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芬
內容摘要:語文作為小學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可以激發孩子語言能力的成長,通過對孩子文本閱讀的興趣可以培養其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但是我國目前在相關方面的培養上還存在許多的漏洞,所以還需要通過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一情況。本文就是對相關內容的探討。本文首先闡述了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意義,并列舉了激發文本閱讀的措施,希望通過本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小學文本閱讀興趣培養的效果,使小學語文的教導更加成功。
關健詞:小學語文 文本閱讀興趣 有效途徑
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很少進行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也沒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進行一定的轉變,依舊將自身作為教育中的主體。因為教師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實際上所取得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在這樣的模式下,課堂的教學氣氛非常沉悶,很難將學生的積極性帶動起來,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意義
1.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
在新課改中,明確規定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占據主體位置,教師則是教育活動的引領者。但是如果教師不能很好的執行相關規定,則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只有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才能使其具有學習熱情,進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具有更高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要提高學生在閱讀課中的參與程度,加強師生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幫學生建立更好的閱讀習慣,使自身的教學質量有效的提高。
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是各學科學習的初級階段,所以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通過有效地手段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只有保證小學生具備閱讀的欲望,才能使其在閱讀中掌握更多的知識,經過長期的閱讀,獲得更多的技能,使其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具有更多展現自我的的機會。
3.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之間的理解能力相差許多,這是由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量決定的。一些教師在平時已經進行大量的閱讀練習,但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較差,這是因為學生在教師組織的閱讀中,沒有嘗試自己去理解文章的內容,而是被動的接受,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教師的提問,所以教師取得的教學成果不大。只有學生真正的喜歡閱讀,才能在過程中進行思考,理解文章的含義和感情,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教師需要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的能力,逐漸的進行培養。
二.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措施
1.建立積極地閱讀氛圍
因為處在小學的孩子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心智,所以在學習中更加習慣比較愉悅的氛圍。在進行語文閱讀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氛圍的營造,只有在良好的氛圍下,才能使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教師應該使用更加有效的、現代化的教育方式進行培養工作,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完成閱讀學習的指導。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朗讀的方式使孩子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并通過一定的引導,使孩子對其中內容認知更加透徹,使孩子對閱讀更具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用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不好而不重視。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更加具有耐心,使孩子重新具有學習的信心。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進行課外閱讀,掌握更多的內容。教師要時常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孩子的建議改進自身在教學上的漏洞,使自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在課堂學習上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更加艱難,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才能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使學生具有閱讀興趣,例如可以組織小組活動,通過小組展示課文內容并進行評選,使學生在過程中更加積極。還可以將閱讀培養工作滲入到生活中,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家長的配合,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并在之后的課堂上進行展示,使學生逐漸養成閱讀習慣。
通過上文論述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意義所在,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各種輔助方式為其帶來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對閱讀更有興趣,建立終生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馬麗娟.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指導策略研究——以克拉瑪依中學語文教學為例[J].克拉瑪依學刊,2015,01(05):16-20.
[2]許芳.精讀重感悟積累重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管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3(11):100-101.
[3]李英杰.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課堂評價——基于對11節錄像課的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4,04(10):25-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