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宇 單建貞 包 潔 胡 蕾 何若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國際保健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
·腫瘤·
益氣養陰法治療老年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效果
金晨宇 單建貞1包 潔2胡 蕾3何若蘋4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國際保健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
目的探討益氣養陰法對老年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治療效果。方法50例老年肺癌確診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采用益氣養陰中藥加西醫綜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治療,6個月后進行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應用肺癌瘤體療效評價標準、肺癌癥狀分級、生存質量評分表及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評估益氣養陰中藥對老年肺癌的作用。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48%)與對照組(36%)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咳嗽、乏力等癥狀改善明顯(P<0.05),生活質量分值和中醫證候評分略有提高(P>0.05),且部分不良反應較對照組明顯輕(P<0.05)。結論益氣養陰法對老年肺癌近期癌體具有一定的療效,能顯著改善中醫證候表現,改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同時可以緩解部分不良反應。
肺癌;益氣養陰法
我國為亞洲地區肺癌第一大國〔1〕,手術、化療、放療仍是肺癌治療的主要手段,分子靶向、基因、免疫等新興療法也給肺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老年人肺癌相比于青年人以男性、鱗癌比例較高,并發癥多見〔2〕;放、化療等主流治療手段具有明顯毒副作用,老年患者尤其難以耐受而中止治療;部分老年患者對分子靶向藥物能獲得較好的療效,但卻容易出現耐藥,導致病情進展。本研究觀察益氣養陰法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對老年原發性肺癌患者的效果。
1.1臨床資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三院中醫內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腫瘤內科、放療科、普內科符合納入標準的肺癌患者5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男18例,女7例;中位年齡72.7歲;病理類型:鱗癌5例,腺癌13例,小細胞癌7例;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良好13例,較好11例,一般1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中位年齡72.4歲;病理類型:鱗癌5例,腺癌15例,小細胞癌5例;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良好16例,較好8例,一般1例。兩組性別、年齡(P=0.326)、病理類型(P=0.788)、生活質量評分(P=0.4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且經細胞學或組織病理學確診;②符合氣陰兩虛證診斷標準;③資料記錄相對完整;④年齡65~75歲;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肺轉移性惡性腫瘤;②臨床診斷肺惡性腫瘤,但無確切病理學依據;③用藥期間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立即停藥者;④病人自己要求中途退出者;⑤未按規定用藥,資料記錄不完整者。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依據西醫診治規范,根據病理分型及免疫組化、基因檢測結果等選擇相應的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或綜合治療。治療組在與對照組相同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芪苓蛇湯辨證加減,1劑/d,2次/d,共治療6個月。基本處方:參芪苓蛇湯(生曬參、黃芪、女貞子、枸杞、豬苓、茯苓),再根據伴隨癥狀酌情加減。
1.3肺癌瘤體療效評定 參照1999年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會議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3〕,分為完全緩解(CR):全部病灶消失,至少維持4 w;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至少30%,至少維持4 w;穩定(SD):介于PR和PD之間;進展(PD):腫瘤增加超過20%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RR)=(CR+PR)/總例數×100%。
1.4臨床癥狀療效評價〔4〕參照肺癌癥狀分級法,包括咳嗽、咯血、胸痛、發熱、氣短、乏力等癥狀,分為0~Ⅳ度。
1.5生存質量(QOL)評分〔5〕根據我國1990年參考國外指標制定的草案,制作QOL調查問卷,60分為滿分,51~60分為良好,41~50分為較好,31~40分為一般,21~30分為差,≤20分為極差。
1.6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 按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值的變化評定療效,參照主要癥狀的療效評價。
1.7不良反應分度標準 參照WHO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分為0~Ⅳ度。
1.8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t、秩和檢驗、U檢驗。
2.1肺癌瘤體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結束后,及時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治療組PR 12例,SD 10例,PD 3例,RR 48%;對照組PR 9例,SD 11例,PD 5例,RR 36%。治療組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但無統計學差異(P=0.39)。
