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杰 姜學高 龔玉水 黃友基 葉建華 黃 易 黎建華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四川 涼山 615000)
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TNF-α、sIL-2R、脂聯素、C反應蛋白及神經功能評分的影響
唐 杰 姜學高 龔玉水 黃友基 葉建華 黃 易 黎建華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四川 涼山 615000)
目的探討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脂聯素、C反應蛋白(CRP)及神經功能評分的影響。方法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使用常規方案和血栓通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以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比較兩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經功能評分、臨床療效、血清TNF-α、sIL-2R、脂聯素、CRP水平。結果治療前,兩組ADL評分和神經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DL評分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TNF-α、sLR-2R、脂聯素、CR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TNF-α、sLR-2R、CRP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脂聯素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能明顯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TNF-α、sIL-2R、CRP水平,并能升高脂聯素水平,對神經功能發揮著明顯的改善性作用,臨床療效顯著。
鼠神經生長因子;血栓通;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
急性腦梗死主要受多種因素影響血黏度升高、動脈硬化是此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出現血栓導致血管閉塞〔1〕。在急性發病期,多種細胞因子和腦損傷存在密切關聯性,而細胞因子的變化和臨床療效存在密切關聯性〔2〕。血栓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總皂甙,主要是從中藥三七塊根中提取而來。神經生長因子在神經功能康復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然而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外源性神經生長因子肌注或靜滴后難以透過血腦屏障〔3〕。本文擬分析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脂聯素、C反應蛋白(CRP)及神經功能評分的影響。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8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經磁共振成像(MRI)、CT檢查確診;②發病至入院時間在3 d以內;③患者均是在動脈硬化、高血壓基礎上出現的急性腦梗死。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③當前正在完成其他項目研究者;④既往發病伴有后遺癥的再次發作者。整個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下完成,同時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實施。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5~72〔平均(58.23±4.21)〕歲;基礎疾?。汗谛牟?5例,高脂血癥12例,糖尿病10例,高血壓19例;病情嚴重程度:重度6例,中度16例,輕度19例;梗死部位:腦干梗死5例,丘腦梗死8例,腦葉梗死10例,基底節區梗死18例。對照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46~71〔平均(59.11±4.18)〕歲;基礎疾病:冠心病13例,高脂血癥14例,糖尿病12例,高血壓21例;病情嚴重程度:重度7例,中度18例,輕度16例;梗死部位:腦干梗死4例,丘腦梗死10例,腦葉梗死9例,基底節區梗死18例。兩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采取常規治療,主要服用阿司匹林,對血糖、血壓進行合理控制,降低顱壓以及對并發癥進行處理。對照組使用血栓通注射液(生產廠家: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規格:2 ml/支,生產批號:20140209)完成治療,將2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和2 ml的血栓通注射液混合后,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使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生產廠家: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規格:18 μg/支,生產批號:20140309)完成治療,18 μg/次,1次/d,給藥方式為肌內注射?;颊呔柽B續治療14 d。
1.3觀察指標
1.3.1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經功能評分 分別在治療前后采取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4〕對患者的ADL進行評價,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卒中量表》〔5〕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價。
1.3.2臨床療效評價 通過神經功能評分對患者臨床療效進行評價,神經功能評分減少程度91%~100%為痊愈;46%~90%為顯效;18%~45%為進步;增加或減少程度不足18%為無變化。總有效=痊愈+顯效+進步。
1.3.3血清TNF-α、sIL-2R、脂聯素、CRP水平分析 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兩組5 ml的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后放置在-50℃低溫箱中待測,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TNF-α,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sIL-2R、脂聯素水平,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CRP。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1.5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秩和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和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ADL評分和神經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ADL評分前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較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ADL評分和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分,n=41)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同表3
