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樂+于洋
法治校園的建設是當前社會條件下的必然選擇。如果一個高校的校園文化法治內容匱乏,就必然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成長成才。因此,法治校園的建設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法治校園管理建設現狀
1.法治觀念淡薄
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不能清醒地認識到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在學生招生就業、學生事務管理、學生評獎評優等過程中,重和諧,輕矛盾;重實體,輕程序;重成績,輕過程;重秩序,輕權益。對法治校園建設認識不足,認為學生法制意識的提高是對自己工作的妨礙。
2.規范沖突
部分高校出臺的學生管理規定、學生違紀處分細則、學生事務申訴程序等文件規定,不符合社會生活實際,較為滯后,甚至和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高校學生管理規定相沖突。有的在管理過程中隨意沒收學生合法財務,損害學生合法權利,影響校園法治建設。
3.機制利用率不高
部分高校在機構的設置上,程序規定方面相對較全面,但是,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而有多個牌子。在處理學生違法違紀、學生事故或學業問題時,高校和學生都很難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利于高校的發展建設,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高校法治校園管理建設內容
1.設置專門機構
在高校中增設專門機構負責本校各項文件的起草、征詢、頒布和執行。負責本校學生法律咨詢、訴訟及相關非訴法律事務的處理。并與各部門溝通協調法制宣傳教育、申訴、聽證等事宜。
2.完善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專職輔導員隊伍并不能夠完全承擔起學生法治教育的任務,應培養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法治教育師資隊伍,針對非法學專業的學生,重點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民法、刑法等相關法律的教育。
3.加強課內外法治教育
通過相關課程的設置,創新考試形式,強化課內法治教育。加強學生法治觀念,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積極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三、法治校園管理建設路徑探析
1.完善校內法律規范
完善的法律是法治校園管理建設的前提,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正式實施之前,以文件規定為基礎,對本校現行的規定、條例、細則、辦法等文件進行清理、廢止和及時修改,以此為契機,對校內各文件從內容到形式進行梳理。
2.明確高校獨立法律地位
高校雖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但是在法律上,它是獨立存在的法人。在本校事務管理及責任承擔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立行使權,權責相統一。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處理高校相關事務時,不能受輿論或其他意見的影響,應尊重和體現高校的獨立性,行使相應的權利,承擔應承擔的責任。
3.加強法治教育,提高教職工隊伍法治意識
學校的各級領導、專任教師、行政工作人員、后勤服務工作人員等都需接受法治教育,提高法律素質。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處理相關事務時,應熟悉及掌握相關法律知識,依照法律的規定開展相關工作,不違反法律規定。
高校學生培養的核心工作是立德樹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就是培養學生成為法治人,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文化和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董丙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模式構建[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1).
[2]沈亞平.依法治校與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