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彪
【摘要】審計成果是審計人員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和審計程序,進行獨立審計監督時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并通過審計報告以予展現。根據審計報告中披露的問題,審計機關依法作出審計決定,案件移送、專題專報,督促被審計單位對存在問題限期加以整改,從而達到審計成果的利用與轉化。本文結合目前基層人民銀行內審成果應用的實踐、效果對難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會計 管理 問題 對策
一、基層人民銀行內審成果轉化運用實踐的主要經驗
隨著人民銀行內審轉型的不斷深入,內審從合規性審計為主,向以合規性審計為基礎,風險導向審計、績效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并重的現代管理審計方向轉變。與之相適應,內審的成果應用也成為促進業務合規、減少風險、提高效率、增強內部控制能力的關鍵環節。
目前基層人民銀行審計成果轉化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內審部門對檢查出的問題發出整改通知書或內審意見,督促各部門規范業務操作,強化風險防控;二是深化審計發現問題的綜合分析,揭示問題或風險的分布、分類以及動態變化狀況;三是落實發現問題的分級責任。強化各層級責任分解,將發現問題責任落實到崗、追究到人;四是通過編制內審工作動態、內控工作簡報、召開內控委專題會議以及通報審計發現問題等方式,強化政策宣傳和提示,營造良好內審工作環境。
二、內審成果應用存在的難點及不足
(一)審計成果轉化運用的意識不強,缺乏成果應用轉化的主動性
一是被審計部門及人員存在重審計決定的落實,輕審計建議的采納,重披露問題整改,輕同類問題的排查的情況;二是審計單位也存在重發現查處問題,輕幫助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重審中監督,輕后續督查改進等問題,導致了審計年年搞,問題依然存在的情況。
(二)內審成果運用缺乏較為系統、完善的保障機制,影響成果的應用及實際效果
現行的內審工作制度和規定,多數是針對內審操作規程和現場檢查方面,并沒有對內審成果轉化運用做出具體規定。目前總行對內部審計評價成果的運用,尚未制定統一、完整的審計成果運用指導意見或相關辦法。雖然隨著內審轉型,審計成果應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制度層面還未明確內審成果應用的指導及監督職責以及所要達到的標準等,造成內審部門及內審人員工作職責邊界概念模糊,被審計對象對落實應用的要求和標準不明,直接影響了審計成果應用的實際效果。
(三)審計項目缺乏“精品”,轉化應用受到限制
整體上看,目前人民銀行審計項目缺乏精品,部分項目質量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審計結論主觀性強。由于內審工作涉及面廣,對內審人員素質要求較高,而內審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不盡相同,加之人民銀行的內部審計,沒有形成統一的客觀評價標準,從審計方案的制定到審計的結果,都體現出主觀性強,定性評價多,定量分析少的特點;二是審計方法、手段落后,難以高效準確捕捉審計線索。面對日益發展的金融新業務和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原始的檢查方法和現有的審計手段已不能滿足檢查需要;三是審計層次不高,直接影響審計成果的運用。人民銀行的內部審計仍未突破“合規性”范疇,內控管理、績效評估作用發揮不夠。審計成果不能準確、全面反映被審計單位或部門的風險程度和工作業績。
(四)內審成果信息共享不充分,未形成監督檢查合力
當前,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已覆蓋業務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審計成果應用應作為全行性工作來全盤考慮,使審計成果應用更好地服務于提升央行履職效能,防范風險。但現階段的審計成果應用工作主要由內審部門承擔,沒有充分發揮基層央行內部業務條線主管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系統優勢和監督資源,也沒有建立審計共享聯動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成果應用的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五)內審成果應用缺乏與整體工作的契合度,考核問責機制不健全,約束力不強
現有制度只對審計發現問題制定了相關的責任追究和罰則的規定,而對深層次、持久性的整改措施及落實效果缺乏監督約束機制,使得一些問題整改遲緩甚至應付了事。主要體現在審計整改沒有與目標考核、經濟利益等掛鉤,如中心支行沒有將整改情況納入對縣支行和各職能部門的年度考核內容;人事及紀檢監察等部門缺乏對整改情況及效果的有效考評等,造成審計整改的約束力不強,沒有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
(六)對問題成因的綜合分析不夠深入,審計成果提煉不充分
