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努爾·買買提明 買力旦木·艾克拜 劉純紅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腓腸神經超聲檢查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瑪依努爾·買買提明 買力旦木·艾克拜1劉純紅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目的探討腓腸神經超聲檢查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82例DPN患者(DPN組)、82例2型糖尿病(T2DM)非DPN患者(非DPN組)及82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進行腓腸神經超聲學檢查,觀察腓腸神經形態學改變,并采用肌電圖診斷儀測量腓腸神經傳導速度。結果糖尿病(DM)患者腓腸神經超聲下多表現神經外膜模糊、篩網狀結構不清、神經束回聲減低、與鄰近組織分界不清,DPN組上述超聲表現比例均高于非DPN組(P>0.05)。DM患者超聲下腓腸神經橫徑、厚徑及截面積均高于對照組,腓腸神經傳導速度低于對照組;DPN組超聲下腓腸神經橫徑、厚徑及截面積均高于非DPN組,腓腸神經傳導速度低于非DPN組(P>0.05)。結論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DDPN患者腓腸神經形態學改變,表現為腓腸神經增粗、腫脹。DM患者在發展成DPN之前周圍神經已經出現了異常。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腓腸神經;高頻超聲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DM)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足及DM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但以感覺神經最為常見,患者常發生下肢感覺障礙、功能喪失,多呈持續性、不可逆的發展,是DM患者致殘、截肢的重要原因〔2〕。高頻超聲能夠清晰顯示病變神經走行及細微結構的變化,與普通超聲相比,高頻超聲具有定位準確、直觀性強等特點,能夠更準確地顯示病變神經形態、病變范圍及與臨近組織間的關系〔3〕。腓腸神經位于小腿中部的后方,是由腘窩內腓總神經發出的腓腸外側皮神經和腓腸內皮神經匯合成的神經束,屬下肢末梢神經。本研究探討腓腸神經超聲檢查在DPN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1對象 選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82例DPN患者(DPN組),同時選取82例2型糖尿病(T2DM)非DPN患者(非DPN組)及82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診斷標準: T2DM診斷標準參照美國糖尿病協會2012年制定的《糖尿病診療指南》,DPN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分會制定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診療規范》:(1)明確DM病史或糖代謝異常。(2)在診斷DM時或之后出現的DPN。(3)臨床癥狀和體征與DPN的表現相符。(4)以下5項檢查中如果有2項及以上異常則診斷為DPN:①溫度覺異常;②足部感覺減退或消失;③振動覺異常;④踝反射消失;⑤神經傳導速度有2項或以上減慢。(5)排除其他疾病如頸腰椎病變(神經根壓迫、椎管狹窄、頸腰椎退行性變)、腦梗死、格林-巴利綜合征、嚴重動靜脈血管病變(靜脈栓塞、淋巴管炎)等引起的DPN,并排除化療藥物引起的神經毒性、腎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謝損傷等相關的周圍神經病變。入選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雙下肢神經檢查存在異常。排除標準:(1)遺傳因素、藥物、手術等原因引起的DPN者;(2)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3)合并有痛風、血液系統疾病者;(4)合并有惡性腫瘤及嚴重心血管疾病者;(5)合并有嚴重感染及腰椎疾病者;(6)近1年重大手術者。平均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PN組病程高于非DPN組(P>0.05)。見表1。
1.2研究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型高頻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測,動態范圍90 dB,阻力指數0.2,頻率5~12 MHz,患者取俯臥位,將超聲探頭置于患者小腿后中部,于小腿后方下1/3處做橫切面檢查,首先尋找小隱靜脈的橫切面,小隱靜脈兩側橢圓形篩網狀高回聲結構即為腓腸神經,仔細觀察腓腸神經起源、走向及回聲特點,觀察腓腸神經外膜、篩網狀結構形態及回聲特點,測量腓腸神經橫徑及厚徑,并計算腓腸神經截面積,采用肌電圖診斷儀及環狀電極測量腓腸神經傳導速度。

