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格格
淮海技師學院作為一所國家重點技工院校,保持創新、銳意進取之勢,圍繞當地經濟和行業開展校企合作,并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打出校企合作的三張“王牌”:立足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聚焦人才定向培養模式、實現課堂與車間雙融合。
立足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
坐落于千年古城宿遷的淮海技師學院,把準宿遷市經濟發展“脈絡”,根據宿遷市“雙新一特”產業發展規劃,以宿遷市人社局關于訂單招工、訂單培養、訂單服務的“三訂”舉措為導向,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在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有京東、當當、小米等知名企業280家,是集電商運營、網絡交易、文化創意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業園。學院依托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的資源優勢,與企業互拋 “橄欖枝”。2017年3月10日,“京東電商學院無人機教學實驗中心”作為京東全國第一個無人機教學實驗中心落戶淮海技師學院,重點培養無人機研發、生產、裝配、維修、操作等方面的人才,為宿遷市乃至全國輸送緊缺的專業型人才。
此外,學院還以新興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強品牌專業建設。目前,學院已建成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網絡應用兩個江蘇省示范專業,建成數控加工、模具制造等八個江蘇省重點專業。學院依托品牌專業興辦駕校、汽修廠、服裝廠等校辦產業。學院副院長張兵營說:“淮海技師學院正緊貼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努力成為地方校企合作的主戰場、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服務企業的主力軍。”
聚焦人才定向培養模式
遴選優質企業,開展人才定向培養一直是學院就業工作的重心。學院先后與臺灣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南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和招商引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為企業定向培養技工人才。今年,學院新增國家電網南京自動化有限公司、蘇寧云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兩家校企合作單位。
建立“校企利益共同體”,學院將校企融合、具有企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定向人才培養模式。按照企業所需,學院與企業共建課程體系、共建實訓基地、共培雙師隊伍、共促招生就業、共同技術研發,不僅滿足了企業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還保障了學生高質量的就業。
“學生的高水平技能源于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推動了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校企共同參與教學,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實戰能力。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和實習崗位,為促進就業打下基礎。”張副院長如是說。
實現課堂與車間雙融合
在學院實訓基地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正在精密的制造生產線上按照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操作和練習。原來,蘇州正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把企業精密制造生產線搬到了學院內,實現了“教室就是車間、教師就是師傅、學生就是學徒、作品就是產品”的雙融合。
將車間搬到學校,用企業工作流程和操作標準來引領教學與實踐。除了蘇州正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學院還先后與南京蘇鷹集團、江蘇民豐銀行、上海遠東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投資新建5個校內實訓基地,讓學生在校內就能進行生產實踐技能訓練,從而達到“不出校門即可強化技能訓練”的效果。
將課堂搬進企業,是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技工教育質量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企業參加實踐的同時,同步學習理論課程,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學了做,做了再學”,真正將理論學習和專業實踐融合在一起。
為實現課堂與車間雙融合,學院創造性地提出“三段式”教學實踐模式,即將教學實踐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崗位認知,第二階段是“工學交替”,第三階段是頂崗實習。在此過程中,學院堅持讓學生和專業教師“走出去”,同時堅持把專業技術、管理專家“引進來”,組建校企雙贏的合作平臺,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助力人才培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