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鄔麗光
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對工匠精神的詮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敢于創新是廣東海事人對工匠精神新的注腳。
海事部門作為水上安全監管主管機關,肩負著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暢通、保護水域環境清潔的重任,人才建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保障。當前湛江海事局正大力弘揚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敢于創新的工匠精神,培積極育“海事工匠”,打造人才高地,全面提高海事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
“精品課堂”破解基層人才培養困局
基層一線執法人員是海事部門面向行政相對人的一扇窗口,其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著海事管理的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業務培訓是一線執法人員知識更新、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方式,但這種傳統的脫產集中培訓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傳統的脫產培訓對于基層海事處來說有兩大弊端,一是人手緊張和培訓需求之間矛盾突出。一方面基層海事處對專業的知識培訓需求很大,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受限于培訓規模分配給各單位的名額較少,不能滿足基層單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基層單位人員緊張、工作業務量大,派出工作人員參加培訓期間單位的日常工作安排就捉襟見肘。二是重理論輕實踐、覆蓋面窄。集中培訓往往在會議室進行,重視理論內容教學,但指導實踐相對較少,對一線執法人員來說缺少直觀性,且培訓覆蓋面較窄。
“有一次上級組織海事調查培訓,機會難得,名額有限,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名額分配給我處,安排我去參加,但最后由于人員緊缺,工作實在安排不過來,不得已而放棄了!”湛江東海島海事處小李回想起一次培訓時無比遺憾。
人手緊張和培訓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平衡、如何兼顧,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能否破解成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湛江海事局副局長袁揚偉向培訓部門提出,不能禁錮于傳統的培訓模式,要開動腦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可以借鑒遠程教學的模式,在內網開設教學專區解決問題,讓更多的人能夠隨時學習。在這一思路下,“精品課堂”項目正式開展,船舶安全檢查和規費征稽業務作為首批“精品課堂”正式啟動,“精品課堂”的制作以指導執法實踐為導向,將培訓內容劃分為多個模塊,內容既涵蓋業務理論又融合執法實踐,教學團隊還實地登輪“模擬執法”,將知識點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在面前。
7月17日,湛江海事局“精品課堂”欄目正式上線,首批涉及船舶安全檢查、規費征稽等業務的16節課程可供全體人員網絡下載學習,這種培訓方式改變了以往集中培訓重理論輕實踐、覆蓋面窄的弊端,受到了一線執法人員的一致好評。接下來,涉及船員管理、危防管理、海事調查、通航管理、船舶檢驗等專業性較強的海事業務“精品課堂”項目還將陸續上線。“精品課堂”不但解決了人手緊張和培訓需求之間的矛盾,針對一線執法人員強化了實踐教學內容,還打通了各業務之間的壁壘,因為執法工作崗位往往涉及海事管理的各個方面,執法人員可以根據自身工作實際需求和時間安排隨時進行學習,執法人員綜合執法能力將得以大大提高。
分層培養,人才梯隊格局逐步完善
如果說基層執法人員需要熟悉各項海事業務的綜合型人才,那么機關業務處室的主管人員以及特定專業執法資格的持證人員就需要成為本項業務的專業人才,成為本職崗位上的行家里手。
實踐孕育人才,人才推動實踐。湛江海事局注重在實踐中錘煉專業人才。一方面通過參加上級專業培訓、與兄弟單位交流學習、參與項目研究、定期研討、參與現場執法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的鍛煉專業人才,另一方面針對轄區監管重點、難點,組織專人深入研究,先后完成了《瓊州海峽客滾船安全監管指南》《粵海鐵路火車輪渡安全監管指南》《大型油輪安全監管指南》《海上移動式鉆井平臺海事監管指南》《粵西片區海域防治船舶污染應急處置資源數據庫》《固體散貨分類、裝載及規費征稽工作手冊》等重要課題的研究工作,他們在實踐中得以快速成長。
人才培養不能滿足于完成好工作的專業人才,更要培養有一定影響力的專家型人才。湛江海事局立足PSC(港口國監督檢查)、海事調查、船員管理等與海事履約密切相關的工作,重點培養專家型人才。
2017年6月,湛江海事局PSC團隊與日本船級社合作提交的案例在IMO(國際海事組織)海安會MSC98會議上獲得通過,并將以統一解釋技術通函的形式在大會決議中發布;湛江海事局多次派出人員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國際海事組織的會議;《中美兩國海事調查比較》《分隔駕駛臺艙壁防火門等級要求公約探源》《超大型油輪VLCC失控燈布置符合性探究》《防治船舶生活污水污染對策研究》《海上險情處置軟件建設設想》等多篇論文在國內專業期刊發表;在全國海事系統PSC競賽、海事公約履約競賽、危防知識競賽以及廣東海事系統海事調查競賽等各項專業賽事中,湛江海事局代表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雖然在全國海事系統有影響力的人才仍然不多,但湛江海事局在專家型人才培養方面已經起步!
湛江海事局在人才培養方面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堅持,逐步形成了基層綜合人才、機關專業人才、系統專家人才這種層次分明、優勢互補、逐級上升的人才梯隊格局。
精益求精,打造海事人才高地
在海事管理實踐中,如果說人才是基礎,是硬實力,那么精神便是靈魂,是軟實力。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敢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正是將人才作用發揮到極致的關鍵所在,只有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才能把海事監管安全鏈條各個環節打牢打實。
海恩法則揭示出安全領域的重要規律,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工作粗心馬虎、敷衍了事、不注重質量細節,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2016年3月,湛江海事局安檢小組在對中國第一艘超大型油輪VLCC“新XX”開展船旗國監督檢查時,發現該船舶組合式失控燈布置不夠合理,但由于公約原文對此問題表述不夠明確,能否作為安檢缺陷處理成為一件棘手的問題,一方面從公約原文來看并不能認定其存在布置缺陷,另一方面如果不處理則會造成安全隱患,因為船舶失控時其信號燈的異常顯示會導致周圍船舶不能正確理解其船舶動態,由此造成船舶碰撞等安全事故的可能大大增加。為將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不留任何安全隱患,安檢人員從信號燈避免事故的設置目的出發,發揚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與船級社專家一道對信號燈的不同布置方式進行反復驗證,最終認定該船信號燈的布置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并提出了整改意見,避免了可能的事故,得到了船方和船級社的一致認可。但事件并未就此結束,湛江海事局安檢團隊第一時間將此項典型案例進行整理,通過對缺陷成因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相配套的國際履約提案,邁出我局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堅實一步。
海事監管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環,再高的業務水平如果缺乏精益求情、一絲不茍的精神就可能留下安全隱患,海事管理中如果缺乏創新精神,就會固步自封,無法跟上海事改革的步伐。
湛江海事局在落實直屬海事系統海事監管模式改革中,創造性的提出了層級執法機制,按照執法類型和執法人員不同,將執法活動分為日常執法、專業執法、專家執法三類,既能最大限度發揮各層次執法人員的作用,又在最大程度上統籌全局的執法資源,使得海事監管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升級。
在人才建設中,湛江海事局在注重業務知識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將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敢于擔當的工匠精神作為靈魂注入其中,積極培育真正的“海事工匠”,以此打造海事人才高地,為海事全面履職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