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艾自升
摘 要 傳統重大主題傳統報道模式形式化特點明顯,新聞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與基層民眾生活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難以實現預期的報道效果。為擴大新聞報道影響力,就要求電視臺記者對重大主題報道模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將故事化表達模式應用于其中,以一種更為平實、靈活的方式將新聞內容呈現給廣大受眾,使重大主題報道更加貼近日常生活,進而才能擴大新聞影響力。文章指出了縣級電視臺記者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故事化表達的必要性,并對故事化表達途徑進行了詳細分析,以促進重大主題報道模式改革。
關鍵詞 重大主題報道;縣級電視臺;記者;故事化表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4-0142-02
縣級電視臺作為最基層的主流媒體機構,與廣大基層民眾聯系緊密,肩負著報道民生問題的重要責任,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具有權威性強、受眾范圍廣等優點。從縣級電視臺傳統重大主題報道模式來看,存在通稿化、模式化、概念化等弊端,報道不接地氣、視覺沖擊力較弱的問題比較嚴重,無法充分發揮縣級電視臺在新聞報道中的優勢。而故事化表達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此類問題,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這就需要縣級電視臺記者能夠充分利用故事化表達模式完成重大主題報道,以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
1 縣級電視臺記者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故事化表達的必要性
傳統重大主題報道生硬、僵化,很難引起受眾情感上的共鳴,傳播效果一般,而故事化表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具有多方面優勢,縣級電視臺記者將其加以科學、有效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傳統主題報道的弊端
1)通稿化。重大主題報道都是圍繞一個核心展開論述,所以在傳統報道模式中,很容易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同一個主題不同報道內容的辨識度較低,所呈現出的新聞內容千篇一律,相似度較高,基本是看過一則報道之后,便能夠大致知道與該重大主題相關的其余報道內容,通稿現象嚴重。這種方式所呈現出的新聞內容,可讀性較差,無法引起受眾的廣泛關注,報道傳播效果一般。
2)模式化。模式化是縣級電視臺傳統重大主題報道模式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主題報道一般按照固定的流程模式進行,即設定好新聞內容主題后,即用生硬的文字便開始了新聞正文,沒有構建真實情景,新聞內容的代入感較弱,文章張力不夠。此外,傳統新聞稿中,部分文字晦澀難懂,表面上看起來專業性很強,宣傳規模聲勢浩大,但是對于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講,理解起來卻較為吃力,所以在閱讀新聞時,也就不愿意過多的了解此類新聞,這樣一來,重大主題報道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和意義[1]。
3)概念化。在很多重大主題報道中,新聞內容往往只停留于事件表面,經不起推敲,立意較淺,沒有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深刻的剖析,難以充分發揮新聞報道的宣傳、教育作用。針對報道所使用的語言而言,概念化特點尤為明顯。在采訪和寫作過程中,一些新聞工作者為了盡快完成任務,所采訪的民眾數量較少,收集到的有價值新聞信息十分有限,寫作時缺乏充足的素材,只能是簡單地對重大主題進行概念化描述,表面上看起來在報道內容中突出了主題,但是往往生氣不足,缺乏生命力,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十分有限。
1.2 主題報道中故事化表達的優勢
將故事化表達方式應用于重大主題報道中,是當前對縣級電視臺記者所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該報道模式所展現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故事化表達主題報道模式靈活性較強,可以根據實際報道需求,在順敘、倒敘、插敘、平敘等幾種方法中自由選擇,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將同一主題新聞內容呈現給大眾,這樣一來,新聞報道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明顯增強,受眾更加樂于觀看[2]。第二,能夠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新聞事件完整的串聯起來,在播放畫面的同時配上旁白,中間適時插入被采訪者的畫面,增強了新聞報道的現場感和畫面感,能夠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報道過程也會變得充實、生動,更加貼近生活,更利于與受眾進行情感方面的互動交流。第三,借助故事化表達方式完成重大主題報道,要求電視臺記者先設定好故事框架,這就需要通過大量采訪收集更多的素材,挖掘更多的有價值新聞信息,為新聞寫作提供足夠資料。第四,故事化表達要能夠把握住道德制高點、邏輯的嚴密性和情感的共鳴處。在這個過程中,電視臺記者可以做到對整個新聞事件的深層剖析,重大主題報道的新聞品質將會得到顯著提升[3]。
2 重大主題報道中縣級電視臺記者的故事化表達途徑
