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豪
一、真人秀節目概述
真人秀,即真實電視節目,是通過對紀錄片、肥皂劇、 脫口秀等節目的借鑒和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電視娛樂節目形態。而所謂真人秀節目,就是指由普通人在規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戲規則展現完整的表演過程,展示自我個性,并被記錄或者制作播出的節目。國外最早的真人秀節目要數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的“老大哥”(Big Brother)以及“幸存者”(Survivor),前者以室內體驗為內容,滿足觀眾的偷窺欲和好奇心,后者重在表現選手在苛刻的野外環境下艱苦生存的過程。而國內較具代表性的真人秀節目要數廣東電視臺“生存大挑戰”和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湖南衛視的真人秀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后改“快樂女聲”),一個以“海選”“全民娛樂”“民間造星”為主要特征的“選秀真人秀”類節目,創造了真人秀節目的新一波浪潮。目前,真人秀節目同質化嚴重,必須在策劃主題和形式上不斷更新,以求保持此類節目的新穎度,加強觀眾的收視興趣。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與廣東電臺音樂之聲共同主辦的 “麥王爭霸———全球粵語歌唱大匯”(以下稱“麥王爭霸”)于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播出,獲得了不俗收視率。本文將借分析“麥王爭霸”的優點與不足之處,以及分析國內各大衛視成功優秀的真人秀節目來探討選秀真人秀節目的策劃之路。
二、“麥王爭霸”策劃亮點
1.專注粵語特色招牌
主打粵語語言是“麥王爭霸”區別其他選秀類節目的最大特點。“麥王爭霸”以回顧經典粵語金曲、振興粵語流行歌壇為前提,這使得“麥王爭霸”這個歌唱選秀真人秀節目帶有唯一性。粵語招牌的打出,不僅與其主辦方及播出平臺珠江頻道——第一粵語頻道的形象相符合,同時也意味著這個比賽覆蓋面也僅限懂粵語、愛粵語的參賽者和觀眾。國內以粵語作為母語的人口主要居住在廣東、廣西地區,“麥王爭霸”即便不能說是小眾節目,但也帶有觀眾局限性。所以主辦方選擇在廣東省內不同地方舉辦多場海選, 其實也是主辦方對自身定位準確體現,不僅有利于宣傳頻道自身形象,也有利于搜索和篩選優秀選手。
2.給選手提供成就夢想的平臺
真人秀不僅是秀才藝,更是秀夢想。賽事從一開始就已經表明沒有獎金或獎品做獎勵,但是以多項重量級的承諾吸引了參賽者成就夢想的訴求。例如,承諾讓優秀的選手得到專業導師培訓以提升舞臺表現力、參與電視劇演出及主持表演以及圓參賽者成為歌手的夢想。正是這些夢想目標的設立,讓“麥王爭霸” 不同于其他帶有獎金或獎品的選秀比賽 ,更能夠吸引那些喜歡粵語、為歌唱夢而奮斗的選手來參與,也更能夠通過鏡頭吸引擁有同樣夢想的觀眾,引起他們的共鳴。
3.規則設置的主題內涵富于多樣化
游戲規則的設置顯得尤為重要,有助于選手在舞臺上鏡頭前優異的才藝表現,對于“麥王爭霸”這一歌唱選秀節目來說,看重的當然是選手的歌唱才藝。然而,在主體賽事開始之后,卻幾乎有一半的賽事都加入音樂劇元素,不僅考驗選手的歌唱才藝,也考驗選手的表演才藝。“主題 ”牌:麥王爭霸 ”共 12 場的主體賽從前期的 VCR 準備到舞臺比賽的規則,都體現不同的主題,例如在早期主體賽事中,由于選手數量較多,而且男女比例相當,因而設置“兄弟幫”“姐妹幫”主題;而到了賽事中期則加入了慈善元素,以廣東地區最突出的“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組織了十位晉級選手和踢館選手,共同到清遠陽山地區的小學獻愛心的片段,并請來幾位當地小學生到比賽現場為選手打氣,同時滿足留守兒童與父母見面的渴望。在主體賽事尾段,由于接近新年,很多重量級明星嘉賓陸續登場,因而設置了“我的偶像我的歌”“我的新年我的歌”等主題。正因為有不同時期不同的主題設置,讓整個賽事顯得豐富而有層次。
4.善于制造節目的吸引點
節目通過各個人物之間關系,牢牢捉住觀眾的關注點。關系內容包括多個方面:選手間的關系選手與粉絲間的關系、選手與評委間的關系、評委與評委間的關系等。力求把選手、粉絲、評委自身或相互間的關系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具體表現在媒體宣傳以及賽事的話題中,例如,呼聲最高的兩位選手馮博和梁君諾不和的消息;重量級評委肥媽瑪利亞與本土著名音樂人許建強總是針鋒相對的言論,等等,這些都能引起觀眾的好奇,成為當時的熱點話題。
三、國內其他各大真人秀的節目設計亮點
1.場地布景設計維度廣
真人秀節目的拍攝場地基本為室內場景和室外場景,室內的節目現場拍攝的演播室都會根據節目的主題等進行精心地設置布置,例如脫口秀類節目《金星秀》《天天向上》等都會在室內演播室完成錄制。大型的戶外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對于室外場地的要求較高、場地選擇可發揮空間與選擇度也十分大。例如,《奔跑吧兄弟》根據節目主題的不同拍攝場地的選擇隨之變化,節目組曾經在杭州西湖、烏鎮、韓國首爾、上海1933老場房、敦煌中學、敦煌月牙泉、武漢楚河漢街還有重慶等拍攝地點,空間跨度之大超乎想象。真人秀節目場地的設置實則是利用空間帶動節目敘事的發展,不同的游戲在不同的場地進行,場地每變化一次,節目的事件和主題發展也隨之有了新的變化。
