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柏
摘 要: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無論是年齡、學歷還是人生閱歷都明顯處于劣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很多企業不僅對員工學歷的要求逐年提升,對學生綜合德育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這使得很多中職學生被擋在企業的門外。因此,本文提出,中職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具有適應社會要求的就業素質,幫助中職學生擁有良好的心態為自己準確定位,順利就業。
關鍵詞:人生觀 價值觀 情緒管理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很多企業對員工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使得很多中職學生被擋在企業的門外。把一個中職生和一個重點高中的學生放在一起作比較,人們普遍認為高中生優于中職生,原因在于重點高中常年打出的一種品牌,學生生源好,升學質量高,重點大學升學率高,從而造成了人們的一種思維定勢:這里走出來的學生肯定比考不上高中而上中職的學生要強。但事實并非如此,無論是中職學生還是高中生,走上社會后能否適應社會取決于一個人的德育素質水平。因此,中職學生的學歷相對于其他高校學生處于劣勢,要想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率,對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職學生的德育發展與就業現狀
1.中職學生德育發展的現狀
中職學生的德育發展現狀可從三個方面分析。首先,中職學校的開辦目標主要是為了能夠產出大量專業與技能型的人才。中職學校普遍忽視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再加上中職學生本身的基礎與德育素質普遍較差,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寬裕,學生對自身的德育素質水平也不重視,導致許多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初入社會、面臨就業的壓力時,才發現自己除了學歷上與普通高校學生的不同,在心理素質、情緒管理方面的能力更是有所區別。
再者,許多中職學校的教師對德育教育的研究不深,教師質量以及德育課堂的質量都有待提高。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師無法深入了解中職學生的心理,缺乏對學生德育教育。教師關注單一的技能培養,對于學生的思想、心理健康毫無關注,再加上中職學生正處于叛逆的階段,管理工作難以展開,更別說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最后,中職學生自身對德育的發展缺乏一定的認識。許多中職學生在學習期間甚至是畢業以后都難以找到自己學習的動力及目標,對于就業的方向感到迷茫。由于社會對中職學生抱有一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學生在這樣的目光下,難以提高自信心以及自我認同感。
2.中職學生就業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換言之,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最嚴峻的問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畢業生不僅要重視自身的專業技能、學歷、實習經驗等,更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較強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
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不僅學歷偏低,還普遍存在較弱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中職學生在找工作及就業的過程中,都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在應聘同樣一份工作的時候,就專業技能來說,中職生與普通高校的學生不相上下;就學歷而言,中職生相對處于劣勢;而就心理素質而言,取決于德育教育與發展的情況。在就業過程中,許多普通高校的學生一樣會面臨壓力過大,無法管理自己情緒的問題。但是就概率和數據而言,中職生占的比例較大,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許多中職學校沒有意識到德育發展對就業的直接影響。
二、中職學生德育的發展對就業的影響
1.人生觀、價值觀導向對就業的影響
許多畢業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例如,如何權衡工作與生活,如何應對工作中存在的激烈競爭,如何面對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工作等等。而一個缺乏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的畢業生,在初入社會時,自信心將會遭受打擊,嚴重者對工作、人生產生迷茫感。而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由于學歷的劣勢,本身已缺乏一定的競爭優勢與自信心,因此,在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上,中職學生這個群體更需要關注德育問題。
首先,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就業的影響貫穿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與人溝通的過程一定會產生矛盾與壓力。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人們正面、積極、樂觀地面對人際關系中、工作崗位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比如,中職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面試者對于中職生是如何自我評價是非常關注的,中職學生是否以學歷較低就將自己定位在比較低等的職位,是面試官對于中職學生人生觀的判斷標準之一。因此,中職生需養成健康的人生觀。
再者,除了人生觀、價值觀,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教師對其培養一定的就業觀也是德育的內容之一。正確的就業觀引導中職生的努力方向。在步入社會之前,也就是在中職院校學習的階段,越早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越能幫助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解決迷茫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學生提問是否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只要是合法合規的行業都是值得尊重的。