2.2肺癌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肺癌咳嗽、乏力的改善情況差異顯著(P<0.05),而咯血、胸痛、發熱、氣短改善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QOL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良好15例,較好10例;對照組良好13例,較好12例,兩組無統計學差異(P=0.573)。
2.4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顯著改善5例,部分改善12例,無改善8例,有效率68%;對照組顯著改善1例,部分改善8例,無改善16例,有效率36%;兩組差異顯著(P=0.024)。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n,n=25)
不是每例患者都出現上述癥狀
2.5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發生嚴重白細胞減少的例數(P=0.037)、肝功能的損傷例數(P=0.018)、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的例數(P=0.046)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而血紅蛋白(P=0.218)與血小板(P=0.686)兩組無明顯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n=25)
與對照組比較:1)P<0.05;SGOT:血清谷草轉氨酶;SGPT:血清谷丙轉氨酶
研究表明〔6〕,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減輕肝癌患者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療的完成率和效果,并能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QOL。孫守坤等〔7〕研究發現加味參芪湯對老年肺癌化療患者的并發癥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主要通過對免疫系統的調節實現。
美國國立癌癥中心和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已經認同改善腫瘤相關癥狀本身也是當前癌癥治療的一個有價值的目標〔8〕。中醫界學者努力建立有中醫特色的腫瘤療效評價體系,其中以周岱翰〔9〕擬訂的《實體瘤的中醫腫瘤療效評定(草案)》中醫療效評價標準(TCMOES)最為多見。“帶瘤生存”是中醫藥治療腫瘤的顯著特點之一,其最大的特點是瘤體縮小不明顯,但自覺癥狀好轉,生存期延長,生活質量提高。因此QOL評價較以往瘤體大小、無病生存期等指標能更全面、客觀地反映中醫治療腫瘤的療效特點〔10〕。本研究提示益氣養陰法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對于氣陰兩虛證的肺癌QOL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中醫證候評價一直是腫瘤中藥新藥臨床療效評價的主要指標,從過去簡單的單一癥狀療效評價,到現在的病證結合模式,中醫證候療效指標是一個在新藥臨床試驗中逐步發展和完善的指標〔11〕。研究證實〔12〕,各類化療藥物、放療輻射,甚至新型的靶向藥物,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本研究提示益氣養陰類中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肺癌患者因放化療出現的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同時對肺癌患者的肝功能、胃腸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①病例來源不夠廣泛,樣本量不夠多,并非全體目標病人的一個隨機樣本;②病理類型分布具有可比性,但未統計臨床分期,不能代表全部臨床類型的老年肺癌患者的整體狀況;③因時間限制,無法對遠期療效、生存期和生存率進行統計,故不能全面反映益氣養陰法的臨床療效。
1Schreiber RD,Old LJ,Smyth MJ.Cancer immunoediting:integrating immunity′s roles in cancer suppression and promotion〔J〕.Science,2011;331(6024):1565-70.
2張 清,陳 雨.老年肺癌與青年肺癌患者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0):4062-3.
3Therasse P,Arbuck SG,Eisenhauer EA,et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JNCI,2000;92(3):205-6.
4薛曖珠,林麗珠.中醫腫瘤療效評價標準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6(2):108-12.
5孫 燕.內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96-7.
6田曉英,劉 良.口服中藥治療肺癌的作用與優勢〔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21):2795-800.
7孫守坤,郭環宇,叢立新,等.加味參芪湯對老年肺癌患者并發癥的改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6901-3.
8O′Shaughnessy JA,Wittes RE,Burke G,etal.Commentary concerning demonstration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vestigational anticancer agents in clinical trials〔J〕.J Clin Oncol,1991;9(12):2225-32.
9周岱翰.臨床中醫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20-2.
10陸 紅,劉升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與生活質量〔J〕.廣東醫學,2010;31(16):2182-5.
11劉保延,李洪皎,何麗云,等.證候療效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醫雜志,2009;50(5):397-421.
12梁宇峰,隋東虎,程 穎.一類抗腫瘤新藥洛鉑治療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4;23(2):184-209.
〔2016-07-19修回〕
(編輯 苑云杰)
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No.2016ZA129)
金晨宇(1972-),女,中醫學博士,講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學研究。
R273
A
1005-9202(2017)17-4280-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53
1 浙江大學醫科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 2 浙江中醫藥大學
3 舟山醫院中醫科 4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