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紅 陳 平 陳 樹
(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腎病的危險因素
曹曉紅 陳 平 陳 樹
(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腎病的危險因素。方法選擇老年糖尿病患者155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腎病(DN)分為DN組45例和非DN組110例。對DN發病的危險因素〔性別、體重指數(BMI)、高血壓病史、吸煙、飲酒、晨起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尿酸(UA)、C反應蛋白(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血清總膽固醇(TC)〕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單因素分析確定晨起FPG、HbA1c、血UA、CRP、TG、LDL-C與DN發生有關(P<0.05)。進一步對篩選后的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晨起FPG、HbA1c、CRP和LDL-C與患者DN發生相關,其風險系數(OR)分別為1.673、1.772、1.547和1.676(P<0.05)。結論晨起FPG、HbA1c、CRP和LDL-C是DN發病的危險因素,臨床上應針對這些因素對相應患者采取預防措施。
糖尿病腎病;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壓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終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1~3〕。在所有的糖尿病并發癥中,DN死亡率最高。盡管近年來糖尿病的診斷、治療方法不斷提高,但是DN發病率卻居高不下〔4~6〕。本文分析糖尿病患者并發腎病的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接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③病歷資料完全,且知情受試;④無慢性腎炎及泌尿系統感染。按照是否患有DN分為DN組和非DN組。DN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齡(68.5± 5.4)歲。非DN組110例,男59例,女51例,平均年齡(67.6± 4.8)歲。
1.2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性別、體重指數(BMI)、高血壓病史、吸煙、飲酒、晨起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尿酸(UA)、C反應蛋白(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清總膽固醇(TC),分析這些指標與DN的發病關系。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t、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老年DN發生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DN組患者晨起FPG、HbA1c、血UA、CRP、TG、LDL-C水平較非DN組明顯增高(P<0.05), 可能是老年DN發生的相關因素之一,見表1。
2.2老年DN發生相關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對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的5個協變量(FPG、HbA1c、血UA、CRP、TG、LDL-C)進一步進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FPG、HbA1c、CRP和LDL-C與患者DN發生相關(P<0.05),其風險系數(OR)分別為1.673、1.772、1.547和1.676,見表2。上述結果說明高水平的晨起FPG、HbA1c、CRP和LDL-C可促進DN發生。

表1 DN發生相關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盡管近年來糖尿病的診斷、治療方法不斷提高,但是DN發病率卻居高不下〔4~6〕。本文顯示FPG、HbA1c、CRP和LDL-C是DN發病的重要臨床危險因素。
DN的發生常常與糖的生物代謝過程紊亂有關,這種代謝紊亂會導致生長因子、細胞因子和血流動力學等生理、病理因素發生變化,破壞腎臟正常功能,形成腎臟損害〔7~10〕。國外研究表明,對于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日常嚴格控制其血糖水平,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引發的相關微血管方面的并發癥〔11〕。本研究發現血糖控制相關指標是DN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脂代謝途徑的紊亂是DN發生、發展相關的另一重要因素,其原因與長時間的血脂異常引起腎小球的硬化有關。相關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3,12,13〕:①脂質在腎小球沉積后激活單核-巨噬系統,引起腎小球損傷;②脂質異常促進血管活性因子的釋放,繼而引起腎臟毛細血管壓力增高;③血液黏滯度增加,血細胞于微血管處聚集,腎臟微循環不暢;④LDL-C可在腎小球沉積,通過糖化或者氧化修飾后引起組織細胞產生肥大、增生等病理變化。研究發現LDL-C增高的患者更容易引發DN。因此, 糖尿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應注意通過飲食和(或)藥物控制血脂水平,這對DN發病的延緩或降低起到一定的作用。CRP可以促進腎出球動脈的張力增加,使腎臟灌注量增大〔6〕。另一方面,CRP可以使單核細胞黏附于血管內皮,進一步促進其對腎臟微循環血管內皮的損傷〔3〕。本研究表明CRP是DN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1申鵬霄,王建生,趙瑛瑛.霉酚酸酯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組織 TLR4、IL-18表達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9(6):808-11.
2姚玉紅,吳 霞,郭莉閣.益腎康顆粒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肝腎損傷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23):129-32.
3Sasso FC,Marfella R,Pagano A,etal.Lack of effect of aspirin in primary CV preven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ephropathy:results from 8 years follow-up of NID-2 study〔J〕.Acta Diabetol,2015;52(2):239-47.
4Abdel-Raheem MH,Salim SU,Mosad E,etal.Antiapoptotic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carvedilol and vitamin E protect against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cardiomyopathy in diabetic Wistar albino rats〔J〕.Horm Metab Res,2015;47(2):97-106.
5徐 晶,馬二衛,白 璐,等.化瘀通絡中藥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皮質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血管緊張素(1-7)-Mas軸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6):714-21.
6張少崇,程東生,汪年松.慢性腎臟病3期糖尿病腎病與非糖尿病腎病患者貧血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4(9):787-9.
7譚 琴,劉建彬,劉 娟,等.糖尿病腎病與非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葡萄糖透析液進行持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的全天血糖譜比較〔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3;5(1):17-22.
8耿乃志,郝婭妮,初云海,等.對糖尿病腎病病因病機的再探討-栗德林教授辨治糖尿病腎病的學術經驗總結〔J〕.中醫藥信息,2012;29(1):68-9.
9唐 勇,吳 艷,王茂合,等.糖尿病腎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特征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4):464-7.
10曾 輝.糖尿病腎病與非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生存率對比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3;37(12):1170-1.
11Svensson MK,Tyrberg M,Nystrom L,etal.The risk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low in young adults in a 17-year follow-up from the Diabetes Incidence Study in Sweden(DISS).Older age and higher BMI at diabetes onset can be important risk factor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5;31(2):138-46.
12彭 麗,王 艷.糖尿病腎病合并非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5):7-8,9.
13張國勝,侯小靜,朱廣領.益腎化濕顆粒和舒洛地特軟膠囊聯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4):6910-2.
〔2016-04-13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曹曉紅(1976-),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內分泌研究。
R587.1
A
1005-9202(2017)17-4266-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