例如,浙江衛視的真人秀節目 《二十四小時》,這是一檔連續劇懸念式戶外真人秀,一共六位主持人分成兩隊,根據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線,先后去往新加坡、泰國、迪拜等地再現“海上絲綢之路”,拍攝取景場地的范圍甚廣。
2.節目內涵著重注入中國文化元素
例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成語英雄》等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的文化類真人秀節目,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又如,天津衛視推出的《國色天香》,用現代流行演繹傳統的經典戲曲,使戲曲再度受歡迎。節目的設置呼喚受眾對文化的持續關注和切身感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領悟當中蘊涵著豐厚的文化思想瑰寶。節目提取適合真人秀節目發展的文化元素,并對其進行大膽創新,運用到真人秀節目研發和制作的實踐當中去,使其具有了長足的發展生命力。endprint
四、“麥王爭霸”節目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1.節目制作缺乏規范樣式,變動性過大
“麥王爭霸”打著粵語歌曲獨特的文化口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首先節目制作欠規范,節目的時長和環節單元存在非固定性。“麥王爭霸”節目的制作曾出現海選和主體賽事日程重疊的情況,這是節目制作不規范、不成熟的體現,會導致觀眾無從著眼,又或是節目主辦方該如何平衡兩個環節的節目播出量。在賽事中期加入的復活賽、保衛戰,似乎是豐富了節目形式,但是比賽也從簡單變得煩瑣無序,反而影響了節目質量,導致質量時好時壞,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
2.節目內容欠缺深度
賽事主題設置太多,漸漸缺乏亮點。以不同的主題形式呈現賽事,本來是新鮮事,但是每周一換,缺乏完整規劃,令觀眾覺得隨意性太大,反而不能成為賽事的亮點。而且,故事挖掘缺乏深度,新鮮感大降。關于選手的挖掘,故事內容多數圍繞選手家庭,父母對自己追求夢想的不同態度,選手或不顧反對勇敢追求自己夢想,或感謝父母對自己的支持,或是學院派與草根派的對壘等,久而久之觀眾覺得索然無味,所有能用來制作成故事的煽情細節被不斷重復提及。過分的煽情影響了比賽的嚴肅性,進而導致節目真實感大降,讓觀眾產生失望情緒。進一步說還缺乏文化內涵元素的傳遞或是正能量的價值觀的傳遞。
3.節目創新度不足
雖然“麥王爭霸”在策劃創意上的確加入了不少新鮮的節目元素,但是參考其他選秀類節目,其制造的話題也大同小異。因此事實上,“麥王爭霸”與其他同類選秀節目的同質化程度比較高,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在節目內容、節目構成和播出方式也不斷在豐富和改變,但比較遺憾的似乎這只是在選秀真人秀節目成功模式中借鑒的表現,只做了一些表面的修改,模仿意味還很濃。
五、真人秀節目的幾點解決方法
總的來說,目前選秀真人秀節目發展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節目同質化程度日益嚴重,反觀美國更早開創的平民選秀節目“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受歡迎程度一直只增不減,它的成熟制作和規范運作很值得我們學習。從開播以來一直有著嚴格的制度,從選手年齡到比賽程序都是按照規定執行,重要的賽事始終簡單不變,比賽結果完全按觀眾投票排名決定。第一,需要規范節目制作規則,包括從初期海選、復選到后期主體賽事的流程及賽制都必須簡單明確,節目的制作規范必須得到保證并且嚴格執行,這樣才能為后來節目的各項工作奠定基礎。第二,增強真實性,讓節目保持自身的格調和品質。相比起不斷制造的煽動性話題,對選手故事的深度挖掘,讓故事層次顯得豐富,真實體現選手從平民到明星的全過程也許還來得更有用。第三,可以適當增強競技味道,選秀被選的同時也是一個競爭的過程,增強競技味道,也有利于增強節目的核心競爭力。第四,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應該博采眾家之長,提取適合真人秀節目創新發展的文化元素,并對其進行精心構思和大膽創新,運用到真人秀節目研發和制作的實踐當中去。第五,要學會立足于本土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探尋適應自身節目發展創新的亮點,加入更多切合本土受眾胃口的內容。
最后建議,娛樂選秀節目除了其簡單的選秀規則,也可以發揮引導功能,不僅滿足觀眾娛樂的需要,同時也要體現鮮明的主流價值觀,鼓勵人們樹立生活信心,讓觀眾從真人秀中獲得價值共享和情感共享。
參考文獻:
[1]冉儒學.真人秀節目形態分析[J].當代電視,2002(6).
[2]宮承波,張君昌,王 甫.真人秀在中國[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
[3]胡智鋒.電視節目策劃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苗 棣,畢嘯南.解密真人秀:規則、模式與創作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