2.2兩組臨床療效評價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評價〔n(%),n=41〕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NF-α、sIL-2R、脂聯素、CRP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TNF-α、sIL-2R、脂聯素、CR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TNF-α、sIL-2R、CRP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脂聯素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NF-α、sIL-2R、脂聯素、CRP水平比較
急性腦梗死病灶主要是由周圍缺血半暗帶中小壞死區組合而成,壞死區主要是因為完全性缺血而引發的腦細胞死亡。然而缺血半暗帶依然伴有側支循環,能獲取部分血液供應,并且存在大量可存活的神經元,若血流迅速恢復,會改善腦代謝,損傷依然為可逆性,神經細胞依然能存活并恢復功能,在治療急性腦梗死中最為關鍵的是對可逆性損失神經元加以保護,并且促進缺血半暗帶區血流灌注的恢復〔6〕。
近年來,在治療腦梗死中血栓通屬于較為常用的一種藥物,三七皂甙是此藥物的主要成分,已有藥理學研究表明血栓通可延長非特異性和特異性血栓的形成,降低纖維蛋白含量、紅細胞壓積及血液黏度,縮短血小板和紅細胞的電泳時間,紅細胞表面電荷的增加及血漿黏度的降低,會導致紅細胞在血漿中呈均勻的狀態分布,促進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7〕。血栓通對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發揮著明顯的改善作用〔8〕。鼠神經生長因子中的細胞生長因子主要來自于小鼠頜下腺,分子量為265 kD的生物活性蛋白。神經生長因子能促進神經突起生長因子,在神經細胞的再生、分化、生長發育中具備調節作用。當神經系統受到多種損害時,外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對交感神經元和感覺神經元發揮著重要的保護作用,緩解受損程度,有利于再生神經纖維的生長,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9〕。
相關研究顯示,鼠神經生長因子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腦缺血神經元變性壞死和腦缺血的病理變化及神經生長因子含量的變化存在著密切關聯性,因此使用神經生長因子對腦梗死發揮著重要的修復和保護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治療后,患者的ADL和神經功能均得到顯著性改善,且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單純血栓通治療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神經生長因子能調節鈣離子平衡,并且能對抗自由基,進而對神經元發揮著明顯的保護作用,特別是腦缺血所導致的繼發性腦損傷,有利于腦功能的恢復及神經功能的改善。
脂聯素是近年來發現的脂肪細胞因子,具備抗高血糖、抗內膜增生及抗感染的功效。相關研究提出脂聯素的聚集會通過劑量依賴方式對TNF-α所誘導的動脈內皮細胞黏附分子表達發揮阻礙作用,對核轉錄因子(NF和-κB)細胞內環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號通路產生影響〔11〕。已有研究者借助球囊損傷大鼠的頸動脈內皮后,得出損傷部位膠原和脂聯素通過的相互作用下,進而在動脈壁的內皮下層聚集,從中可得出脂聯素能阻礙巨噬細胞朝泡沫細胞的轉化及吞噬活性,對動脈血管內皮細胞的分化、增殖及朝內皮下損傷區的遷移能發揮阻礙作用〔12〕。在炎癥反應中TNF-α、CRP是較為敏感的指標,在炎癥過程中,TNF-α會對肝臟等組織所分泌的CRP發揮刺激性作用,導致CRP水平上升,進而加重炎癥反應。
已有研究者提出CRP會對患者體內炎癥活動做出相應的反應,在正常人群中,CRP水平較低,然而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水平會明顯上升,一旦患者的身體狀況恢復至正常水平后,CRP水平會相應降低〔13〕。sIL-2R主要是從活化的T淋巴細胞膜上IL-2R的α肽鏈裂解脫落至體液中而成,屬于T細胞激活的可溶性標志,并且在免疫調節因子中屬于較為重要的一種,sIL-2R會誘導殺傷細胞產生TNF-α、干擾素-γ等細胞因子,進而加重炎癥反應。本研究中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予以鼠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治療后,患者血清TNF-α、sIL-2R、CRP水平均得到顯著降低,脂聯素水平明顯升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神經生長因子聯合血栓通治療能刺激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對細胞因子、激素及各類神經遞質之間的協調功能起著調節性作用,并且聯合方案更能有效改善腦缺血急性期的炎癥受損程度,有利于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
1王雪睛,朱燕華,劉漢偉,等.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變化及M-CSF、ox-LDL、sICAM-1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4):241-3.
2王貝娜,何龍泉,王 玉,等.短暫肢體缺血后適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29(5):439-42.
3姜忠梅,盧冬喜,李紅霞,等.鼠神經生長因子輔助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5;55(34):106-7.
4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6.
5Brott T,Adams HP,Olinger CP,etal.Measurem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 clinical examination scale〔J〕.Stroke,1989;20(7):864-70.
6邵 偉,李 克,趙玉紅,等.血栓通聯合纖溶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介素-6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161-2.
7趙 菁,耿文靜,翟博智,等.血栓通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氯吡格雷抵抗的臨床觀察〔J〕.中草藥,2015;46(14):2122-6.
8張東方,張 錦,李 冉,等.血栓通注射液聯合吡拉西坦氯化鈉注射液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7):4867-8.
9王魁花,白 蓉,胡慧華,等.神經生長因子聯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大鼠神經行為學及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ax表達的影響〔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3;26(3):202-5.
10張 曄,周酈楠.神經生長因子和蝮蛇抗栓酶對腦梗死大鼠海馬神經元一氧化氮合酶陽性神經元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1032-4.
11李 磊.舒血寧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療效、神經功能恢復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9):2341-3.
12劉建軍.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577-8.
13盤錫斌,黃詩勤,易 震,等.醒腦靜聯合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治療效果〔J〕.江蘇醫藥,2013;39(11):1319-21.
〔2016-11-13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唐 杰(1974-),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顱腦外傷,高血壓腦出血,顱底腫瘤,椎管占位研究。
R743.33
A
1005-9202(2017)17-4260-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