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群
摘 要 近幾年,政務微信以驚人的速度占據了網絡問政的一席之地。與傳統的問政方式過程復雜、訴求表達不暢、公民參與度低等一系列弊端相比,政務微信作為一種“指尖上的政民對話”,有著一定的優越性。文章在陳述其優越性的基礎上,探討了政務微信助力網絡問政的幾條有效路徑。
關鍵詞 政務微信:網絡問政:優越性;途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4-0093-02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來襲,網絡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一些自媒體傳播平臺迅速崛起擴張,形成了社會輿論新的集散地。
政府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紛紛推出問政平臺,以往的網絡問政模式單一,多為網頁上“留言板”的形式,沒有交互十分被動。而自媒體平臺上出現的網絡問政新方式,逐漸占據了主要的地位。
1 何為政務微信
政務微信是指各級各類政府機構所注冊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政府機構通過這個平臺發布政務信息、提供便民服務、進行官民互動,在社會管理創新、政府信息公開、輿論引導、傾聽民生、樹立形象、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政府利用新媒體進行信息公開和網絡問政的新平臺,被稱為“指尖上的政民對話”。微信政務微信是我國特殊國情下的產物,作為傳統問政方式的補充,有著一定的優越性。
2 傳統問政方式的弊端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公民參政議政不外乎民主決策、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這幾種重要途徑。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民主建設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參政方式漸漸無法滿足公民的多樣化訴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各階層出現了利益分化,公民們的公民意識開始覺醒,他們希望通過政治參與來維護自身的利益。但由于大部分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還較低,且缺乏一定的文化和法制意識,問政的方式大多限于越級上訪或者制造群體性事件。而且,絕大多數參與者的動機和出發點只限于個人私利,對事不關己的公共事務卻漠不關心。
在傳統的政治參與方式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參與度較低,有些地方政府在決策時沒有廣泛聽取公民的意見,以至于制定的政策遭到社會的質疑,更有甚者直接影響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在傳統的方式下,公民問政不僅訴求表達不暢、過程復雜、反饋時間長,而且還無法有效地制約公權。近年來發生的一些群體性的公共事件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傳統的問政方式效率低,社會問題和公民的訴求沒有及時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和回應,導致矛盾激化而引發群體性事件。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條公民能夠主動、自發、有序、高效、直接、良性的參政的途徑。
3 政務微信平臺網絡問政的優越性
2013年,被稱為政務微信元年,短短的四年時間政務微信開啟了網絡問政的大門,對政府部門的服務態度、監督管理、信息發布和陽光政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很多政務微信已經基本上實現動動指尖就能辦事,隨時隨地答疑解惑的功能,體現了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優越性。
1)具有權威性。政務微信平臺的運營者為經過認證的政府機構,具有官方性和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政務微信平臺代表了政府部門在手機移動端上的官方形象。微信公眾平臺又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接口,絕大多數政務微信都利用平臺開放的功能改善公共服務,增強用戶體驗。這種新型的管理和服務方式,有效地推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
2)具有高效率。微信平臺的信息傳播是以大眾傳播為基礎的,因為微信主要是通過人際網絡搭建起來的通信圈,所以它是以人際傳播為主要傳播方式,并將這兩種傳播方式結合起來,形成從點到面,從面再四散到點的雙重傳播模式。這讓政務微信大量的信息可以做到精準傳播,其信息傳遞的高效和精準是其他問政方式無法企及的。
