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瀟,于佳
吉林省琿春市特殊教育學校
上田法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應用
劉瀟瀟,于佳
吉林省琿春市特殊教育學校
研究在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中采用的上田法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取得的顯著效果。
小兒腦癱;上田法
小兒腦癱,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一般表現為姿勢與肌張力異常、肌無力、不自主運動和共濟失調等癥狀,常伴有感知覺、交流、行為等障礙,并可伴有癲癇及智力低下。目前,對于腦癱的治療還是以綜合康復為主,康復訓練至關重要。近幾年我們接觸了比較多的腦癱兒童,都是以中重度偏多,我將上田法應用于我們的康復課程中,并進行觀察。
上田法是1988年由日本的小兒外科醫生上天正所創立的一種治療小兒腦癱的康復手法。上田法由頸部法、、頸-骨盆法、肩-骨盆法、上肢法、下肢法、對角線法、全四肢法這幾種基本手法組成。上田法目前普遍應用于全世界腦癱兒童的康復中。我們對我校十名腦癱兒童進行了上田法的應用,現將研究結果如下。
十五名腦癱兒童有我校在校學生,也有各種原因不能來校的兒童,他們年齡從2-10歲不等,女生10名,男生5名,均為痙攣型腦癱兒童。在來校初期,我分別與這些孩子及他們的家長進行溝通了解,了解他們的病情病因、家庭環境、家長的心里狀態等,因為一個好的家長可以幫助老師監督孩子共同來完成一些康復項目,家庭條件好一些的我也可以建議家長購買一些康復器材來輔助配合兒童進行康復訓練,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我也會對各個家庭不定期的進行家訪,督促和幫助家長共同完成康復任務。
我們每一個腦癱兒童進行了綜合的評估,針對這些兒童的病情,分別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采用上田法的不同康復手法,對于能夠來校的這些兒童進行每天一次,每次30分鐘的訓練,同時教授家長,要求家長回家按照老師的要求再做一次,對于較重度不能來校的腦癱兒童我們采取每周一次的“送康復上門”服務,同時也教授家長上田法的簡單操作方法,讓家長來配合完成康復訓練,這樣我們每學期做一次總結,重新進行評估調整。
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每一個腦癱兒童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對孩子的運動功能進行了重新評估,15名腦癱兒童訓練效果如下:

無效1 6.66%人數(名)有效率顯效4 26.67%有效10 66.67%
總體來講有效率達到了93%以上,通過實踐研究說明了上田法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是良好的、有效的。
通過實踐研究發現,上田法對于小兒腦癱的康復至關重要,做一次上田法治療,腦癱孩子的肌張力改善時間可持續7-8小時或數日,如果能堅持每天進行康復,肌張力改善時間會更長,所以做上田法訓練需要堅持,時間長效果才明顯,才能鞏固下去。因為上田法的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容易掌握,對于每一個腦癱兒童的家長,都應該掌握,我們來培訓家長,做到家庭康復和學校康復相結合,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效果,才會讓我們的腦癱兒童早日回歸社會。
[1]傅玲.小兒腦癱——名醫門診叢書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1 1版
[2]方立珍.小兒腦癱家庭康復訓練——健康成長叢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6-1 1版
[3]務學正.腦癱兒的療育——殘障兒童康復叢書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