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軒
數據交易是信息數據行業的必要環節,也是直觀體現信息數據貨幣價值的重要依托,與大多數亞洲國家禁止買賣數據信息的態度相反,韓國將信息數據作為“寶藏”,并視其為國家的未來支柱產業。近日,韓國信息技術部宣布,出于保護韓國數據交易的絕對公平性角度考慮,將針對國內數據交易市場制定專門法律。屆時,韓國將誕生新的數據交易,實現一種以數據為商品的全新商品體系。業內人士表示,此舉的出臺,不但可以有效保護數據,還將大大推動韓國“智能信息社會”的發展進程。
韓國因何重視推進信息數據交易
韓國是個傳統資源匱乏的國家,石油等燃料及其他礦產一直依賴進口,數次石油危機曾對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這就要求執政者在產業發展方面具有更高的戰略眼光。20世紀80年代初,韓國政府即下決心發展尖端科技作為立國戰略,并將信息產業作為發展經濟的主要增長領域,以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高科技企業作為發展重點,從政府服務扶持、制度建設、資金等多角度全面支持信息產業發展。30多年來韓國歷屆政府均把IT業作為立國戰略,在信息基礎設備上每年投入近30億美元的預算。在不斷努力下,韓國擁有了全球頂尖的IT基礎設施,網速、互聯網覆蓋率、網民比例等指標均居世界頂尖水平。正所謂“人在現實中的行為都在不自主地映射到互聯網上”,電信和網絡使用者留下越來越多的痕跡,從衣食住行到教育文化,個體差異性的數據與群體類型的數據均形成一定規模。隨著信息技術產業持續的發展,各類宏觀信息數據也逐漸積聚下來,進而形成了龐大的基礎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反映出使用者的種種“習慣”和“軌跡”,也可以為一個群體做整體“畫像”,倘若對其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則具有很強的商業和社會價值。大數據作為信息產業的新概念興起以來,韓國政府抓住機遇,正主導信息數據產業向前發展。2011年,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2013年,韓國科學部與未來規劃部聯合建立了韓國大數據中心,該機構旨在統一建立大規模數據分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私人部門、中小企業數據服務工作,并進一步促進政府牽頭的數據分析工作。
韓國政府將大數據納入國家戰略
大數據在實現“智慧城市”、保障國民安全、促進醫療體系革新發展方面的作用不斷顯現。韓國有著先進的科學研發能力,IT電子行業在世界位居前列。同時,作為亞洲科技發達國家,韓國在大數據領域的發展戰略也有著可以借鑒之處。結合基礎優勢,韓國政府極為重視大數據,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的發展戰略,將大數據技術研發視為“國家意志”的科技項目。
2012年,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就數據產業未來發展環境發布重要戰略規劃;樸槿惠就任韓國總統后,意欲通過發展“創意經濟”來振興國家發展,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提出國家級大數據發展計劃以及《第五次國家信息化基本計劃(2013—2017)》;2014年7月,樸槿惠政府宣布將大數據納入“未來增長引擎計劃”。韓國計劃通過該戰略,實現擴大國內數據市場規模和拓展國際市場占有率的目標,到2020年,使數據產業的國內和國際市場規模均超過10億美元。在資金投入方面,韓國政府將作為主要投資人。2015年,該國將包括大數據、物聯網、5G網絡、軟件產業等在內的預算資金較上年提高 14.4%,達到6444億韓元。在《2015年國家情報化實行計劃》中,樸槿惠政府對大數據相關預算又比上年增加54%,進一步為開發大數據尖端技術提供資金保障。
除卻國家戰略,韓國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開發數據企劃,期望通過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帶動城市綜合管理能力。首爾市確立了建設以數據為中心、提供各種創新管理服務的市政管理體制戰略,并提出“用大數據解決最小的問題”的口號。首爾的具體做法就是,建立大數據任務組,開展大數據實驗。市政府與KT通訊公司已達成協議,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夜間公共汽車服務提供相關支撐。與其他亞洲一流都市一樣,首爾的上班族很難在CBD等人流密集地區打到出租車。針對這一問題,首爾市開放了公共數據,并對300億個人上下出租車數據進行了匹配數據分析,出租車司機可以據此合理安排掃客資源,乘客也減少了等車時間。