對審計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是提高審計成果運用實效的重要保障。目前,審計成果分散在各個具體項目中,由于缺乏橫向的溝通與信息整合,沒有充分地對審計項目的綜合情況進行對比、梳理、提煉以及相關性分析;沒有從機制、體制等深層次方面揭露存在問題的原因,總結出綜合性的分析報告供上級參考。
三、推動內審成果轉化應用的幾點建議
(一)提升內審成果應用意識,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
領導重視是促進審計成果運用的關鍵,領導有批示,各職能部門就會遵照執行,認真整改;其次,職能部門理解是促進審計成果轉化的內因,審計部門要加強與審計對象的信息交流,充分向審計對象宣傳審計工作的性質、任務、要求,取得其對審計的認知、理解和支持;最后,內審部門轉變思想觀念,是提升審計成果運用水平的前提,內審人員一方面要樹立宏觀意識,要結合全行中心工作,站在提升全行管理水平、履職水平的高度,將審計成果的運用作為發揮審計監督建設性作用的關鍵一環,舉一反三、充分提示,增強審計業務的服務實效,與被審計部門共同努力、協同配合,迅速快捷轉化審計成果。
(二)完善內審成果應用保障機制,提升成果轉化效果
建議修訂現行內審工作制度或出臺審計成果運用專項規定,制定統一、完整的審計成果運用指導意見或相關辦法,使成果應用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明確審計成果應用職責分工,增強各主體的責任意識。一是明確被審計對象是審計成果應用的執行主體;內審部門是審計成果應用的督查主體;其他相關部門,如業務條線主管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參與其中,是審計成果應用的督辦主體;二是明確審計成果應用流程,包括問題和建議確認、整改實施、整改情況反饋、整改監督與評估、后續處理等步驟;三是細化審計成果應用要求,明確整改所要達到的標準,為規范審計整改奠定制度基礎。
(三)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提升審計質量
一是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審計部門應建立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保證審計人員隨時掌握與更新履行其職責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并不斷提高熟練程度;二是提升審計工作效率。采用各種新方法開展審計工作,如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在海量數據中查找審計線索,推行工作底稿標準化模板提高審計的質量,改進審計報告格式,將審計發現問題與整改建議一一對應并具體化,便于被審計對象對照問題逐條落實整改;三是提高內部審計的層次。實現內部審計從以合規審計主,向以合規性審計為基礎,風險導向審計、績效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并重的現代管理審計方向轉變。
(四)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形成監督檢查合力
內審、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業務部門協調配合是促進審計成果運用的保證。要建立審計成果利用和轉化協調機制,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成果交流會議,相互通報前一階段的監督成果,共同掌握被審計或被檢查對象的有關情況。一是建立審計成果抄告制度。在離任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等項目結束后,內審部門要將審計結果抄告紀檢監察、人事部門以及問題發生的對口的業務部門。二是建立案例分析會。以內控委擴大會議形式,召開內審年度檢查問題案例分析會。將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共同研究、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強化建章立制。三是成立聯合檢查組。根據審計內容,成立由紀檢監察、內審、人事、會計、外管等部門組成的監督小組,統籌、整合檢查項目,集中檢查力量,實現集中監督,共享監督信息。
(五)強化考核激勵機制,增強成果運用的約束力
建立和完善內審成果運用的激勵機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將內審部門納入考核組織,將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納入考核,從制度上保障問題整改得到有效落實。
(六)提煉審計成果,拓寬運用范圍
加強綜合分析研究,結合人民銀行業務發展實際,不斷提升服務意識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認真分析和研究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提出依據充分、針對性強、切合實際的意見和建議,為上級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