2.情緒管理對就業的影響
一個企業除了看重畢業生的專業水平能力,更在乎一個畢業生的抗壓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任何工作崗位都會存在一定的壓力,可以是對銷售業績低下產生的壓力,或者是與同事相處的壓力,又或者是來自上級及領導的壓力。壓力是無處不在的,而如何面對這些壓力對于工作的進展與工作效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中職生在步入中職學校以前,相對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普遍欠缺對情緒的管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傾向于選擇逃避與退縮。逃避與退縮都會對就業產生不良影響,讓中職生的就業之路更加艱辛。一個無法管理自我情緒的畢業生很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比如,不停地換工作,不停地抱怨,對工作崗位抱怨,對老板抱怨,對同事抱怨,甚至對家庭抱怨。為什么說中職學生的情緒管理更加重要,這是由于缺乏德育教育的中職生,本身德育素質的落后以及后天的不改進,中職生養成的情緒思維模式對他們今后的就業將是一個巨大的絆腳石。
3.德育素質對就業的影響
許多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細節的體現對就業的成功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普通高校的學生由于本身養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習慣,在面試過程中,能夠自如地體現出來。而中職學生在畢業之前,在學校內養成不良品德,如對教師的不尊重,對家人的不尊重,對自己的不尊重,也將會體現在將來就業時,對面試者、同事、老板的不尊重。再者,德育素質對于工作的人際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一個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同事就比較容易得到融洽的工作環境,對自己工作的完成、效果以及他人、上司對自己的評價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德育素質水平的高低,對于就業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中職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逐漸養成的種種不良習慣,在就業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一點偏見,中職學生很容易被視為德育素質低下,進而影響了就業。endprint
三、如何針對就業來發展學生的德育
1.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職學校在德育教育的發展上,還需要不斷地革新和與時俱進,摒除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重視中職學生的德育發展,為學生的就業奠定好基礎。教師應分析當前的就業情況,針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對其將來在工作崗位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在平時的教育中不斷地引出這些問題,進而了解學生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職學生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以及與家人的溝通相處當中,處處都體現了他們如何看待人生、看待自己。教師應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思想、話語,以及學生對待自己、朋友、同學、家人、教師乃至社會的態度。對于滿腹牢騷、充滿自負心理的學生要尤其關注,正是這樣的學生需要好好引導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引導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前提在于要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以下這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必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一個中職學生不喜歡學習,那么他需要教師引導,并要找出原因以及自己到底喜歡做什么。又或者一個中職學生與家庭充滿沖突和矛盾,教師要幫助他明白他與每一個與家人作對背后的原因,是對家人的厭惡還是對家人缺乏關愛而引起的種種行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到其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再對癥下藥。
2.提高情緒管理能力與綜合德育素質
情緒能力的管理在于一個學生如何化解、表現其情緒以及心理的過程。而教師在這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發泄方式或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情緒。教師應留心關注每一次對于情緒失控的學生的表現,許多中職學生由于自身種種原因,在應對失落、焦慮、缺乏信心的情緒時,往往會以叛逆、冷漠的態度應對。情緒的不及時排解將會造成日后日積月累的爆發。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
再者,學生綜合德育素質的提高在于一個學生是否對他人關愛、尊重等。要學會關愛他人,教師首先應幫助每一個處于迷茫期的中職學生關愛自己,對自己人生負起責任。學生在愛自己的基礎上,才能學會關愛他人,進而提高綜合德育素質。
四、小結
學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畢業生就業的門檻,而德育素質則決定了這個畢業生是否能獲取工作以及能夠在一個工作崗位上走得多遠,晉升得多高。中職學校的德育發展應注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情緒管理等方面的發展。教師應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卑不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德育素質在現今社會的就業需求中的作用日顯重要,許多學歷低下但擁有良好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生反而能在工作中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