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東
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間,俄羅斯境內發生130起少年自殺事件,其中至少有80起和一種名叫“藍鯨”的死亡游戲有關。
自殺者接二連三
近段時間以來,俄羅斯出現多起花季少女自殺事件。2月26日,在伊爾庫茨克州的烏斯季伊利姆斯克,15歲的尤利婭·康斯坦丁諾娃和她16歲的朋友維羅妮卡·沃爾科娃從一座工業園區14層樓的公寓樓頂上縱身一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在事發現場,兩名錄制“死亡視頻”的十多歲男孩被警方逮捕。2月27日,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15歲女孩葉卡捷琳娜從5樓跳下摔落在雪地上,所幸沒有身亡,但受了重傷。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由總統直接管轄的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直接介入。調查人員來到烏斯季伊利姆斯克,對兩名女孩的墜樓現場和她們的家進行檢查,詢問她們的親朋好友,以弄清楚自殺動機。他們把重點放在調查兩名少女通過社交網絡與外界的接觸上,發現尤利婭曾在社交媒體Vkontakte(以下簡稱VK)的個人頁面上留下了“結束”的字樣,并配上一張藍鯨的圖片。自殺前一段時間,她總會在社交媒體中發布“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越來越沒用了”這樣一些詭異、陰郁的語句。她的朋友維羅妮卡也在其VK個人頁面上寫道:“感覺陷入了迷失……終結。”還時常在網上發布“我就是一個幽靈”等消極的內容。
尤利婭和維羅妮卡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藍鯨和悲觀頹廢言論,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他們了解到兩人同屬于一個名為“死亡小組”的網絡社群,“藍鯨”是這個游戲的代號。她們都玩過“藍鯨”自殺游戲。游戲管理員將準備自殺的未成年人稱為“藍鯨”,經典使命是在手臂上用刀刻下藍鯨的圖騰。通過對他們生活的空虛和性格中的陰暗面進行無限放大和肆意渲染,不斷灌輸悲觀厭世的觀念。孩子們必須按要求進行數十天的歷練,難度越來越高,最終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成為“自殺準備軍”。在游戲結尾的第50天,管理員便會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不再需要你們了,以跳樓、臥軌或上吊等方式去迎接自己的死亡吧!”
VK是俄羅斯知名在線社交網絡服務網站,在俄羅斯、烏克蘭、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摩爾多瓦、白俄羅斯和以色列等國較為活躍。它擁有70多種語言,來自俄語體系國家的用戶占了大多數。VK和臉譜網(FaceBook)一樣,允許用戶公開或私下留言、創建社團、公共頁面和活動,也可以分享和標記圖像、音樂和視頻、基于瀏覽器的游戲等功能。
在西伯利亞地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警方近期調查了三起通過社交媒體煽動在校青少年自殺的案件,打算自殺的所有少女均被救下。當地一所學校的校長報警說曾接到過匿名電話,稱一名女學生加入了一個“死亡小組”。警方迅速找到這名女孩,她交代說,在VK上加入了一個游戲后,被 “死亡組織”的管理員分派了在手上刺字和尋找較高的建筑物從上面跳下的“任務”。她拒絕接受,然而其他人似乎服從了管理員的要求。警方證實,名為“藍鯨”的自殺游戲促使赤塔市那名14歲女孩臥軌自殺。該市還有一名女孩準備自殺,不過在最后關頭改變了主意。
根據對自殺者的VK和臉譜網等社交媒體個人頁面的調查,加上各地反映上來的情況,警方得出結論,有神秘組織在社交媒體上通過“藍鯨”游戲煽動青少年自殺。這些孩子的家庭條件都不差,但生活空虛,性格較為孤僻。管理員利用他們陰郁的心理,告訴他們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是以“S”開頭的,比如性、星期六、家庭、自殺,還有藍鯨。藍鯨這種會采取集體自殺行為的哺乳動物,便是這款游戲的標志物。
針對年輕人的死亡游戲
為了搞清楚“藍鯨”自殺游戲的運作內幕,美國“自由歐洲電臺”一名記者最近利用虛假資料,在VK注冊了賬號,以15歲女孩的身份與“死亡組織”的管理員對話。原來,玩家參與“藍鯨”游戲后,每天都要將管理員派送的“任務”完成,并拍照發給對方。派送的“任務”多種多樣,全都是變態、血腥并帶有自殘性質的。例如用刀在自己手臂上刺藍鯨圖案,在早晨4:20分這個古怪的時刻點起床,看一整天恐怖片等等。管理員將女的稱呼為“肥婆”,男的叫著“屌絲”。使用青少年熟悉的語言和文化給孩子“洗腦”,暗示“這個世界不適合我們”。為了加強說教效果,他們有時還會展示幾名青少年站在屋頂的圖片,上面寫有“我們是死亡一代的孩子”,千方百計地讓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從心理上對自己加以否定,結果自暴自棄,以自殺來結束短暫的生命。