韓國信息數據產業發展的難題
信息數據的共享為人們帶來巨大的方便,利用大數據,可以實時動態分析,如個人或企業量身定制式服務,可為眾多個人、企業和國家機關提供信息服務。大數據可幫助用戶捕獲商機,幫助企業實現最佳利潤切入點,幫助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完善國家安全戰略,緩解交通,甚至預防各種類型的違法犯罪等問題;大數據使政府公共部門決策更具科學性、前瞻性。大數據自動化分析領域所創造的社會價值甚至超過了一些人工工作價值。然而,事物往往存在著兩面性。對個人而言,侵犯隱私、黑客攻擊等犯罪事件增加,大數據壟斷、數據所有權紛爭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專業人才有效供給不足,制度配套欠缺也成為數據產業發展的掣肘。
2015年,韓國信息數據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3萬億韓元,其中數據市場銷售突破3000億韓元,占全球市場的比例的1.6%,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2.6%。與之對應的,則是大數據人才和基礎條件仍顯欠缺,《2015年韓國數據行業白皮書》的統計數據顯示,與數據直接相關的從業人員僅為7萬人,數據產業人才缺口較大。2017年,韓國數據科學家的需求達到1.4萬,數據相關行業崗位達到50萬個,但數據行業人才培養方面顯得十分不足——現行的由單一機構培養為主的方式不便于與社會需求對接。另一方面,信息數據安全也是制約數據交易發展的難題。2014年6月爆發的kakaotalk案件,揭示了韓國民眾對于個人信息泄露的焦慮。
此外,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認為,大企業對數據的壟斷、數據所有權紛爭、數據庫的源頭數據等問題為韓國數據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解決韓國信息數據產業發展難題的重要途徑就是突破現有立法框架的限制,進行專門性立法。
數據利用的平衡術——專門立法
目前,韓國信息數據安全保護已經位列亞洲前列。瑞士安全數據運營中心Artmotion于2016年發布了《全球數據危險區域報告》(Data danger zones)。基于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和國際透明組織(TI)及其他機構收集的數據,該報告對全球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對數據安全程度進行綜合判定,結果發現亞洲地區在數據安全方面存在短板。韓國進入全球數據安全榜單的第15名,數據泄露風險為8.3%(我國大陸為38.4%)。
隱私權的充分保證為信息數據的安全以及進一步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易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7日,韓國信息技術部宣布將制定數據交易的相關法規,以便應對即將到來的“智能信息社會”。一方面,韓國擬對個人信息領域的限制作出一定幅度的修改,即當企業使用個人無法識別的信息時,無需向主管部門申請,更新到促進信息數據產業發展并兼顧個人信息保護的數據共享標準。另一方面,修改軌跡定位等有關法規,對不暴露個人信息的位置服務,免除向有關部門申請的各個步驟,進一步對個人開放國家公共數據等。此次立法擬開放數據市場的規定則頗為振奮人心,屆時,人們將可以通過合理的價格買賣數據信息。韓國科學部、信息技術部和未來規劃部表示,新的法律法規誕生后,韓國將誕生新的數據交易和免費數據市場。一位韓國官員稱,每個人手上的移動設備和家中的物聯網設備雖然只存儲少量的數據,但如果將它們聚合起來,就能成為AI驅動的大數據服務。此前,這些數據都是大型科技公司牟利的工具,但現在誰都可以靠它賺錢了。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平臺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手機數據,因此,新法律的出臺將有利于保護數據交易市場和公司的專利權。據了解,韓國的數據交易將在開放平臺進行(相對閉合平臺而言)。在免費數據市場,人們可以自由的收集未分類數據來創建新的數據包。
韓國的此舉被視為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信息數據的新舉措,并且為即將到來的“智能信息社會”做準備。建立開拓數據交易市場也是開啟近年來各國對于數據產業發展的重大創新之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