表1 3組基本資料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LSD-t檢驗、χ2檢驗、Pearson 相關分析。
2.13組超聲聲像圖比較 共檢查腓腸神經492根,每組164根。DPN組患者神經外膜模糊、篩網狀結構不清、神經束回聲減低、與鄰近組織分界不清者比例均高于非DPN組(P<0.05)。見表2。
2.23組腓腸神經橫徑、厚徑、截面積及傳導速度比較 DM患者超聲下腓腸神經橫徑、厚徑及截面積均高于對照組,且DPN組均高于非DPN組,腓腸神經傳導速度低于對照組,且DPN組低于非DPN組(均P<0.05)。見表3。
2.3相關性分析 DPN組腓腸神經截面積與身高、體重呈正相關(r=0.67,0.63,P=0.024,0.035),與年齡、神經傳導速度無相關性(r=0.24,0.33,P=0.142,0.101)。非DPN組腓腸神經截面積與身高呈正相關(r=0.65,0.71,P=0.020,0.017),與年齡、神經傳導速度無相關性(r=0.32,0.21,P=0.107,0.204)。

表2 3組超聲聲像圖比較〔n(%),n=164〕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非DPN組比較:2)P<0.05;下表同

表3 3組腓腸神經橫徑、厚徑、截面積及傳導速度比較
DPN患者早期多表現為四肢對稱性疼痛、麻木,晚期多表現為營養不良性肌萎縮、潰瘍、壞疽等,嚴重者可導致截肢〔4〕。DM患者DPN進展多呈漸進性、隱匿性,其臨床癥狀出現往往晚于病理改變,許多DPN患者可能在較長時間內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5〕。因此早期診斷DPN,對于早期進行治療,改善患者預后,延緩DPN進程及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上,高頻超聲廣泛應用于DPN引起的股神經、脛神經病變及腕管綜合征、腓管綜合征的診斷。高頻超聲因具有直觀、無創、簡便、準確性高及重復性高等優點已成為DPN患者早期篩查及診斷的重要方法〔6〕。
腓腸神經的超聲聲像圖特征與四肢主要神經相似,橫切面多表現為橢圓形,篩網狀結構呈稍高回聲,縱切面呈條索狀高回聲,神經束位于中間,多呈低回聲帶。
沈開霞〔7〕測得的健康成人腓腸神經的橫徑為(3.40±0.51)mm,厚徑為(2.01±0.22)mm,截面積為(5.29±0.62)mm2,與本次測量結果較為一致。本研究結果說明DPN患者腓腸神經存在不同程度的腫脹、增粗。腓腸神經截面積會受到身高及體重的影響,若將其作為DM情的參考,需考慮這些影響的存在。有學者觀察了DM家兔的坐骨神經,病理下坐骨神經增粗、軸索水腫、排列疏松,超聲下坐骨神經增粗,回聲減低和不均〔8〕,該超聲特征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參考相關文獻,將腓腸神經傳導速度≥41 m/s定義為正常傳導速度〔9〕。本研究結果說明DPN患者腓腸神經傳導速度已經開始降低。總之,DM患者在發展成DPN之前周圍神經已經出現了異常。
1張大紅,劉淑娣,李 濤.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特點及藥物治療〔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0):224-5.
2喬春梅,茹 翔,趙應征,等.超聲在周圍神經病變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15;19(1):90-3.
3周 黎,鄭元義.超聲技術在糖尿病并發癥診療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5;17(9):617-9.
4張 紅.超聲檢查糖尿病周圍神經和足背動脈及肌電圖的比較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醫科大學,2015.
5劉 芳,朱家安,衛 梅,等.超高頻超聲評價糖尿病皮神經損傷的初步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7):587-9.
6張 紅,哈 斯,王曉磊.超聲檢查糖尿病周圍神經和足背動脈及肌電圖的比較研究〔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17;21(1):30-7.
7沈開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腓腸神經超聲影像學特點分析〔D〕.蘇州:蘇州大學,2016.
8張甲巖,吳 珊,何 珊,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高頻超聲與病理學的觀察與對比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2):80-3.
9王春蕾,吳 珊,何 珊,等.高頻超聲在診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2;41(10):944-7.
〔2017-03-22修回〕
(編輯 袁左鳴)
劉純紅(1964-),女,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肌骨超聲、小器官超聲研究。
瑪依努爾·買買提明(1978-),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心臟超聲、婦產科超聲研究。
R587.1
A
1005-9202(2017)17-4264-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45
1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電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