3)具有公平性。微信平臺的用戶享有相同的“話語權”,隱去了現實生活中社會地位的差異,從這個角度來看,微信平臺的網絡問政顯示出了明顯的民主特征,每個用戶都擁有相同的參與問政的機會和權利。與傳統問政方式相比規避了社會中的精英階層主導參與這以弊端,也不像微博上,話語權常常被一些網絡“大V”所主導甚至壟斷,顯得更為公平且機會均等。
4)具有親民性。通常政府部門在社會民眾的眼中的形象是權威而嚴肅的,政務微信出現后,這一固定印象開始改變。為了吸引用戶,有些政務微信開始嘗試用粉絲喜聞樂見形式來運營官方平臺: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手段來處理各類行政信息,在平臺菜單中加大了信息公開力度,提供多種便民服務的渠道,有的甚至在評論區和后臺回復中“賣起了萌”,這些不但沒有影響政務微信的形象,反而樹立了政府部門人民公仆形象,拉近了政府部門和粉絲之間的距離。
5)更趨于理性。在公民利用傳統方式問政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出現公民參與目的和動機異化,造成越級上訪、打擊報復、惡意舉報、造謠生事等問政行為失范等現象。相比之下通過微信平臺的網絡問政顯得有序而理性,因為微信本身的可控性和封閉性也使得不容易出現影響社會和諧,操縱社會輿論等現象。
4 政務微信助力網絡問政的有效路徑
1)明確定位,立足本地化。如上文所述,微信的雙重傳播特性具有較強的區域性,選擇關注的權利掌握在用戶手中,而他們往往會根據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需求有選擇性地去選擇關注對象。政務微信呈現出強烈的粉絲“地域性”特征,是工作、生活在轄區內的公民獲取官方政務信息和便民服務的權威通道。政務微信作為一種政府部門的信息傳遞和服務平臺更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和受眾對象,因地制宜,打造擁有本地特色的新媒體平臺,不要只著眼與粉絲的數量,更要培育粉絲的黏性和忠誠度,提高粉絲質量,以便立足本地提供更為精準的政務服務,從而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endprint
2)以“服務為錨,內容為體”。目前的政務微信多為訂閱號或者服務號,前者被賦予資訊為主,一天能夠群發1次;后者被賦予服務為主,一月只能群發4次。隨著公眾平臺的發展,訂閱號的服務功能逐漸在放大,服務號的可服務功能也在不斷延伸發展,為輔助服務的開展,微信官方還推出了“微信城市服務”,用戶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各項本地政務民生服務。這些都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功能將被強化。所以政務微信的發展趨勢是以“服務為錨,內容為體”,讓功能服務成為門戶,輔以資訊推送成為運營的重要工作。
3)及時回應,加強互動。政務微信在政府和公民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得公民的訴求和意愿得以表達。在互動的過程中,公民可以將自己的訴求合理地表達出來,還能對一些政策和做法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府部門要轉變執政理念,積極通過政務微信主動準確地回應公民的疑問,及時回應公民的需求。政務微信可以通過在線編輯值守,關鍵詞回復、語音回復等方式堅持即時或在24小時內做出回應。此外,還可以通過對政務微信工作人員的考核來落實責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強化責任意識,保持線上線下工作的一致性。
3)主動參與、有序問政。公民在使用微信等互聯網工具表達觀點看法或者是訴求時,要保持用語的客觀和克制,多用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去陳述和分析問題,有序地參與公共事件和熱點問題的討論。主動訂閱與自身相關的政務類微信,使用政務微信所提供的服務功能,既可以了解最權威的政務資訊還能給生活帶來便利。通過政務公眾賬號提出反饋意見,不僅能推動政務微信建設不斷完善,也可以以此為渠道建言獻策。因此,公民要增強法律素養,遵紀守法,文明上網,理性發言,科學有序地參與網上發言,不傳謠,不造謠,合法客觀地在網上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才能進一步推進網絡問政的發展,提升公民政治素養,實現公民參與的進步。
總之,隨著我國移動社交媒體用戶的進一步增長,將會有更多的公民通過微信參與到熱點話題和公共事件的討論中來,微信也一定會成為影響輿論走向和傳播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門要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主動占據輿論高地,打造一個由政務微信引領的移動互聯互動傳播新領域,以此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勇,王冠男.政務微信的功能及要求[J].現代視聽,2014(1):34-37.
[2]郭澤德.政務微信助力社會治理創新——以“上海發布”為例[J].電子政務,2014,(4):76-83.
[3]陳超賢.政務微信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3(4):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