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倩


【摘要】此研究運用統計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方法,通過問卷調查和查閱文獻的方法收集材料,在描述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不僅從理論上解析了大學生行為的內涵,從消費觀念、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三個方面來分析。在當代大學生消費的主要方面、月平均消費以及消費方式運用spss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具體的引導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行為 交互分類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消費是一種行為,是消費主體出于自身發展的目的,有意識地消耗物質和非物質資料的能動行為。消費不是單純的花錢,而是要和人的態度看法結合。當代大學生是祖國能力和未來的代表,他們的價值取向反映著社會現象。盡管有資料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總體而言是積極向上的。但仍存在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行為,超前消費、攀比消費和各種高消費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各種校園貸款層出不窮,現在更出現了裸貸現象,這些問題無論是給大學生和其家庭還是社會風氣都帶來了很壞的影響。所以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研究就顯得尤為意義深重。
本文主要針對安徽師范大學在校本科生的消費行為進行問卷調查。并結合當前學術界對消費行為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借鑒他人觀點并結合自己的數據來分析。主要研究內容為:第一,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第二,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變化和發展趨勢研究。第三,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的途徑與機制。針對以上變化和研究,對于不合理的消費現象給出相應對策,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實證分析
(一)調查的實施情況和樣本特征
本次發放問卷240份,有效問卷為209份。從調查結果看,被調查學生性別比例為48.8%,女生51.2%;一、二、三、四年級頻率分別為24.9%、25.8%、18.2%、31.1%,可以看出,在各高校每年招收本科生數量變化不大的前提下,由于控制了年級這一變量,樣本構成的基本情況與調查預期一致,調查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二)二消費觀念
本次研究關于消費觀念和是否有計劃的調查結果如下:
■
圖1 消費觀念的調查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確實存在多樣性的特點,46.89%的人贊成“事先做好計劃按計劃消費”,3.35%的同學是“毫不在乎,想花多少花多少”的消費觀念。
(三)消費水平
1.月平均消費水平。在對安徽師范大學月消費水平的調查中顯示:大部分學生的消費水平處于每個月500~1000元,這說明當前大學生消費基本上是務實的。同時,月消費的離散趨勢也比較明顯的,呈現出不平衡性。有4.8%的困難學生月消費不足500元,同時有17個比較富裕的學生月消費在1000元以上,占總樣本數的8.1%。
2.消費水平的性別特征分析。在調查中發現性別對消費水平存在影響。因此我們對性別與平均月消費兩個變量進行交互分類,結果如表1所示,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性別不同平均每月消費的總體水平差異不大(P=0.587),這主要是因為在這里我們考察的是每月生活費的總數。
(四)消費結構
1.主要消費支出項目。在大學生消費結構的研究中,主要消費支出對解釋消費結構的實際意義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因子分析中主成分求因子載荷的方法提取能夠代表原始變量的公共因子,運行SPSS軟件可得如下結果: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之間不獨立且相似度較大為0.53比較適合做因子分析。公共因子方差多為0.6以上,因子分析的效果也就越好。為了方便解釋,對因子進行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旋轉,使結果更具解釋意義。因此在表2的旋轉成份矩陣中因子F1代表伙食和娛樂可視為基本生活因子,因子F2代表衣服飾品,日用品、化妝品可視為日用品消費因子,因子F3代表學習和通訊可視為交流消費因子。由SPSS生成的結果中成份得分系數矩陣表3,由調查數據可得起主要作用的是因子1即基本生活因子。
2.消費結構的差異性分析。第一,消費結構的性別特征。調查結果顯示有61.68%的女生在衣服飾品的消費支出比較大,而男生選擇此項的比例為36.27%;有48.6%的女生將生活費花在化妝品上,而男生在這方面的花費僅有16.67%。故而從總體上來說。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外觀和時尚。而男生更注重在通訊和娛樂方面的消費。
第二,消費結構的年級特征。由年級與每月消費支出交互分類可得出:在不同的年級中,大學生在伙食方面的差別并不大,通訊大致呈現上升的趨勢;在衣服飾品方面大四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年級;隨著年級的增加,在學習方面的支出費用也逐年遞增。
三、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發展趨勢研究
大學生消費水平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水平不斷提高,90年代中后期的大學生月均消費400元~600元。而現在有36.8%的學生的月均消費水平在1000元~1500元,1500元以上的消費水平也大有人在;二是消費水平兩極分化趨勢明顯。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的差異,導致了高消費族和貧困生群體的消費水平的顯著差異。
四、結語
合理消費是指按照盡量滿足基本的生存發展需要而又盡量避免資源的浪費的原則來消耗物質財富而獲得生產、生活需要的行為。本文主要從家庭、高校、社會以及大學生自身等四個方面來探討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的對策。
(一)家庭應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二)高校應提高大學生對消費觀的重新認識
第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教育學生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消費意識;
第二,合理安排相關課程,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第三,繼續深化改革,豐富大學生的消費來源;
第四,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要積極配合;
(三)社會應營造和諧健康的消費環境,嚴厲打壓不法貸款
(四)大學生要注重自身理財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金勇進,杜子芳,蔣妍編著.抽樣技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朱建平主編.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科學出版社.2012.
[3]方正泉,崔榮國等.大學生消費現狀的理性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2):5.
[4]郭奉元.大學生消費現狀實證分析[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7(5):7.
[5]李東進.消費者行為學[M].北京:經濟科學經濟社.2001.
[6]李巍.當代大學生消費結構與消費行為探析[J],重慶社會科學,2006(1):10.
[7]趙小劍.大學生消費行為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社會學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8]張莎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其引導.碩士學位論文.
[9]陳燕梅.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分析[J],科技信息,2008(2):4.
[10]杜紅梅.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原因分析[J],教育教學,2008(7):4.
[11]朱存梅.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
[12]任翔.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分析.統計與信息論壇.2014.1.
[13]王洪斌.大學生消費文化與現代人生活方式變遷[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4(6):4.
[14]唐帥.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征及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16):7.
[15]盧思峰.何耐銘.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與引導[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3(6):5.
[16]高守貴.走進當代大學生消費[J],消費經濟,2004(2):7.
[17]張天華.大學生消費特點及成因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13):8.
[18]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及趨勢[J],中國青年研究,1999(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