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曙峰
當今的機械制造生產產業越來越有向著大規模、自動化發展的方向進行擴張式的發展,我國的機械制造產業在自動生產和智能化生產的線路上逐漸成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的盲目自動化和盲目現代化機械制造發展現象也逐漸顯現出來,部分機械廠商為了完成全年的生產任務,無限擴張現代化的機械生產,忽略了傳統機械制造所要求的精細化和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這給當今的機械制造產業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傳統的機械制造基礎教育在當今的機械生產制造行業中,仍然有著重要的理論水平和寶貴的借鑒意義。作為當今的相關從業人員,我們應該對傳統的機械制造基礎理論辦法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加強傳統機械制造的基礎教育教學,從而推動我國的機械制造產業向良性的發展方向大踏步地發展。
一、當今機械制造產業存在的問題
1.擴張式發展引起的質量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產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生產力逐漸提高,卻仍然與人們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滿足當代市場的發展,機械生產制造行業出現了擴張式和膨脹式的生產情況,忽略基礎教育和傳統機械生產原理的機械制造行業也出現了質量低下、毛坯通過門檻降低、新材料未經實踐便投入生產等問題。擴張式發展引起的質量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基礎的機械制造生產傳統教學工作。大批量的擴張性生產所帶來的人員擴張問題,可能使得部分缺乏專業素養也從未經過系統性傳統教育的從業人員進入機械生產制造行業,這也為我們的行業質量和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管理問題。
2.對傳統基礎教育的忽視
現代的機械生產多用電子化的生產方式和流水化的生產辦法進行批量生產,在忽略了傳統的機械制造基礎教育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生產安全問題。然而,傳統的機械制造生產基礎教育在當今的機械制造生產行業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地位,這一學科對機械制造基礎進行了系統的解剖和分析,使得學習者具備掌握各種成型方法、零件加工辦法和結構工藝構造設計基礎理論。學習者在學習傳統基礎課程的知識上,也可以對比和比較當代的機械制造新材料和新辦法。在了解新技術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之上,用傳統的標準化眼光和精細化的生產標準對現代機械制造生產方法與傳統辦法進行量化比較。然而,當今的現代化機械制造產業大多忽略了傳統的基礎教育,從而使得當今的從業人員和制造設計人員缺乏果斷的判斷能力,也造成了過于依賴電子技術和電子流水系統的人員工作現狀。
二、傳統機械制造基礎教育的優勢
1.培養出具備設計生產能力的機械制造人員
傳統的機械制造教育是機械制造從業人員所必須學習的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這一課程通過對毛坯結構的解剖、對傳統工藝的解析、對零件加工方法的探討和傳統工藝的分析,讓學習者充分理解機械從設計到實驗、從投入生產到質量檢測的全過程。這一學習辦法有利于我們機械制造行業培育出更具備設計能力和檢修能力的機械制造師,在機械制造廠家的電子化設備出現問題時也能夠具備足夠的人力儲備進行維修檢驗工作。
2.有著精細化的人工管理體系
傳統的機械制造基礎理論與現代化的機械制造生產理論有著一定的區別。傳統的基礎教育注重精細化的人工管理和標準化的毛坯生產制作標準,對機械制造生產而言,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傳統的機械制造教育教學工作,可以對機械生產的質量進行量化標準考核,從而避免流水化或大批量生產出現的重大質量問題。精細化的人工管理體系是由于基礎教學理論從機械生產的配件規格、毛坯質量、總體結構配組次序等細節化的生產工藝入手,將機械制造產業進行合理的質量檢測。這樣的理論方法和精細化管理辦法,更有利于我國的機械制造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更快地向前推進,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發展軌跡。
3.便于學習者進行比較
當今的機械制造生產者和設計者只有在學習了基礎和傳統的機械制造理論的基礎之上,才能夠進一步了解到當代的現代機械制造的優缺點。只有在了解傳統生產工藝的條件下,才能反思當今大規模快速度的生產流水的具體問題,才能夠擺正傳統的機械制造生產教學的重要理論位置。
三、傳統機械制造基礎教育與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的關系
1.基礎教學工作是基礎
基礎的機械制造傳統教育作為現代機械制造業的基礎學科和功能性學科,對當今的機械制造行業有著宏觀指導和細節性糾正的重要作用。只有有了傳統教學工作的指導和引領,當代的現代化機械生產產業才能如同有源之水、有根之樹一樣,迅速地向前發展。如果缺少了基礎傳統教學工作的指導和引領,當代的現代化機械生產就有可能陷入過分依賴器械、過分依賴流水化生產模型的尷尬境界之中。
2.現代生產方法是手段
現代化的機械制造方式是合理表現和表達基礎機械制造產業的重要手段,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流水線生產辦法在提升我國經濟水平的同時,也要基礎教育教學中的假設和理念成為一種現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現代化的生產和大規模的批量化生產也是檢驗基礎傳統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實踐中去探討基礎的傳統教育理論中的理論辦法,才能進一步修正我們的傳統基礎機械生產教材,不斷地更新其中的理念和教育手法,不僅可以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也能夠加強基礎機械制造傳統教育與時代的聯系。
3.相輔相成,互不可缺
傳統的機械制造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和當代的現代化機械生產是處于相輔相成、互不可缺的平衡杠桿位置。只有通過二者的不斷配合和相互促進,才能夠引導我國現代化機械生產的良性發展軌道,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之中,我們才能發現當代現代化發展的缺漏,才能不斷矯正傳統教學的誤區,以促進二者的向前發展。
當代的機械制造產業為我國的發展和社會的推進做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當今的現代化生產企業仍然存在對傳統基礎教育不夠重視的問題。作為相關的從業人員,我們應該對基礎教育教學的優勢和優點進行細節化的探討,一方面著重抓住基礎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加強致力推進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良性發展,從而推進我國的現代化生產和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蘭 剛.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的發展與趨勢[EB/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報),2015(10).
[2]何來浩.機械設計制造業及其自動化特點和優勢及發展趨勢探析[J].科技與企業, 2015(6):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