記者接受管理員布置的第一個“任務”是在手臂上刺出“F58”的圖案,“她”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合成了一張圖片傳給對方,但沒有回應。記者一周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聯系上10多個現任和前任玩家以及幾個管理員。另一個管理員給“她”發來信息: “這個游戲包含了分攤至50天的50個任務,我是你個人專屬的‘鯨魚,將協助你完成整個游戲。最后一天游戲結束,如果你死了,你就贏了,倘若沒死,我們就會幫助你去死。你準備好了嗎?”然后管理員表示會在早上4點20分送出第一個“任務”,但到那時,他的賬號已經被封了。
很多參與“藍鯨”游戲的青少年想中途退出,管理員便會威脅說:“我有你所有的資料,他們會找上你”“你媽媽明天走不到公交站”……他們錯誤地以為,管理員能夠通過IP地址鎖定自己的地理坐標,不得不繼續玩下去,走上了絕路。一些自殺事件甚至還被拍成視頻,發布到VK上,令人觸目驚心。
俄聯邦偵查委員會的發言人斯維特蘭娜·彼得連科在接受俄塔社的采訪時說,“藍鯨”游戲是在VK發現的,但難以確定究竟何時何地開始出現在網絡上。據“焦點新聞外的俄羅斯”網站報道,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不法分子在VK上建了8個群,宣傳自殺行為,煽動未成年人輕生。俄羅斯公共互聯網技術中心追蹤到,僅在今年1月20日一天,就有4000多名用戶在VK上使用與“藍鯨”游戲相關的其他標簽建群,如“深海鯨群”“F58”“靜謐的房間”和“4點20叫醒我”等。在每個群的背后,用戶多達成千上萬,乃至數十萬的。endprint
這股自殺潮通過網絡從俄羅斯傳播到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烏克蘭、阿塞拜疆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前蘇聯國家,風行于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美國、意大利、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等數十個國家。
阻止“藍鯨”
據俄羅斯《觀點報》3月21日報道,俄羅斯青少年自殺人數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每年有所遞減。但2016年比2015年上升了近60%,有720名人自殺,退回到5年前的水平。其中愛的缺失、家庭問題、心理問題、酗酒和吸毒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而網絡教唆導致自殺成為釀成悲劇的主因,大多數被認為與“藍鯨”游戲有關。廣大民眾特別是許多家長對這種死亡游戲深惡痛絕,群起攻之。他們表示:“死亡游戲和毒品一樣,就是要徹底毀滅人類,像‘藍鯨這樣的游戲必須堅決打擊。”
從今年1月起,俄羅斯網絡監管部門已收到7000多起針對“死亡組織”的投訴。雖然其中涉及發布類似信息和游戲的網站九成被關閉,但是玩家數量仍然在添加。另外,像臉譜網和推特這樣的外國社交媒體,目前還無法控制。2016年11月14日,21歲的菲利普·布德金被指控組建了8個“死亡組織”的虛擬群,在莫斯科郊區被警方逮捕。當時在俄羅斯其他地方還有另外10人被捕,但他們在以“目擊者”身份被訊問后,又被警方釋放了。如果想成為“藍鯨”死亡游戲的管理者,只需繳納60歐元即可。目前看來抓捕布德金作用不大,俄羅斯青少年還在不斷地完成游戲“任務”,相繼赴死。
非政府組織“俄聯邦社會院”2月16日舉行聽證會,認為“藍鯨”死亡游戲是一場針對至少200萬年輕人的攻勢,必須立法對利用網絡教唆自殺的行為嚴懲不貸。俄羅斯國家杜馬副議長伊利娜·亞羅瓦婭等議員提出制定一項法案,對利用網絡和游戲等方式鼓動未成年人自殺者最高可判8年徒刑。
有俄羅斯心理問題專家分析說,很多青少年之所以會沉迷于誘導他們自殺的“藍鯨”游戲,在于心中的空虛無法填滿轉而在游戲上尋覓安慰。只有大力提高校園和家庭功能,進一步加強心理輔導,才能最終使“藍鯨”游戲沒有市場。他強調,對于網上宣揚的“自殺浪漫”和“自殺不可怕”等言論,社會有責任和義務通過公益廣告、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等多種形式加以批駁。
為了保護孩子,俄羅斯當局組建一個名為“阻止藍鯨”的小組,旨在通過勸解疏導,使那些想玩或者正在玩“藍鯨”游戲的青少年懸崖勒馬。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