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率先宣布進行戰略合作。建行和馬云宣布合作后,讓銀行重新審視發展和姿態。一個月不到,工行聯手京東,農行聯手百度,中行也開始和騰訊合作。如果說建行與馬云的握手,吹響了中國傳統銀行自破僵局的號角,那隨后三家國有大行陸續牽手互聯網巨頭,就是撕開裂縫,讓改革曙光照進銀行業的真實寫照。
四大行聯手互聯網巨頭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中國建設銀行。3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宣布進行戰略合作。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均出席合作簽約儀式。按照協議和業務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推進建行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以及線下線上渠道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打通信用體系。
6月16日,中國工商銀行與京東金融集團在北京簽署了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正式啟動全面業務合作,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校園生態、資產管理、個人聯名賬戶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京東集團、京東金融集團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科技優勢,與工商銀行在聯合獲客、用戶運營、智能風控、服務創新、流程優化等方面開展多個層次合作,推動雙方合作更上一個臺階。除金融業務領域合作外,雙方還就工商銀行與京東集團層面的整體合作進行了探討,未來雙方將在物流及電商領域積極展開合作,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6月20日,百度與中國農業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合作領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產品和渠道用戶,雙方還將組建聯合實驗室、推出農行金融大腦,在智能獲客、大數據風控、生物特征識別、智能客服、區塊鏈等方面進行探索。
6月22日,中國銀行對外宣布,“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二者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其實,對于銀行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業內人士表示并不罕見。據中新經緯統計,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早在2004年就開始與大行開展戰略合作。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目前,阿里已經與11家銀行開展戰略合作,騰訊和百度均為7家。考慮到金融科技與金融業務的合流是大勢所趨,應該有比較大的概率能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而且未來類似的合作還會有很多。
銀行牽手互聯網是以變革求生存
與互聯網合作的四大國有銀行,本身實力不俗:建設銀行去年凈利達到了2314億元;工商銀行更是有“第一大行”的稱號,有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在2016年凈利為2791億元,這意味著按365天算,一天的凈利也能達到7.6億元。既然銀行本身已經有如此豐厚的利潤了,為何還要屈身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呢?
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姜建清在第四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表示,金融與科技之所以能緊密融合,在于金融與科技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兩者記載和處理的核心都是“符號+數字”,這是金融主動擁抱科技、金融競爭推動的結果,探尋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增長點是金融創新的直接誘因。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金融和科技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幾乎所有的金融創新背后都可以找到技術因素的支撐。
在分析人士看來,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數據與技術,這部分也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相對劣勢,雙方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梳理可以發現,銀行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的突出邏輯是用“金融科技”為金融服務注入智能化因子。在此基礎上,精算用戶需求,升級消費金融、賬戶管理、風險控制、智能投資顧問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巨頭與銀行合作項目多為金融實驗室,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表示,實驗室的定位是局部探索,且偏重技術層面,類似于沙盒操作,由于限定了范圍,合作雙方反而容易最大程度地開放與合作,因此,從操作難度上看,聯合實驗室最容易落地。聯合實驗室一旦落地,也會成為雙方合作最好的中間紐帶和平臺,由易到難,推動更多層面的深層次合作。
而互聯網公司所看中的,除了經濟上的收益,或許更多的是為了完善自己的應用場景。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大數據算法以及更新換代迅速的人工智能,但要完善這些技術并不能靠純粹的科研,更需要投放一線的業務數據支持,就像之前京東的物聯網智能冰箱以及支付寶的面部識別技術,都需要與相關業務融合落地才能進化并完善。這個道理同樣可以放諸到更多的金融產品和業務上,除了及時更新前沿的技術和模式,互聯網公司還需要將產品的應用場景加大,才能擴大自己的覆蓋面,進而保證自身持續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句話應該被每位銀行人銘記,在各行各業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體量巨大的銀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其實是以變革求生存。從互聯網金融“顛覆”銀行的雄心,到銀行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絡銀行來回擊,幾個回合之后,最后大家還是張開雙手強勢擁抱。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埋頭各干各”已不合時宜,“多對多”合作將繼續開展,“競合”關系是常態。
今天四大行的轉變,或吹響中國傳統金融開始轉型的號角,預示著中國銀行業大洗牌正式到來,為金融變革注入了更多想象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