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慧
相較于白色的冬天,嫩綠的春天,深綠的夏天,秋天的色彩更為斑斕多彩。九月,萬物皆有靈性,知道冬天將要來臨,都在抓緊這短暫的時光,釋放最后的美麗。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升后,旅游成了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咱們這些“年輕的老人”(世界衛生組織將60~74歲老人稱為“年輕的老人”或者“老年前期”)退休之后,生活負擔較小,有錢、有閑而且身體也比較健康,雖然對旅游心向往之,但遲遲不能成行,大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顧慮:
1.舍不得花錢。這一代人年輕的時候生活條件有限,有的還挨過餓,工資是從幾十塊錢開始的,“節儉”二字已經深深地刻入骨髓。哪怕現在生活富裕了,卻依然不舍得消費,無止境地攢錢,為了給自己以后看病,給兒孫留下更多財富。
2.旅游景點人太多。中國本來人口就多,再加上我國日益強大,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者。但凡有名氣的景點,都人山人海,老人家自然不愿意去。
3.怕身體吃不消。很多旅行社的行程安排比較緊張,一多半的時間都是在車上度過的,在景點停留的時間很短——“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對于老人家來說,這種安排過于辛苦,身體受不了。
4.旅行生活沒規律。出門在外不像在家,一日三餐沒有規律。旅游的時間受外界影響很大,遭遇堵車、天氣不好、景點排隊等都會造成不可控的時間拖延,而這些情況自己又無法把控,會打破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尤其是對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來說,吃藥不及時,容易引起舊病復發。
總之,由于顧慮太多,很多老人雖然想出去玩,卻心動不行動,只能看看別人在朋友圈曬出的旅游照片。我給您提供幾條建議,希望能夠幫您邁出家門,享受難得的秋日美景。
1.把“錢”的問題想開。節儉度日,想多攢錢是沒有問題的。可有些時候,攢錢的想法會像一個緊箍咒,把我們牢牢困住:少支出,多攢錢,甚至降低日常生活質量,但是似乎攢多少都不夠,總覺得有“危機感”。本該為我們所用的“鈔票”,卻成了主人,指揮著咱們的吃穿用度。兒女們總說:“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該歇歇了。”那就好好歇歇吧,將旅游納入計劃。旅游過后,身心愉悅,還能省了不少藥費呢。
2.選好時間。每年的9月10日至25日是“旅游黃金時段”。暑期結束,該開學的已經開學;國慶尚未到來,該上班的依然上班。這段時間景點人少、機票打折、溫度適宜、風景極美,省錢又省力,非常適合老人家旅游。
3.制定個性化行程。可以找子女幫助計劃出行行程,也可以聯合幾位老朋友結伴,湊夠人數,請旅行社定制適合自己需求的行程,路上也可以相互照應。
4.循序漸進。初次出行可以選擇距離較近的目的地。如果覺得自己體力尚可,以后再逐漸擴大旅行范圍,延長旅行時間。
5.勤與家人聯系,讓家人放心。如果在旅行中遇到不愉快的狀況,不要著急,更不要與人發生沖突,靜下心來,先與兒女溝通詢問意見。年輕人出門多,經驗豐富,更容易幫老人做出正確的決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