基于重大主題報道故事化表達的必要性,縣級電視臺記者應借助有效途徑,將其加以充分利用,以實現更為理想的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和宣傳效果。
2.1 回歸起點
新聞報道的基本含義,是用畫面和文字對新聞事件進行加工和處理,這與故事有著很多相似點,縣級電視臺記者在報道重大主題類新聞時,要明確新聞報道的基本含義,回歸新聞報道的最初目的。在新的發展時期,各項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身邊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故事在發生。縣級電視臺記者應具備較強的探索創新意識,敢于打破陳規陋習,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新聞線索,圍繞當前社會上的重大主題,從一點一滴做起,講好改革和發展的故事。在重大主題報的道新聞采訪和寫作過程中,記者應該針對新聞事件,對生活細節進行詳細描述,突出報道內容主題,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宣揚的精神,用真情實感提升新聞故事立意深度,在情理交融中彰顯新聞故事主題,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趣味性及可讀性,增強宣傳效果及影響力。
2.2 挖掘真情
縣級電視臺在報道重大主題新聞時,最大特點是可以用鏡頭說話,直接以畫面形式呈現出新聞內容,這是文稿報道方式所不具備的,在應用故事化表達模式時,應充分利用電視臺報道特點,借助鏡頭和畫面體現新聞事件的細節,挖掘真情,進而才能打動受眾。對于重大主題報道,要做到以小見大,既要立足于宏觀的主題,還要呈現出新聞事件細節,從當事人的一舉一動中,展現出其真實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需要能夠透過各處細節,挖掘新聞事件中的真情實感,突出重大主題所要傳達的核心思想觀念,引起受眾情感上的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新聞報道的教育教化作用。endprint
2.3 追蹤熱點
熱點問題是基層民眾廣泛關注的問題,既是重大主題報道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對縣級電視臺記者的工作能力及綜合素質都有著較高要求,在應用故事化表達方式開展重大主題報道工作時,必須要做好熱點報道,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理想的新聞報道效果。縣級電視臺記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關注民生問題,對廣大民眾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詳細報道,以引起政府領導的重視,增強輿論影響力,充分發揮出了重大主題報道的作用和價值。例如,在2017年的牟定縣“棚戶區改造”這一熱點問題的宣傳上,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兩戶住在老城區人家搬遷前后的生活變化,在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這兩戶人家在規定的時間內簽約搬遷到新建的商住小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商品房,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這兩戶人家的實際案例,給了“棚改”搬遷區群眾一劑強心針,有利于“棚改”搬遷工作的順利開展。
2.4 下接地氣,上接“天線”
所謂下接地氣,上接“天線”,是指在重大主題報道中,既要貼近民眾生活,加強與基層群眾的聯系,又要準確傳達黨委政府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指示,貫徹黨的政策方針。縣級電視臺記者在應用故事化表達方式進行重大主題新聞的報道時,只有做到下接地氣,上接“天線”,才能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縣級電視臺記者真正吃透黨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和改革發展目標、以及任務。加強對選題的研究,讓主題報道的方向和內容更加貼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對當地的改革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主題報道中要堅決遵循黨的工作路線,所有報道內容都應緊緊圍繞黨的政策方針,在進行宣傳時,要深入到基層民眾中去,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和聯系,挖掘新聞線索,確保民眾在黨的領導下,展現出敢于克服困難的精神面貌。
3 結束語
重大主題報道是縣級電視記者日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報道的傳播效果及影響力,不僅能夠反映出新聞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及新聞素養,也體現出來縣級電視的具體工作成效。在新的發展時期,縣級電視臺記者不能固步自封,應從傳統重大主題報道模式中走出來,認識到應用故事化表達方式對于報道重大主題新聞的必要性。在應用故事化表達方式的同時,還應注意報道方式的科學性,力求用最為真實和樸實的方式,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蔚.重大主題報道的故事化表達[J].中國記者,2014(8):81-82.
[2]熊艷.廣播新聞的故事化表達[J].青年記者,2013(8):69.
[3]廉衛東,李海燕.個體化敘事,故事化表達,融媒體傳播——《大眾日報》主題報道改進文風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記者,2016(11):43-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