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財政國庫集中支付進行簡要解析,進而詳盡探究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具備的潛藏的風險,并根據這些潛藏的風險實現相應的風險管理相關措施與對策的分析。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風險 管理
在我國經濟體系持續變革的前提下,我國曾經通用的國庫分散支付制度已然無法達成目前市場經濟的進步與國家財政實現管理的要求。所以,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因此而產生,這種支付制度從基礎上更改了財政資金支付模式,推動了財政資金集中程度的提升以及運用效率的提升。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國庫集中支付的風險也愈發明顯。因此,更需要增強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風險管理。
一、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具備的風險
(一)資金支付存在風險
在中國,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再支付方面存在的風險關鍵涵蓋了憑據管理風險、資金確認風險及最終清算風險。在憑據管理風險領域中,從現在我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落實狀況進行分析,我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施行支付憑據以及支付申請付款憑據都是根據各級財政部門國庫支付機構進行編制,但針對憑據編制后相關代理機構譬如銀行以及預算部門的使用等管理項目無法科學有效的進行,當一些政府工作者產生內外勾結的違法做法時,譬如違法支用財政資金以及騙取相關資金的狀況就會致使資金支付弊端的出現。除此之外,資金支付代理機構尤其是銀行在進行資金交付時只是在內部系統中實現了人賬記錄以及資金付款確認,在國庫集中支付體系中并沒有發生記賬行為,致使兩套體系無法確保使用同步數據,代理機構的清算額度與實際支付額度不相符合,致使資金交付和結算無法得到即刻確認,造成了資金支付相關風險以及結算相關風險的發生。
(二)支付系統風險
支付系統風險換言之就是說國庫集中支付這一信息系統潛藏的風險,造成這種風險的因素關鍵是系統本身的運行不完善、安全性能并不高等。現在,我國政府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運用的主體是GFMIS系統,政府進行國庫支付的整個過程都必須經過該系統進行網絡支付,但是由于這種系統自身具備局限性,但凡產生斷電、系統出現漏洞、網絡黑客攻擊等情況,就很容易使得系統陷入混亂,阻礙財政資金集中支付的進行并且可能產生數據篡改、數據丟失等情況,所以由此便產生了國庫集中支付的支付系統風險。
(三)運行環節風險
國庫集中支付的落實推動整個過程運行的環節風險大大提高,在這種運行的操作環節中,由于各種因素極易使得操作上產生誤差,最終導致運行商操作風險的發生。從目前來看,我國國庫集中支付的在這一方面的風險重點涵蓋了:支付憑據在運用與傳遞步驟中具備的操作安全潛在風險、財政資本在管理上潛在的風險以及工作人員因為業務熟練度不高導致的風險。
(四)監管風險
代理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在國庫集中支付步驟中占據主要地位,是關鍵的部門,因而面臨的風險較為明顯。當前時期,代理銀行雖然已經與政府財政部門進行聯合管理,但這種管理方式具備較高成本,因而,代理銀行更加傾向于把業務下放到獨立個人或部門進行處理,但是并沒有實現高效監督,導致比較大的潛在風險。
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風險管理措施
(一)構建風險管理體制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工作具備以下特征:業務步驟多、資金支付額度較高、風險源頭較復雜,根據傳統的風險管理辦法很難治理和掌控潛在風險。所以,需要依據集中支付風險管理目的與當前具體狀況,構建完整的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相關風險管理體制,進行高效辨別、預防以及風險補救,進而防止資金浪費,確保國庫集中支付相關環節的高效進行。
(二)完善常規工作環節
國庫集中支付的業務程序就是進行逐筆審查、支付、清算等。其各環節中隱藏著很多潛在風險,要想保障業務的順利進行,需要持續完善其常規工作體系。完善常規工作環節,需要從下面幾個角度實現。其一,完善報告環節,即管理人員必須時刻注意支付中具備的弊端并立即向主管人員進行反饋,并主動配合管理部門高效處理問題;其二,完善常規維護環節,需要使用計算機網絡掌控風險,確保相關信息的完整確切性;常常對相關系統網絡實現維護,并經常進行相關信息備份以確保核算系統與備份系統的數據實現同步。
(三)建設信息管理體系和應急組織體系
信息管理系統是相關體系得以建成的重要技術,現在相關信息管理系統還具備體系不完善的弊端,造成了部分信息系統風險,所以必須對信息系統的功能及性能進行改進,增強系統的安全性,確保國庫集中支付得以實施。此外,對于一些不能實現預估的信息系統風險,需要構建應急組織體系,依靠該體系的自動感應體系及系統自行運行中對無法預估的安全風險相關問題實現解決,保障財政資金的效率,最大程度的降低產生的損失與威脅。
(四)構建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財政國庫集中支付項目整體關系到很多環節,并且財政部門、預算部門、代理機構乃至中央銀行都在支付中占據重要地位,要保障風險管理的效率就必須增強支付工作的監督。首先,需要在所涉及的部門內部構建監管體制,增強對國庫集中支付項目的監督,推動部門及相關人員主動推進工作的落實。其次,必須增強對代理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監管,特別是針對財政結算和支付活動實現嚴苛監督,確保集中支付資金活動得以高效率進行。最后,要增強對預算部門資金預算和審查工作的監督,避免違法貪腐情況的產生,切實落實監督管理制度。
(五)加強管理制度方面的落實
面對財政國庫集中支付過后產生的新狀況和新的安全隱患,如果想減少潛在隱患,就需要盡可能加強支付工作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和落實,構建管理制度是降低風險推動支付穩定進行的有效制度保障。加強管理制度編制可以從一下四個方面談論:一是編制和加強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相關變革和資金結算方法,詳盡確切變革后財政部門和代理銀行的職責劃分,推進支付管理制度實現落實,并促進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成為政府乃至銀行進行支付工作的準則;二是編制部門預算資金清算管理制度,確保各種資金使用的信息真實有效;三是落實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的管理制監管,對各級政府乃至銀行信息系統運行實現安全管理制度編制,高效預防風險;四是對代理銀行進行監管。其一在預算部門、財政乃至銀行等相關部門內部需要編制管理制度,對國庫集中支付活動實現監管工作,推進管理制度切實得到落實;其二要提升對代理銀行的管理力度,關注對代理銀行實現財政結算和支付活動的管理;其三,還必須提升對預算部門資金審核的監督,以防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各個角度的監督體制互為犄角,保障國庫集中支付項目健康發展。
三、總結
綜上可知,在市場經濟健康快速進步的狀況下,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進行必須實現對其潛在問題的探究解析,并編制高效的風險預防辦法與管理方案,這樣才可以保障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效實施,才可以確保財政資金支付的可靠程度。
作者簡介:李小紅(1980-),女,畢業于山西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就職于大同市城區國庫集中支付中心,中級經濟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