬本來就是這樣生活的呀,愛打滾,不愛干凈。
師:小豬踩高蹺變長頸鹿、綁大彈簧變袋鼠……它都沒有得到快樂,最后在同伴的幫助下終于發現,原來做自己最快樂。這個故事讓老師想到了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性格不同,各有特點,有很多優點,也有一些小缺點。
生1:有時,我會討厭自己,覺得自己太拖拉。于是我很羨慕那些做事快的同學。
生2:我有時還羨慕你呢!你畫的畫好漂亮!
(生討論)
師小結:是呀,你就是你,不一樣的你。希望孩子們學會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只有接納自己,才會真正的快樂。因為……
生(齊聲):做自己,最快樂!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圖畫人物聯系到自我經歷,在書中找到自我,重新認識自我。】
文_唐世海
繪本作為一種以圖畫為主要表現內容和形式的讀物,構圖巧妙、造型生動、色彩優美,對于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繪本中幽默詼諧、夸張擬人化的語言也讓孩子特別喜歡。
如果能將繪本廣泛運用到閱讀活動中,培育孩子閱讀的興趣,幫助其認識圖文的相互關系,會為將來的閱讀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龍禪老師的《小豬變形記》繪本教學課,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故事情節,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鳴,為孩子開啟了自然、自主、快樂閱讀之旅。
一、給孩子營造
一個輕松的閱讀氛圍
圖片是一種直觀的書面語言信息,具有圖解文字的功效。繪本通過圖片串聯故事情節并表達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繪本的圖像和文字饒有意味,像春風、像歌曲、像雙手般密不可分,讓小讀者輕松愉快地閱讀。
龍禪老師教學的《小豬變形記》就把繪本中的圖片運用到了極致,既讓孩子真正體會了“變身達人”的樂趣,又充分賞析了圖中蘊含的意味。整個引入環節的設計輕松而愉悅,激發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
二、在閱讀中增長
孩子認知學習的能力
繪本通過圖畫來詮釋生動的故事,使得繪本內容既有色彩、線條、構圖的美,又有語言、韻律和故事情節的美。所以,繪本為孩子提供各種觀察、思考與感受的認知學習機會,從而幫助孩子找到一把開啟閱讀之門的鑰匙。
《小豬變形記》的教學中,龍禪老師抓住“變”字,反復調動孩子觀察圖,思考感知圖中所要表達的語言內容,深入體悟小豬“煩”這一心情的根源。從交流匯報中可以清晰感知到孩子認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唐世海,成都市鹽道街外語學校附屬小學教導處副主任,全國“閱讀·成長”課程研究聯盟首屆“閃亮名師計劃研修班”核心成員。
三、在圖文閱讀中展現
孩子魅力四射的思考力
繪本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孩子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所以閱讀繪本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連貫性,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對閱讀習慣和品格的養成起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一些自我意識也逐漸建立,同時也開始了“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思想歷程。這個歷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龍禪老師的《小豬變形記》繪本教學就巧妙利用孩子豐富想象力和愛表演這一特性給孩子盡情展示的舞臺。在活動中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孩子的想象能力,讓孩子們沉浸在閱讀的喜悅之中。
四、升華情感,激發孩子寫作的欲望
龍禪老師在教學《小豬變形記》中通過自主閱讀、親身實踐、親心感悟、升華創作,為我們展現了:一只百般無聊的小豬一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形態去模仿其他的動物,想從中尋找到快樂和幸福,可他各種奇異的創舉都以鬧劇告終,最后才發現原來做自己,最快樂。潛移默化中孩子已深深領悟到故事的內涵,為孩子獨具一格的創新性寫作開啟了智慧之門。
五、在繪本閱讀中提升
孩子的綜合素養
龍禪老師通過此次繪本教學不僅讓孩子們提升了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融入了中國畫的傳統元素。孩子們從圖畫人物聯系到自身經歷,在畫中找到自我,重新認識自我。使閱讀教學內容不是單一的文字教學,更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讓孩子在“變”中思考,在思考中懂得:欣賞自己,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