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陽陽
【摘要】有效市場假說(the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近幾十年來已經成為金融理論重的一個重要的核心命題。從有效市場假說提出以來,在金融理論的絕大部分的研究領域,都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及其應用的基礎上,尤其是證券分析理論。在此文章中,我首先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概念及定義進行簡單的概述,然后對中國證券市場弱有效性進行簡單的總結評述,分析了中國證券市場處于弱有效市場狀態的原因,并根據原因相應的提出了提升證券市場有效性的對策和建議。
我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快速發展,證券市場作為一個國民經濟的支柱,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的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在我國的經濟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國民經濟發展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必須認清實情。我國證券市場的總體有效性還不高,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還沒起到真正的優化作用。為了完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必須把有效市場假說和證券市場真正的結合,建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概念。
【關鍵詞】有效市場 證券市場 證券分析 有效性
一、相關理論
(一)有效市場假說的定義
有效市場假說是現代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之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套利定價理論(APM)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并且還有許多著名的金融理論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有效市場假說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金融資產的價格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所以說投資者不可能用其他信息去獲取額外的超額收益。
(二)有效市場假說的形式
有效市場假說通常主要有三種重要形式:弱有效形式、半強有效形式和強有效形式。
在弱有效市場假說中,股價已經反映了全部能從市場交易數據中獲得的信息。弱有效市場認為投資者分析市場的價格趨勢是徒勞的,投資者幾乎毫不費力就可以獲得過去的公開價格資料,隨著信號變得廣為人知,它們失去了價值。當投資者處于在弱式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專業的基本分析還有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在半強有效市場假說中,與公司前景有關的全部公開的已知信息一定已經在股價中反應出來了。除去以前公開的信息,這些信息還包括公司生產線的質量管理、基本數據、資產負債表等等。如果投資者能從公開渠道獲得這些信息,我們認為它會完全反映在股票的價格中,則這些信息不回給你帶來收益。在半強式有效市場中,投資者利用基本面分析則失去作用,他們只有在公司內部人員手中的內幕消息才有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強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股價反映了全部與市場相關的所有一切信息,甚至是公司內部人員知道的內幕信息。在強式有效市場中,沒有人可以通過任何信息獲取超額收益,即使是公司內部的內幕消息者也一樣獲取不了超額收益。
二、我國股市有效性分析
(一)中國股市有效性現狀
最近幾年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迅速展現出日新月異的狀態,但是由于起步較晚,我國證券市場中也存在許多各式各樣的問題,如證券市場規模偏小、投機性強、中介機構不完善、有效性弱于實體經濟偏離等,所以說,中國證券市場的形式是弱有效性市場。
(二)有效性影響因素
總的來說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有這幾個:機構投資者參與率、信息不對稱程度、股本結構不合理、市場制度等等。
一般來說機構投資者參與率比重越高市場有效性就相應的提高。目前證券市場中大部分投資者是個人投資者,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多并且不暢,所以信息不對稱的受害者通??偸莻€人投資者。從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一下幾類:證券公司、上市公司、證券投資基金、QFII等,并且它們都是參與證券投資的機構。機構投資者的數量遠遠沒有沒有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多,但他們資金實力比較雄厚,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并且掌握專業知識人才,信息渠道非常廣泛獲取信息的速度極快,他們受信息不對稱的危害程度比個人投資者小得多。所以說,鼓勵機構投資,使機構投資者參與率提高可以加強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信息不對稱,披露不及時。披露時間偏不及時的現象在大多數公司都有發生,尤其是臨時重大事件,及時性更差。當有公司有重大事件發生,很少有公司在股價發生重大變化之前主動披露有關信息,公司高管總是股價異常波動了相當一段時間后,才愿意出來澄清事實情況,這段空窗期內,個別知情投資者將進行內幕交易和人為操作,使很多不知情投資者蒙受損失,極大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信息和市場的有效性。
在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大部分都不合理,股東權力處于空缺狀態,沒有足夠的監督制約,公司的內部高管控制非常嚴重。在中國,所有股份公司股本結構由以下幾種或一種構成:國家股、法人股、外資股、職工股、社會公眾股,其中國家股和法人股的比例高達66.94%,法人股和國家股不能通過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在證券市場上很難真正地通過股權轉讓,所以資源很難進行有效的配置。在中國流通股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導致了證券市場股價高于實際價格,而且流通股比例小的股價明顯高于流通股比例大的股價,即價值出現了高估,大大降低了市場的有效性。
中國資本市場健全的信息制度不健全,國內資本市場體系不夠完善,市場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有效性。近幾年來,我國的證券市場一直由政府行政為主導,政府作為一雙看不見的手控制和主導了證券職場,市場作為一雙看得見的手卻未能充分發揮其重要的配置作用,導致證券市場問題不斷。國內的很多學者將我國股票市場現存的弊端歸為:政府行政的力量太強,導致市場自己本身的機制減弱,市場中信息披露太灰暗不及時,監管取向不統一。中國證監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是政府監管證券市場的主要機構,在不斷改革和完善自身問題,發現證券市場中的不規范,規范和發展是證券市場一直是中國證監會永恒的主題。
三、提高市場有效性政策及建議endprint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各種各樣形式的不合理,不僅降低了證券市場的配置效率及有效性,而且使投資者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損害了大部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使證券市場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采取以下方案:
(一)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加強監管力度
證券立法必須完善和健全、執法力度必須加強。在我國,證券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頻繁發生且破壞性大,這與我國證券法律和法規不夠健全、執法力度不嚴脫不了關系。此外,執法力度必須加強,必須嚴格執法,“關聯交易”、“內幕交易”和“暗箱操作”等一系列違法行為必須受到嚴格查處、懲罰,執法工作者必須保證我國證券市場向健康和成熟不斷的邁進。當然在健全法律法規的同時,不能忽略了證券市場的監管機,完善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是保證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強化證券市場監管主體的職能作用。
(二)改善股本結構
在發達國家,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構成一般是,機構投資者資金量比重高于70%,個人投資者資金量低于30%。機構投資者資金雄厚,擁有專業技術團隊,有大量的專業分析人員,在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方面有很大的專業優勢。而中小投資者或者個人投資者因為自身能力較弱,可以選擇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從而間接地投資于股票市場,與機構投資者共享了其優勢。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率越高,股票市場的理性度和專業化也越高,相應的提升了市場的有效性。而在國內正處于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市場參與者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占大比重,所以改善股本結構,增加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比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政府工作
政府作為證券市場一雙看不見的手,要在制度創新方面的發揮充分的能動性,但是要分清政府(看不見的手)行為和市場(看得見手)行為的邊界,政府不對完全替代市場對證券市場職能,兩只手要相輔相成。證券市場必須以政府為向導,在證券市場發展成熟之后政府也要將市場還給市場,發揮市場機制自身調節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凱,路跡等.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實證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2000,21(3):320-323.
[2]于夢婷.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比較研究[D].貴州:貴州大學,2014.
[3]吳永發.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及其建設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4.
[4]李俊賢,梁朝暉.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檢驗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33):58-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