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東
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招生規模呈現出擴大的趨勢,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生源整體素質的不斷下降。就高等數學的教學來說,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狀況以及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基于這一現實,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全面培養人才的目標。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進行差別化教學[1]。
一、新形勢下高等數學分級教學模式應用的必要性
在高等院校中,高等數學被作為基礎課程展開設置,其中包括函數與極限、積分、向量代數等多方面的內容,相較于高中課程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高等數學的學習難度過大。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數學依然在沿用“精英化”的教學方法,即依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比較關注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對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反而缺乏考慮[2]。高等數學作為公共基礎課在各大院校設置,在教學中是沒有專業和院系之分的,不同數學基礎的學生接受的是同樣難度的數學課程,這種統一教學模式嚴重打擊了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自信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學習壓力。
高等數學分級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作為分層標準的,然后針對分層在選擇不同難度的教材進行教學。這種分級教學解決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學習進度和難度矛盾,不同班級和專業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從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樂趣[3]。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加,有利于對數學人才的培養。
二、新形勢下高等數學分級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1.實行動態分班制
動態分班就是指以學生的成績和學生的意愿為選擇標準,將學生分別分到提高班和普通班,這種分級方法更利于班級競爭機制的建立,使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提升。用期末考試成績結合平時課堂考核成績來對學生的學期成績進行評比,提高班的學生如果成績不達標,就要調回普通班,普通班的學生如果成績達到提高班的水平,也可進入提高班進行學習。教師在對期末考核試題的選擇時,也要根據不同分級做出調整,在測試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使試題難度適當,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2.整合教學內容
在動態分班制度實行之后,教師在選擇教材內容的時候注意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水平的綜合考量,使教材內容具有針對性。對普通班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注重對高等數學基礎知識的教授,并通過練習題讓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對提高班的學生來說,教師要注重對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兩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加強重點討論和拓展練習。這種根據學生水平調整教學內容的方法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十分有利,能夠促進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提升。
3.改善教學方法
在新的形勢下,高數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方法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中的缺陷,依據學生的層次分級考慮教材深度的選擇。對基礎班的學生要強化練習,以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知識,要充分激發提高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激發,不斷進行數學拓展學習。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善用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還包括課前的引導預習以及課后的作業布置和指導,在教學設計時注重教案的針對性和有趣性,使電子課件不僅成為展示教學內容的載體,還要成為促進師生互動的橋梁。
4.分層培養,激發學生潛能
高校培養專業數學人才的傳統方式就是“精英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建立在對學生個體知識基礎的忽視之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出統一的高標準要求,這種要求對數學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很難達成。而高等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和學生的意愿作為主要教學參考的,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上,使高校人才培養具有多樣性特征。
5.調整教材體系
高校數學教學如果想要在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少、學生基礎薄弱的條件下成功達成教學目標是可能性較小的,當然對教材的簡單刪減也是助益不大。想要完成在教材體系上的科學改變,就要打破傳統的課程理念,突出重點、科學歸納。例如,在進行多元積分的知識講解中,在重積分、線積分、面積分這三個定義的講解上存在交叉重復,這種傳統的講解方法不利于揭示三個概念之間的共同性質和內在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模塊的知識的講解中,可以將這三個概念都歸類為幾何形體上的積分,統一進行定義、性質及應用的講解,在積分計算時,可采用微元法進行公式推算,并將這種推算方法貫穿在整個積分計算過程中。這樣不僅使課時安排更加合理,也加強了知識的系統性,方便學生的記憶和學習。
6.優化考核評分方式
考核和評分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制定評分和考核機制過程中,要對不同分級的學生的差異性進行考慮。例如,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在考卷的選擇上應該保留差異性,在評卷的過程中應采用流水作業方式,保證試卷評分的公平性、客觀性。
7.構建課外學習平臺
在新形勢下,現代化信息技術正在與高校數學教學進行日益緊密的結合,“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名詞不斷出現,這些新型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課外學習平臺的積極構建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例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行高等數學的教學講座,設置值班教師進行網絡答疑,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各大學習網站進行數學學習,也可以利用其他網絡教學平臺以及教師自建的交流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
三、結語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高等數學教學中實行分級教學模式對各大高校的學生來說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他們在數學學習中體會到以往學習中體會不到的樂趣,他們對高等數學的主動、有效學習增加了其將來成為數學人才的可能性。廣大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者通過對分班制度、教學內容和體系、教學方法、考核機制等方面內容的完善和調整,使得當前的分級教學模式更具有應用性,這些研究和改革工作為新形勢下高等數學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參考文獻:
[1]楊 麗,王鳳章.新形勢下高等數學分級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4).
[2]趙 冰,阮曉青.新形勢下高等數學分級教學模式的探索[J].高等數學研究,2010,13(5):7-9.
[3]白 秀,楊培鳳.實施分級教學模式,提高新增民族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J].大學教育,2013(21):125-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